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书披露拉登心路历程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8日08:28 国际先驱导报
《本·拉丹家族(The Bin Ladens)》 [美]斯蒂夫·考尔 企鹅出版集团 2008年4月 本书描绘了拉丹家族与美国之间强烈的矛盾关系,试图厘清乌萨马·本·拉丹走上激进道路的历程 【作者】郭船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如果换了名字和地点,《本·拉丹家族》这本书可以看成是一个“美国梦”式的传记:一个目不识丁的青年从家乡来到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有天分、有野心,通过辛勤的劳动收获了权力、财富和地位。 当然,该书作者斯蒂夫·考尔并不是写传奇小说。正如现代心理学所提出的,一个人的性格是他的经历、环境以及生理本能的总和。在考尔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品《鬼魂之战》中,描绘的是“基地”组织的诞生。而这本最新的《本·拉丹家族》则描绘拉丹家族与美国之间强烈的矛盾关系,试图厘清乌萨马·本·拉丹走上激进道路的历程。 害羞的男孩 对沙特阿拉伯的年轻人来说,穆罕默德·本·拉丹是被崇拜的对象,但对于西方人,他被人记住则因为他是乌萨马·本·拉丹的父亲。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穆罕默德从也门移民到沙特,时年30岁,瞎了一只眼睛。从在美国石油公司做砖瓦匠,到成立自己的建筑公司,他修建了皇宫及整个沙特的公路网络,并刷新了圣地麦加,重建了奥马尔的耶路撒冷清真寺,还修筑了军事设施来确保沙特王国的安全。 从穆罕默德的发迹史可以看出,他不仅是一个好工人,也是一个好商人。穆罕默德的儿子大部分需要去家族公司工作,他们都继承了父亲的经商才能,逐渐积累起自己的财富,其中便包括乌萨马·本·拉丹。考尔在书中提出,乌萨马并不像其他人那样把自己的钱用于伊斯兰政治,恐怖基地单靠他的财产支撑也远远不够。 十多岁的乌萨马在考尔的笔下是一个害羞的男孩,父母自幼离婚,他与父亲选择的一个继母生活。在穆罕默德死后,他进入一个沙特专为王储贵族设立的学校学习,其间被穆斯林兄弟教所吸引。 愤怒的流亡者 1979年,对于沙特阿拉伯和乌萨马来说都是一个转折点。当年的伊朗战争引发了宗教冲突,极大动摇了沙特的根基,沙特王族请求美国帮助以保存它们的地位。 乌萨马不同意借助外族力量平息国家动乱,而他的家族其他成员则希望依靠美国得到利益。第二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乌萨马帮助阿富汗抵御。最后,伊斯兰世界送乌萨马到巴基斯坦监视资金的分配,他的这项工作缓和了他与家族之间的矛盾,也延迟了他与沙特、美国联盟的分裂。 1988年苏联从阿富汗撤退不久,乌萨马建立了基地训练“圣战者”。他后来自己回到了沙特,让一些追随者继续支持塔利班。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他便与沙特决裂。乌萨马与沙特-美国联盟之间的对峙,使整个本·拉丹家族进退两难——他们喜欢美国带来的利益,但也不想就此与兄弟决裂。最后,沙特国王宣布乌萨马及其妻子儿女流放苏丹。1996年,他带家人去了阿富汗,在与巴基斯坦交接的边境上,大概一直呆到如今。 愤怒的决裂 对于“9·11”事件,考尔在书中的描述并无新意,但本书仍然值得一读。他描述的是一个男人与他的家族,命运决定性格,或性格决定命运,从细微处着眼帮助读者了解这个时代受到的巨大冲击。 商业与宗教,是整个本·拉丹家族的两个关键词。尤其是乌萨马,他的一生无不受这两者的影响。他对沙特和美国日益增加的愤怒大部分源自他的宗教立场,这也导致了恐怖事件发生以及乌萨马和整个拉丹家族的决裂,而他优秀的组织能力和基金管理才能和工程能力,则反过来助长了“基地”组织的实力,他的宗教立场更加坚定。 精彩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blog.sina.com.cn/m/xqdb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