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下一任美国总统头等大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1日12:41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驻华盛顿记者/杨晴川

  当2009年1月20日美国新总统上任时,他(或她)将面临巨大挑战。这不仅是由于次贷危机和伊拉克战争造成了民怨沸腾,更因为近年来美国政府错误的外交政策与运作导致国家形象出现了严重危机。

  在海外,美国的国家形象不断滑坡;在国内,《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也表明,81%的美国人认为国家已经“误入歧途”。从心理角度而言,国家形象的下跌使得美国人“世界典范”的道德优越感严重受挫。而国民自信心和凝聚力的缺失,则对美国的打击更为深远。

  然而,就目前而言,布什政府在任内改变对外政策的机会并不大,因此美国人普遍把改善国家形象的希望寄托在了下任总统身上。

  不久前,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命题:对于美国面临的“国家形象病”,究竟有没有一招见效的“特效药”?换言之,美国新总统能不能靠出台一项新的政策或做出一个新的姿态,就能改善美国的国家形象?

  为此,该杂志向十多位美国国内外的专家征询答案。而对于“美国新总统必须做哪件事来改善国际形象”这个问题,人们开出的“特效药”可谓五花八门。

  美国前众议院议长纽特·金里奇:“倾听别人的声音”

  再没有比倾听别人的话更容易更有效的方法了。但过去7年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越来越相信,美国连作出这样一个简单姿态的意愿都没有。这损害了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能力。

  如果要在世界舞台上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就必须明白,任何一种意见都希望获得被人倾听的机会。美国下一任总统的头等大事就是要向盟友和对手说明,美国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

  新总统一旦当选,在尚未正式就职之前就应该立即前往世界各国访问,不仅是伦敦、巴黎、耶路撒冷,还应包括安卡拉、安曼、北京和开罗。新总统应花上数周时间在拉美、中东、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数十个地点停留。在这些访问中,关于显示美国实力和地位的话要只字不提。相反,新总统只需要倾听。这些访问不需要正式议题,而只是讨论问题。比如,对于美国如何最有效地使用其经济、军事和文化实力,其他国家的领导人究竟是怎么看的?他们对于未来4年里与美国实现共同目标又有什么看法?

  倾听并不等于顺从或者赞成。互信不是始于协议,而是始于相互尊重。而尊重又来自于对各自观点的理解和欣赏。这里并没有必须根据意见采取行动的义务,而只有理解对方观点的义务。

  英国《金融时报》副总编菲利普·斯蒂芬:“扩大八国集团”

  下一任美国总统必须做的头等大事应该是采取多边主义。布什的继任者必须在首次发表国情咨文时宣布,如果8国集团不扩大成13国集团,美国就不再参加这个组织的会议。只有中国、巴西、印度、墨西哥和南非正式加入进来,美国才会重新回到这个世界上最有声望的俱乐部里来。

  乍一看,在布什发动了得不偿失的伊拉克战争之后,这似乎是一种外交后退。但事实恰恰相反:这表明美国将富于远见地承认,世界正在经历自19世纪以来最为深远的一次地缘政治格局巨变。这同时也表示,仍是世界第一强国但已有些力不从心的美国,还有一次设计世界权力架构的机会。

  惟恐失去参加世界最高首脑会议的机会,8国集团中的其他7国也会拥护美国的这个倡议。21世纪的新兴大国将与20世纪的老牌强国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如果一切顺利,未来的“13国集团”首次会议将于2009年年中召开。

  下届总统就职的时候,美国正重返大国竞争的全球舞台。美国将不可避免地面对自身相对力量的衰退,但今后几十年大概很难有哪个国家能赶上它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要真正发挥影响力,美国必须更加包容。

  哈佛大学副校长豪尔赫·多明格斯:“结束双重标准”

  在美国《独立宣言》的开篇当中,开国元勋们承诺,美国将对“人类的各种观点抱以体面的尊重”。他们也宣誓,会抵制将美国的观点强加于人的做法。他们还指出,自由的定义本身就代表了要尊重不同的道路。

  这些开国元勋反复谴责当时的英国国王,列出的第一条罪状就是他无视“对公众福祉而言是完全必须的”法律。而如今,美国践踏国际法、贸易规则和人权准则已成家便饭,却要世界其他国家来遵守这些信条。美国新一任总统面临的最紧迫的议题,就是结束这种自认为凭借美国的实力和地位就能维持下去的双重标准。

  美国曾是二战后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主要设计者。它当时建立这些多边机制是因为它们有用,同时也因为它们是正确的。然而,在过去十年中,美国政府却破坏了有关气候变化、国际刑事法庭、核不扩散等问题的重要多边协议,还无视《日内瓦公约》。

  同样,美国也是二战后自由贸易的倡导者。但最近十年间,美国却常常在贸易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美国最近强加给中美洲国家的所谓自由贸易协定,已经玷污了这个协定本身的名字。弱小国家被迫取消自己的贸易壁垒,而美国却坚持保护自己的农场主和制造商。

  哈佛大学公共政策和经济学教授肯尼思·罗戈夫:“带头承担能源责任”

  未来的历史学家几乎会一致地认为,美国未能在国际环保领域发挥领导作用,将是一个比伊拉克战争更为严重的失误。

  美国新总统就职后应做的头一件事,就是说服国会通过法案大幅提升汽油税。更确切地说,就是要对煤炭、采暖用油和天然气消费一律课以重税。要通过增税将汽油价格每加仑提高两美元。美国不应该采取类似欧洲的仅仅以惩罚消费者为主的增税政策,而应对包括生产商在内的所有人都增税。

  要改变美国与世界的交往方式,其他任何具体政策的效力都达不到这项政策的一半。新总统的任何其他一项政策,都不能如此明确地与以往美国备受指责、自我中心和回避现实的能源政策一刀两断。如果美国不带头率先承认自己的责任并付诸行动,就难以说服其他国家采取更为环保的发展策略。这也将最终说服世界其他国家,美国并不是为了获取廉价石油而侵略其他国家。

  对石油产品增税还可以创造巨大的财政收入,帮助削减目前和将来的美国财政赤字。它也可以减少因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过度借贷而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压力,这种压力正导致美元的崩溃。与此同时,这种增税还可使政府得以减少其他领域的税率,并得以向低收入阶层提供更多财政补贴。

  美国伊朗裔宗教学者雷扎·阿斯兰:“叫停‘宗教战争’”

  几年前,我曾漫步于伊朗伊斯法罕市的街头,与一群正在河边野餐的少年不期而遇。我应邀加入他们之中,一起享用咖啡和水烟。在听出了我的波斯语带有口音后,他们问我来自哪里。我回答说:我住在美国。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个17岁的女孩问我:“生活在一个原教旨主义国家是什么样的情形?”

  这听起来很有讽刺意味。但生活在伊朗的少年却由衷地相信,美国已经演变为一个神权政体。这足以说明布什政府发动的所谓“反恐战争”,已经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从布什宣布对“行恶之人”发动“圣战”的那一刻起,不仅在穆斯林世界,甚至在美国最亲密的盟友当中,人们都越来越相信,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经被一个宗教和右翼政治势力的联盟所控制。

  美国一些政客在“反恐”政策上采取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语言,或许只是为了激发美国人内心深处的自我正义感。但这样做却正好落入了美国对手的陷阱。他们的目的是使全世界相信,美国所谓的“反恐战争”,其实是一场基督教针对伊斯兰教的“宗教战争”。

  下届美国总统必须在言论和行动上积极努力,去掉轻率的政客给“反恐战争”强加的宗教含义。不仅要改变公共辞令,还要公开谴责那些敢于宣扬宗教日程的人、有政治影响的宗教领袖以及制造两极对立的政客。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