人道主义者悲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16:17 青年参考

  作者[法]罗曼·加里   译者徐家顺   

  阿道夫·希特勒元首在德国执政的初期,慕尼黑有一位名叫卡尔·乐维的玩具制造商,为人性格开朗、乐观。他相信 人性、雪茄烟和民主。虽然他和雅利安人种沾点边儿,却并不把新总理的反犹太人声明放在心上。

  乐维先生对于同族兄弟一再向他提出的警告——动员他随他们移居国外——一笑置之。他叼着一根雪茄烟,惬意地坐 在扶手椅中,谈起他在一战期间在战壕里结识的好友,其中有些人今天位居要津,必要时他们会关照他的。他给惴惴不安的客 人斟上一杯利口酒,举杯为“人性”祝福。他对人性的信心是绝不会动摇的,不管那些人身上穿的是纳粹制服还是普鲁士制服 。最初几年,卡尔确实平安无事,日子过得差强人意。当那些出生证明不够完善的人纷纷踏上流放的道路时,乐维凭借他的乐 观主义和对人的信念,继续其乐融融地生活在玩具厂、书斋、雪茄烟和窖藏美酒里。接着,大战爆发,局势险恶起来。一天, 他进工厂时,居然横遭阻拦。次日,几个身穿制服的年轻人扑到他身上,狠狠地揍了他一顿。乐维先生给熟人打了几个电话, 可是“战壕里结识的好友”连电话也不接了。他第一次感到不安。

  当然,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总是没有坏处的。乐维先生雇了一对诚实的夫妇。他们是慕尼黑人,给他操持家务有15个 年头了。女人是管家兼厨娘,给他烧可口的饭菜;男人是司机、园丁、门房。男人舒茨先生只有一个嗜好:读书。他干完活儿 ,常常手里捧着一本乐维先生借给他的书一看就是几小时。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乐维先生感到孤寂时,便让他的朋友舒茨到他 书斋里去,他们两人嘴里衔着雪茄烟,长时间谈论灵魂不死、上帝存在、人道主义、自由以及他们在书中读到的一切美好的东 西。他们用感激的目光巡视着房间里的书籍。

  危难的时刻,乐维先生还是去求助于舒茨夫妇。他拿着一盒雪茄烟、一瓶烧酒来到花园尽头的小屋,向他的朋友说出 他的计划。第二天,舒茨先生、舒茨太太就动起手来。书房里的地毯卷了起来,地板开了个洞,安放一架梯子通到地窖,地窖 原来的进口堵死了,一部分藏书转移到地窖里。葡萄酒、利口酒本来就在地窖里。舒茨太太把藏身的小地窖收拾了一番。几天 工夫,小窖就变成一间“舒适”的小房间。地板上开的洞用石板盖严,然后铺上地毯。这时,乐维先生由舒茨先生陪同,最后 一次上街签署变卖产业的假契约,以防止工厂、房屋被充公。舒茨先生坚持要把取消正式文件的秘密文件、单据交给他。有朝 一日,产业的合法主人可以凭这些文件收回自己的财产。接着,这两个合谋者回到家里。乐维先生挂着机智的微笑躲进地窖, 安安稳稳等候春回大地的时节。

  舒茨先生每天两次掀开地毯,打开石板,把可口菜肴、一瓶美酒送进地窖里。晚上,舒茨先生必定去和他的东家、朋 友谈论宽容、灵魂永存等高尚的话题。这些启迪性宏论使小窖笼罩上一层光辉。

  最初,乐维先生还要他们拿一些报纸看看。他随身带着一台收音机。可是过了半年,消息越来越令人沮丧。世界仿佛 真要走向毁灭,他干脆让他们把收音机拿走。他虽然藏身地窖,但是他的信心无比坚定。他切断同偶然的、没有前途的现实的 一切联系。最后连使人沮丧的报纸也不看了,只限于重读他藏书中的杰作。

  舒茨夫妇搬进了正屋。房子居然奇迹般未受到轰炸的破坏。开始,他在工厂方面遇到一些困难,但是他手里的文件证 明自从乐维逃亡国外后,他就是工厂的合法业主。

  乐维先生生活在灯光下面缺乏新鲜空气,身体发胖了,两颊早已失去红润。他在地窖里坚持着,尽管舒茨从外面带给 他的都是坏消息,但是他毫不灰心。

  希特勒政权垮台后几年,乐维的一个朋友结束逃亡生活回到德国,特地来席勒大街造访他的宅邸。前来应门的是一个 身材高大、头发灰白、微微驼背的男人。这人看起来勤勉好学,手里还拿着一本歌德的著作。不,乐维先生不住在这里。不, 我们不知道他的下落,一点儿消息也没有。战争结束后进行的调查都没有结果。大门关上了。舒茨先生回屋后向书斋走去,他 妻子已经把食盘准备好了。既然德国重新富裕起来,她要好生服侍乐维先生,给他烹调最可口的菜肴。

  乐维先生现在身体很虚弱,他患了静脉炎。另外,他的心脏也开始衰竭了。实在应该去请医生,但是他不能让舒茨夫 妇冒这风险。如果让外面的人知道他们把一个犹太人道主义者藏在地窖里许多年,他们就完了。每天,舒茨先生带着坏消息下 地窖时——希特勒占领英国对他是一个特别严重的打击——反而由乐维先生鼓励他,说几句风趣的话安慰他。舒茨先生每次从 地窖出来时,心情就平静下来。

  玩具厂生意兴隆。舒茨先生把厂子经营得井井有条。每天早上,舒茨太太送下去一束鲜花。她给他放平枕头,帮他翻 身,用小勺喂他东西吃。乐维先生眼睛里充满泪水,感激的目光停留在这一对诚实夫妻的脸上。多亏他们夫妇的支持,他才能 始终如一地相信人类。他拉着忠实朋友的手幸福地与世长辞了。  

  参考资料   

  惟一的两次龚古尔奖得主

  罗曼·加里,法国著名作家,两届龚古尔奖获得者。1914年生于俄国艺术世家,母亲是犹太人。二战结束后一直 任法国外交官。1956年长篇小说《根深蒂固的天性》获当年龚古尔奖。1974年到1979年间,加里瞒着出版界,用 笔名发表作品,其中的《如此人生》(1975)再获当年龚古尔奖。加里抛开已获名声,用笔名发表作品,是对当时竞相吹 捧名作家的巴黎出版界开个玩笑,也想交由社会检验作品。该作两年发行380万册,改编为电影《罗沙夫人》后又获得1977 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但以化名梅开二度难避欺骗之嫌,加里声明不接受该项奖金。1980年12月2日,就在其 文学生涯如日中天之时,加里却在寓所服安眠药自杀。评论认为,用化名获奖后他内心一直不安,担心读者会误解他为欺世盗 名,也怕伤害10位评委的自尊心。因此,似乎只有一死最见诚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