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大流与迫不得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4日12:21 南风窗

  这样看来,一些威权国家的反美姿态也有随大流和迫不得已的因素。在中东地区,一个判然两分的现象是,那些君主制的极权国家往往选择与美国交好,典型如沙特、约旦和卡塔尔,而民主化程度相对高一点的埃及和黎巴嫩与美国的关系却不那么亲密。这多半与美国历来在中东偏袒以色列和富油君主国的政策有关。那些有反美民意表达渠道的国家,其政府通常都会与美国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君主制政权基本不受民意的左右,乃至能够逆向调节民意。

  美国现阶段之所以维持与富油君主国的苟合,很大程度是为了对付日益崛起的伊朗。事实上,对于美军基地在中东的强势存在以及“大中东民主计划”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上,沙特王室内部也有不满的声音,但都被认识到沙特安全保障离不开美国的国王给压了下去。而布什政府8年来的对外战略,从反恐到反暴政到追求地区和平与均势变来变去,除了被点名的6个“暴政前哨国”(古巴、缅甸、朝鲜、伊朗、白俄罗斯和津巴布韦)以及主动跳出来的委内瑞拉外,也没有再树新的敌人。在此情况下,大部分威权国家其实无须激烈反美。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就是识时务的例子,他在萨达姆倒台后迅速与西方改善关系,拆除秘密核设施,通报反恐信息,释放被扣押多年的保加利亚护士,并把石油开发权开放给美法等国。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也不例外,他在去年底又一次连任之后,开始冰释与美国就2005年安集延骚乱事件的前嫌,重新允许美国使用乌境内的空军基地向阿富汗运兵。这显示卡里莫夫之前的反美只是反对美国对己的苛责,而当美国有意和解时,便一笑泯恩仇。

  在南美,去年底就任阿根廷总统的女强人克里斯蒂娜一直试图改善在其丈夫基什内尔总统任内徘徊不前的阿美双边关系,不料却遭遇美FBI指责查韦斯政府涉嫌通过委籍美国商人向她提供政治献金的风波。克里斯蒂娜起初强烈指责美国发动“卑鄙的情报战”,但不久后她便会晤美驻阿大使,发出了和解的信号。对克里斯蒂娜来说,查韦斯在基什内尔任内雪中送炭般地购买阿根廷国家债券,这个情她必须还,但为此跟美国关系搞僵却是得不偿失。

  有些威权表面不反美,甚至其领袖经常访美,但这些领袖很害怕把出访的实情告诉国内民众,因为美国通常会带有批评性地“接触”一些威权国家,如阿塞拜疆、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反过来,格鲁吉亚、新加坡、也门这些亲美威权,以及冷战时期的一些右翼军事政权,其国内也存在公民自由受限的问题,不能因为它们亲美而放弃对其的舆论监督。

  地区称霸之路

  21世纪新威权的集体反美现象(对于一些文化偏执的国家来说,还有广泛的反西方、反现代化、反异教徒运动),恰好说明了美国的与众不同。当分离分子闹事之后,当恐怖分子受惩处之后,当人权分子被关押之后,美国经常表示同情;美国掌握卫星遥感技术,有CNN、《纽约时报》等权威媒体,能够给各国政府施加压力,包括白宫在内。这样,美国成了全球政治游说的中心,这些游说团体围绕美国国会做文章,间接上访,使联合国成了摆设。

  然而,威权国家的反美,不同于西方国家民众反战、捍卫自身权利的呼声,甚至也不能与土耳其、德国、西班牙等国批评美国发动伊战等的言辞相提并论,而仅仅是一种对敌斗争的策略。作为“护身符”的反美策略,只对特定地区的威权国家适用,并且分寸要拿捏到位,不能过火。左翼专制国家也反美,但用不着拿反美当护身符,一来其政权性质决定了美国不会轻易动它,二来其国家的封闭性和暴力机器的有效性足以荡平美国的渗透和国内的反抗。

  对于新威权们来说,反美仅仅作为中短期的生存策略,恰恰说明了它们的底气不足。它们或能得益于初级产品价格暴涨所生成的财富肌肉,却不能将之持续分配到各阶层民众手中,而多数被臃肿腐败的官僚体系给截流了,以致在其国内引起程度不等的通胀(委内瑞拉、阿根廷和伊朗都如是)。而事实上,大多数反美的国家还会遭遇投资缩减、经济萧条的问题。能够不避压力顶风反美的,其国家的经济底子必然不薄,其叫板之举实有在地区称霸的意图。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