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生看中日两国改革差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9日13:06 瞭望东方周刊

  文/加藤嘉一(KatoYoshikazu)(日本)

  “改革”背后的差异

  中日两国都在进行的对改革的讨论,最大差距在于“心态”上的不同

  今天的日本,我们随时随处都能在茫然中听到一个词:“改革”,从东京的国会,繁华的谷、银座,第一学府东京大 学,到关西的古城京都,再到乡下的小街头、我的家乡伊豆。“改革”一词对广大的日本老百姓来说,并不陌生,但有些神秘 。

  前几年,小泉纯一郎首相提倡“结构改革”,主张“打倒自民党”,他坦率而果断的政治风格曾经给日本老百姓带来 过某种“安心”。日本人开始接受这样的观念:“我们是要变化的,日本是有希望的。”从今天日本整个的舆论看,虽然“改 革”已经成为“流行语”,但人们对于改革的内涵、方式、目标—— 就是说,究竟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并 未找到真正的答案。政治家的政策探讨也始终停留在国会不同党派之间的情绪化指责上,始终没能给人民带来合理的线索。

  今天的中国,我们也能随时随处听到一个词:“改革”。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周年。回顾这30年,中国经历 着天翻地覆的变化、突飞猛进的发展,政府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是符合现实需要的。剩下的,是 如何实行并评估,并保证长期可行性的问题。

  日本的有关人士主张,今天的改革是19世纪“明治维新”、20世纪“战后改革”之后的“第三次改革”。说实话 ,大多数人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勇敢去寻找日本真正需要的“变化”是什么。日本人从心态上来说,并不愿接受“变化”。

  而我们面临的事实是:全球化与多样化的大潮流正日益覆盖着当代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企业如何提高国内外 的竞争力?“少子高龄化”的时代,如何处理移民问题、制定合理的移民政策?老百姓能接受国内的国际化和多样化吗?难道 在迫不得已被动接收变化的那一刻之前,就不能有任何作为吗?如果那样,就不是真正的改革。日本“第三次改革”必须、也 只能是能动性的。

  再看看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也走过弯路,但今天中国所执行的“改革开放”的的确确是能动性 的。中国是个庞大的国家,明天发生什么,恐怕谁也说不清。即便如此,中国人仍然在期待与不定之中,承受着来自国内外的 压力,一步一步奋力前进。

  我在北京生活了五年,由衷感觉到,中国人,尤其是精英分子,正抱持着责任感与问题意识,主动面对国际社会对中 国的种种指责,这样的勇气和毅力是值得日本人学习的。今天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是中国人的。作为邻居,我们也应该诚实 观察,认真思考,而这个过程最终也能够给日本人带来灵感与启发。

  中日两国都在进行的有关改革的讨论当中,最大差距在于“心态”上的不同。我认为,21世纪,日本人必须主动去 改变的是“心态”,日本所需要的是“心态改革”,国民的“心态准备”至关重要。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现实已经发展 至此,如果认识停滞不前,日本的形势不容乐观。-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