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缅甸人乐观面对灾难享受婚礼季节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9日13:06 瞭望东方周刊
《望东方周刊》记者戴闻名、龙婧,特约撰稿邱丹报道 联合国“缅甸飓风反应组”新闻官马库斯·普赖尔告诉本刊记者,如果要满足与飓风带来的破坏相应的应急运转要求 ,每天必须向那些灾民运送375吨食品,“现在只能做到不足20%” 云南恒毅集团驻缅甸办事处负责人苏祖葵已在仰光工作了10年,熟悉这个城市的草草木木。他说,仰光号称“丛林 城市”,街头有很多需要两人合抱的大树,让仰光人特别自豪。“缅甸人最喜欢说,我们是个佛光普照的国度,没有天灾、没 有空难、没有地震,风调雨顺。” 但这一切美丽在2008年5月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登陆后都不复存在了。 苏祖葵告诉《望东方周刊》记者,当地人戏称,现在去仰光,会觉得“天很亮、光线很好”,因为从前街头茂密的树 林都不见了,只剩下一些小树和椰树。目前仰光虽然社会秩序正常,但百姓尤其是穷人生活困难,主要靠救济度日。“我在仰 光工作了10年,从来没有碰到过如此巨大的灾难,这也是缅甸60年不遇的灾难,”苏祖葵痛心地说。 “经济可能要倒退20年” 中国媒体唯一常驻仰光的记者、新华社记者张云飞回忆说,他在5月1日注意到了一条发自孟加拉国的消息:“‘纳 尔吉斯’失踪了” 。缅甸国家气象台已经通过官方媒体发布了关于“纳尔吉斯”的气象预报。但他与缅甸朋友聊及此事时, 大多并不太在意。“不少缅甸人总是以缅甸‘大灾少’而自豪,还戏称孟加拉湾的风暴常常偏爱光顾孟加拉国。” 但事实上,“纳尔吉斯”并没有失踪,只是改变了专家们预测的路径。它突然急转向东,于5月2日晨在缅甸伊洛瓦 底海基岛附近登陆。 张云飞把5月2日到3日的一夜称为“惊心动魄的一夜”。“凌晨3时,风雨交加。玻璃窗被震碎了,阳台上卫星锅 盖掉了,院内直径两尺粗的大树也倒了。4时,记者所在的二楼多处漏雨。十几分钟就能接满一大盆水。”“更令人后怕的是 ,听房顶发出的声音,好像顶盖要被掀起似的。电早已没有了,固定电话也早已断了,只有手机不时还有点信号,就是打不出 去。” 他回忆道,风暴过后的仰光街头,大树小树和电线杆子都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几乎没有道路可以通车,很多地方连 行人也难以通过,许多家庭房屋受损,水电、通讯、交通等城市公共设施完全瘫痪。“居住在仰光的人,无论是缅甸人,还是 外国人,或许将从此进入一段非常艰难的日子。” 苏祖葵说,目前仰光传来的消息,由于电杆全都倒塌,“恢复电力供应至少要3个月”,此外通讯接收塔和卫星接收 器也几乎“一个没剩”。“电力供应不恢复,就没有淡水”,仰光社会秩序仍然正常,但百姓尤其是穷人生活困难,每天要去 市中心的两个救济点领取口粮。“医院也缺电,医疗、教育都受到严重破坏”。 苏祖葵说,仰光目前的另一个问题是通货膨胀严重。“以前柴油约是2500缅币一加仑,现在已是8000(约4 8元人民币);大米一直是1000缅币一缅斤(1.6公斤),现在已经3000缅币。以前从机场打车到新加坡使馆附近 的住地,需要3500缅币,现在要一万,还常常打不到”。 此外,由于海水倒灌,“缅甸西南部的田地已经盐碱化,不能再耕种”,整个第四工业区“厂房都完了”。私营经济 受到“致命打击”。“我的一个合作伙伴,拥有成衣厂、皮鞋厂,已全部倒塌,10万多双皮鞋都泡在水里,”苏祖葵说,“ 经济可能要倒退20年”。 遇难人数仍无法确切统计 仰光之外,受灾最为严重的伊洛瓦底三角洲是缅甸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缅甸大约1/4的人口居住在这个三角洲。 广西社会科学院缅甸问题专家杨然告诉记者,伊洛瓦底三角洲地处洼地,排水比较困难,风暴过后积留的洪水更是让成千上万 的人失去了家园。 缅甸政府证实,受灾最严重的是三角洲地区的15个城镇。其中的7个城镇中,90%到95%的人失去了家园,7 0%的人死亡或失踪。很多村镇已经全部被毁,有的村镇则完全失去联系,生死未卜。杨然告诉记者,目前推测,很多失踪人 员可能被洪水卷入大海,一去不返。 目前对于“纳尔吉斯”风暴的具体遇难人数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 5月4日上午,缅甸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仅为354人,到了5月5日晚上,这一数字激增至1.5万人。5月6日 ,缅甸国家电台报道,死亡人数已经超过2.2万,5月11日这个数字上升到了28458人,另有33416人失踪。但 是外国媒体对死亡人数的估计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不少媒体估计死亡人数在5万~10万之间,英国《太阳报》则称有20万 人死亡或濒临死亡。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李晨阳认为,缅甸这次关于死亡人数的报道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人数再呈几 何倍数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他补充说,如果物资救助、灾后重建等问题没有及时跟上,饥饿、霍乱和痢疾等传染疾病的 问题可能会夺去更多人的生命。 对外来援助比较谨慎 缅甸的这场致命风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各国纷纷表示向缅甸捐款捐物。美国向缅甸提供了价值25万美元 的援助,中国则提供了价值100万美元的紧急援助,随后又向缅方提供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据联合国统计 ,已有24个国家提出向缅甸捐款,金额总计约3000万美元。 但缅甸历来因为国内问题,对外开放较少,对于国外的援助一直抱着比较谨慎的态度。目前,缅甸在呼吁国际援助的 同时,提出“只要物资不要人员”。 长期在缅甸生活的苏祖葵估计,救灾物资的分配计划将是个持续的问题,再加上交通困难,土地变成沼泽,当地气温 又高(39~40摄氏度),还下暴雨,“恢复速度”可能比东南亚海啸更慢。 设在曼谷的联合国“缅甸飓风反应组”新闻官马库斯·普赖尔(MarcusPrior)在接受《望东方周刊》记 者采访时说,联合国下属机构世界粮食署(WFP)正在向受灾最严重的人群进行救助,已经有3万人接受了援助。 普赖尔说,世界粮食署已经运送了55吨高能饼干,足以向第一批14万灾民发放。此外,缅甸自己库存的大量大米 也已经分发出去了。世界粮食署估计,如果要满足与飓风带来的破坏相应的应急运转要求,每天必须向那些灾民运送375吨 食品,“现在只能做到不足20%”。 他同时表示,联合国在缅甸的援助行动“没有受到任何阻碍”。缅甸政府把所有从机场运来的食品与其他方面的补给 品都移交给了他们,在分配过程中也没有受到任何来自政府方面的影响。 普赖尔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飓风带来了如此巨大的破坏,即便是到达很多毁坏严重的受灾区,都是一件巨大的 后勤挑战”。 华商与中资机构表现抢眼 在缅甸,华商和中资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据悉,缅甸福建同乡总会已多次开会,商议采取措施帮助重 灾区的华侨华人。会长吕振膑介绍说,福建同乡总会已向缅甸福利、救济和安置部救助中心捐款1000万缅币。缅华慈善总 会、缅甸华商商会也分别向缅甸政府救助中心捐赠救灾款2000万缅币。华侨华人在自身受损的情况下,还积极承担了仰光 有关路段清障任务。 苏祖葵计划于24日返回仰光。据他介绍,目前在缅甸有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华为、中兴在内的170多家中资机 构,“回去也许要请人从井里担水来喝,但工作仍要继续”。 另一位中国商人、从事珠宝生意15年的云南德福投资公司总经理高飞则告诉本刊记者,他准备个人捐款2000万 缅币(约13万元人民币),“作为私营企业家表表心意”。高飞说,目前仍然联系不上缅甸政府和中国驻缅使馆,“如果实 在联系不上,我准备16日带着钱和慰问信去昆明,交给缅甸总领馆”。 李晨阳教授对此表示,“这是华商和中资企业应该做的,是今后中缅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显示中国 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缅甸的这次灾难再一次引发了成立“亚洲区域巨灾研究中心”的联想。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10+3 ”会议上提议,由中国牵头组建一个“亚洲区域巨灾研究中心”,在巨灾发生的时候,共享气象资料、联合行动。李晨阳说, 这次的“纳尔吉斯”热带风暴可能成为推动这个研究中心成立的契机,但是“目前灾难的预测比较困难,维持研究需要投入大 量的人力物力,恐怕需要较长时间”。 中国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则告诉本刊记者,就在4月23日,已由中国民政部牵头在北京为东盟国家举行了“灾害应 急救助培训班”。 “婚礼照常进行,看不到忧伤和哀愁” 飓风后不久,在联合国某组织工作的中国人王已就赶到了仰光,作为一名联合国志愿者参加了救援活动。在仰光的日 子,王已的MSN签名改成了“在仰光,树被连根拔起,人们却很镇定,婚礼照常进行,看不到忧伤和哀愁”。 王已告诉本刊记者,飓风的袭击让这个城市面目全非,每天都可以看见倒塌的房屋、被连根拔起的树,无家可归等待 的人群,还有那些被抬出的遇难者尸体。但5月也是缅甸人的婚礼季节,飓风过后,婚礼依然如期举行。 在仰光,王已参加了5个婚礼,每一个婚礼都让她热泪盈眶。“我第一次参加时,觉得很震惊。”王已说,因为每一 个婚礼都是那么美好---虽然房子的外表已经面目全非,但举行婚礼的酒店,依然倾尽全力,音乐悠扬,觥筹交错。 王已说,几乎参加婚礼的每一位来宾都在这次飓风中失去了亲人,但人们依然盛装出席。唯一与以前不同的是,婚礼 上会有哀悼遇难者的环节。“他们说,那是自然灾害,日子必须过下去,我们得乐观。”- (本刊记者孙春龙、殷俊对本文亦有贡献)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