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自传》:企业的使命是消除世界贫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8日15:36 青年参考

  作者[日]松下幸之助::译者李菁菁

  身为世界著名电器公司松下集团的创立者,松下幸之助的人生经历是日本经济崛起的缩影,他本人也被誉为“日本商 业精神的奠基人”。在这本自传中,松下幸之助回顾了松下从小作坊发展为一流企业的曲折历程,将自己的经营理念、管理方 法和人生感悟娓娓道来,并把现代企业的真正使命归结为“自来水哲学”——“把大众需要的东西,变得像自来水一样便宜” 。     ——编者

  1.童年时家道中落

  明治二十七年(1894年)11月,我出生在和歌山市向东约8公里的海草郡和佐村。我家虽不是什么望族,但也 还算世家,大哥能在县里唯一的中学上学,父亲在村会和村公所里都任过职。我是家中8个孩子中最小的,所以也最受宠爱。 现在,我还依稀记得在黄昏时分的田间小道上,自己迷迷糊糊地听着保姆讲着故事往家走的情景。然而,幸福的童年终归很短 暂,到我6岁时,家里就开始显露出破败了。

  那时正是日清战争(即中日甲午战争)后产业兴隆的时期,和歌山市成立了米市。父亲喜欢新鲜事物,开始涉足其中 ,结果惨遭失败。转眼之间,祖上传下来的房屋和土地都成了别人的东西,我们全家只得搬到市内。父亲在熟人的帮助下开了 一间木屐店,大哥则在中学四年级时辍学帮父亲做生意。至今,我还记得父亲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碌的身影。祸不单行,木屐店 倒闭的那一年,在纺织厂工作的大哥因病去世,接着二哥和二姐也相继去世。现在想来,他们应该是得了流感。

  在一片愁云惨雾中,我上了市里的小学。二年级时,父亲在当时刚刚创建不久的私立大阪盲哑学校谋得一份差事,负 责照顾学生和做杂务。靠着父亲寄来的有限的生活费,我和母亲、大姐勉强过上了比较稳定的生活。

  2.初涉电气行业

  离开学校后,我又当了6年学徒。在那段时间里,我认真考虑了自己今后发展的道路:当时大阪计划在全市通电车, 已经开通了部分线路。考虑到如果有了电车,电气行业一定会变得非常有前途,我就此决定换个工作。

  当时的电气行业以电灯电力为中心,我最初的任务是给室内布线工程负责人当助手。一天到晚推着堆满材料的手推车 跟在负责人后面跑,每天都得去五六个地方干活。那种手推车又叫“学徒车”,使用不便,放上点东西就会觉得非常重。幸好 我之前在水泥厂当过一阵搬运工,不觉得有什么不习惯,只对时刻变化的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

  我记得我所负责的工程中有些规模相当大,比如当时比较稀罕的滨寺海水浴场的霓虹灯工程,位于改建为西式电影院 的歌舞伎剧院前面的芦边剧场灯光工程,还有新世界通天阁的电灯工程等。

  我寄宿在同事家里,工作之余也发奋学习。20岁时我开始上夜校,每次上课时间从6点半到9点半,一年后修完了 预科升入本科。然而,我鼓足干劲想要学习电气学的决心只维持了很短时间,因为除了三角学以外的所有课程都是口头笔记。 虽然尽了种种努力,可仍然追不上进度,最后只能放弃了。现在想来,这真是非常遗憾。

  3.启动资金不到100元

  24岁那年的春天,我被提升为电灯公司的检查员,主要负责检查前一天的工作,如果不合格就命令工人们重来。虽 然每天要检查15至20个工地,但工作压力并不是很大,只要两三个小时就够了。

  奇怪的是,对这么轻松的工作我却没什么热情,心里很不满足。这是因为,那之前我一直在研究新型灯泡插座,还曾 经把做出来的成品给公司主任看,但被否定了。为此,我反而产生了一定要做好插座的念头。年轻人脾气急,我谢绝了同事的 挽留,很快向公司递交了辞呈。

  我手头的启动资金一共还不到100元,人手也不够。我就请以前的同事林君加入,内弟井植岁男(后来三洋电机的 创始人)已从乡里小学毕业,于是把他也招了过来。“工厂”就是我住的平房的一半土间(日式房屋中露出地面的部分),弄 得大家连睡觉的地方都快没了。

  我们首先从研究产品开始,但却不知道灯头的外壳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摸索了很长时间也没搞出名堂。后来,我听说 以前在电灯公司的T君正在一家制造灯头外壳的工厂学习,就向他请教,才终于知道了制作方法。大家齐心合力,在大正六年 (1917年)10月生产出了少量产品。

  因为没有客户,我们只能乱碰运气,直接上门去向各家电器店推销。就这样,我们走遍了大阪的大街小巷,终于卖出 去100多只灯头,收入才不过10元。大家认为这种灯头的品质还不行,今后必须不断研究改进,然而还是对未来缺乏信心 。到了最后,厂里只剩下我和弟弟岁男。那段时间我们完全陷入了困境,连我和妻子的衣服都送进了当铺。

  就在山穷水尽之际,当年12月,我突然接到了一家电器商会订做1000只电扇底座的订单,还说如果满意还会再 订两三万只。在样品得到认可之后,我和岁男两人立刻全力投入生产。我们的“设备”只有一台模压成型机和一口加热原材料 用的锅,所以特别辛苦,不过还是赶在年底前生产出了1000只底座。客户对产品很满意,我也获得毛利80元,这是我们 工厂第一次获利。

  4.赌上命运背水一战

  大正十二年(1923年),我们开始着手制造和销售松下电器的基础产品——自行车车灯。当时的自行车车灯大多 是蜡烛或煤油灯,既不方便,价格又贵,只能凑合着用。我以前在自行车店当过学徒,所以对此有特别的兴趣。

  事实上,我调查过自行车车灯的使用情况,发现相当有市场。当时也有用干电池的车灯,但是使用时间太短,只能坚 持两三个小时。我的目标则是生产出构造简单、无故障、使用可达10个小时以上的电池。更重要的是,这种干电池的价格仅 三十几文钱——而一个小时用一根蜡烛也要两文钱。经过半年时间,我们生产出了大约100个与长效干电池配套的“弹头” 型灯具,作为试验品投入市场,反响似乎不错。

  在生产方面,电池代理商比较容易找到,问题出在灯具外面的木盒子上。好不容易找到两三家木器店,对方却表示无 法长期大量供货,不肯痛快地代理。结果,我们只能冒险下了每个月2000个木盒的订单。

  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实际的销售情况与预期截然相反,很长一段时间里,和我们有生意往来的每家商店回答都是:“ NO!”我还把产品带到东京,向素无往来的自行车店推销,也被拒绝了。由于和木器店有合同,所以不能停止生产,电池也 有耗损,一时间真的好像掉进了进退维谷的绝境。

  “现在只能背水一战了!为了让别人知道我们产品的价值,就到小卖铺去免费发放!”打定主意后,我立刻雇了3个 推销员,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给大阪的几个小卖铺每家安装了两三个车灯,并场亮起其中一个,对店主说:“我们的车灯可使 用10个小时以上。如果产品受到好评,请帮我们销售,卖得放心,再付给我们货款。”这种销售方法可以说是赌上了松下电 器的命运。

  每天我都焦急地等待推销员们回来报告。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车灯得到的评价越来越高,每个月的订购数量逐渐涨 到了四五千个,货款回收也越来越有保障。两三个月后,就开始有小卖铺的电话订货或者明信片订货了。

  5.我的“自来水哲学”

  那时的我对于企业的经营理念已经有了一些思考——一直以来,我们都遵循着传统的商业思想做生意,也还算顺利, 然而我越来越觉得这是不够的。企业的使命究竟是什么?一连几天,我思考这个问题直至深夜,最后终于有了答案。

  简单说来,企业的使命就是消除世界贫困。打个比方讲,水管里面的水固然有其价值,然而喝路边的自来水不用付费 也不会受到责备——因为水资源相对丰富。企业的责任不也正是让世界物资丰富以消除一切不便吗?认识到这点之后,我将1932 年5月5日正式定为公司的创业纪念日。之所以选择这一天,正是由于它是我明白自我使命的时刻。而为了达成这一使命,我 定下了250年的长期规划,以25年为一个阶段,用10个阶段完成目标。

  记得创业初期,正当我们干劲十足的时候,有同行抱怨说:“不知怎的,工作总是不顺。”我回答他:“有人认为做 生意就是在有赔有赚中取得成功,这是不对的。做生意就和白刃相搏决胜负一样,尚处于比试过程中时是没有‘成功’可言的 ,只有竞争之后才会有胜负之分。不顺利并不是什么命运的问题,而是经营方法不当。所以,那些信念坚定的人越是在不景气 时越能获利。”

  总而言之,我是个万事积极主义者。在我看来,当时政府推行的紧缩政策反而加剧了日本经济的不景气,这是自己勒 自己的脖子,只有积极活动起来应对困难才能够促进繁荣。为此,我和住友银行合作,于1934年以100万资金建立了松 下电机公司。这也是我的经营理念的具体体现。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电机公司并入松下电器,为现在的大规模生产打 下了基础。在家庭电器化的热潮中,工厂的月产量达到了5万台。

  (节选自《自来水哲学:松下幸之助自传》,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2月第一版,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