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论家称右翼不会左右日本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9日10:11 世界新闻报

  右翼不会左右日本未来

  《世界新闻报》记者/王小燕

  近日,因遭日本保守议员和右翼势力阻挠,险些被封杀的华人导演李缨的纪实片《靖国》,在东京、大阪等影院相继 上映。这部影片在日本获得了很多肯定。《靖国》在日本曲折上映的过程,使得“右翼”这两个字再度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曾经,因为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否定历史的做法,中日关系受到了很大冲击。如今,在福田内阁“共鸣外交”的政治 氛围下,日本国内的政治噪音似乎降低了许多。日本的民族主义思潮有何特点?日本主流舆论又是如何看待日本民族主义和亚 洲外交的?《世界新闻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朝日新闻》前社论主编若宫启文。

  日本只有清醒认识错误,才能在亚洲赢得话语权

  记者:当今日本的民族主义有何特点?为何这10年来,这一思潮在日本不断抬头?

  若宫:民族主义思潮绝非日本仅有,在冷战结束、全球化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世界各国普遍存在这一思潮。上世纪9 0年代以后,日本进入“失去的10年”,而中国经济则迅猛发展,韩国也稳步前进,强烈的反差使日本陷入了抑郁状态。

  在这一背景下,战后日本长期被压抑的民族主义思潮得到了释放。他们主张修改宪法、创建“自卫军”——尽管他们 并不是要重新打造一支军国主义军队,但鉴于日本曾发动了侵略战争,所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周边国家联想起战前的日本 。其实,外部看待他们的眼光和他们真实的情况有较大的反差。

  记者:他们是否意识到这种反差的存在?

  若宫:这正是日本民族主义者的症结所在。他们害怕全盘否定侵略战争,因为这意味着全盘否定了日本的近代,从而 影响到日本民族的自尊,因此他们想方设法为历史开脱,力图从军国主义中找出一些“光亮”的成分,靖国神社的“游就馆” 就最为集中地体现了这一想法。

  记者:您个人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若宫:我也是日本人,当然希望拥有民族自豪感。但日本在过去犯了错误,给亚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是个不争的 事实。一个民族对于自己的错误,要有百分之百清醒的认识并致歉,才能提高自己的形象。日本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亚洲赢 得话语权。

  记者:是什么原因让日本不能痛痛快快地道歉呢?

  若宫:最大原因在于二战后全球的政治格局,日本在冷战格局中和中国形成敌对关系。此外,日本人对于在二战中败 给美国的意识很强,但却很少有败给中国的意识。正因为这样,中日恢复邦交时,日本虽然在程序上进行了道歉,但道歉的程 度不够充分,这个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极端民族主义不可能成为社会主流

  记者:近期,日本国内部分人士以“日军并未在冲绳命令居民集体自杀”为由,状告大江健三郎早期著作《冲绳笔记 》中的叙述与史实不符,您如何看待这一动态?

  若宫:日本民族主义者把矛头开始指向了冲绳。冲绳在日本有着特殊的地位,二战末期,日本国土中唯有冲绳经历过 与美军的地面战,不少冲绳居民正是因为驻扎在这里的日军而牺牲,但这些历史在日本本土已被淡忘。那些企图为历史开脱的 人,无法忍受日军的罪行被认定,尤其是不能忍受像大江这样的权威人士,出来批评日军当年的所作所为。

  这件事和从军慰安妇的案件非常相似,都是日军干下的丑事,而这帮人却极力搜寻一些证据,展开一些只见树木、不 见森林的讨论。不过这也无需担忧,审判结果已经做出了定论。

  记者: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抗议,曾导致多家出版社改写了历史教材中有关冲绳居民集体自杀的描述,为何您对此不 感到担忧?

  若宫:他们的动态确实有其危害性。当时安倍的上台对他们是一种“鼓舞”,但所幸安倍政权并未持久,冲绳县的居 民也对此举行了大规模抗议游行。正因为此,原本只有冲绳人和少数日本人知道的这些史实,现在已广为人知。在改写教科书 之前,事态确实一如他们的设计,可到头来,不还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此外,在慰安妇问题上,美国也不支持这帮人。这说明,不光是中韩两国,全世界都在反对他们。这些人不可能推翻 现状,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日本人非常清楚,如果允许他们当权,不仅是日中关系、日韩关系,就连日美关系也将难以维系 。

  记者:修改宪法的动态今后将如何发展?

  若宫:很多人以为日本在逐步朝着修宪的方向前进,但我不这样看。安倍政权时也许确实如此,但如今国会的格局已 经发生变化,现在没有人认真地在讨论这个问题,国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比较冷淡。

  确实,《国民投票法》已经通过,但和平宪法的核心——第九条不会因此就能简单地改写。退一步来说,即使第九条 被改写,那也应该不会是本质上的变化。日本绝不会再回到从前,日本人早已厌倦了战争。

  靖国问题已见分晓,争论加深日本人的历史认识

  记者:您如何看待日本国内不时显露出来的围绕历史问题的争论?

  若宫:应该说,每次对历史问题的讨论,都加深了日本人对历史的认识。以靖国神社为例,不否认日本人中有为“游 就馆”叫好的,但是更多的人则对其持否定态度。同样,虽然有人对中韩两国心存抵触,但也有很多人认为靖国神社太不像话 。此外,天皇曾动怒于甲级战犯合祀这一事实,也通过媒体的深入挖掘得到了证实。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靖国问题已见分晓。也许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有待于国立祭祀设施的建立,但即使未到这一步, 我想今后也应该不会再有日本首相前往参拜了。

  记者:您为何做出这样的判断?

  若宫:虽然靖国神社问题曾闹得沸沸扬扬,但最终的结果呢?不还是连安倍这样的政治家也不得不停止参拜,转而修 复日中关系?每次日本国内进行舆论调查,同意“要反省过去”的人都占据大多数,达到70%—80%的比例。对于这一点 ,我非常希望国外的媒体也能给予报道。

  无论谁当首相,日中关系都不会有大的变化

  记者:您如何看待未来日本的走向?

  若宫:长期来看,我对日本的未来持乐观态度。只是让人生恶的是,日本右翼的举动非常扎眼,给外界造成了很恶劣 的印象。其中,中韩两国的反应尤为强烈,而日本媒体又对此进行炒作,这些反过来又刺激了日本的民族主义者,从而造成恶 性循环。

  记者:安倍执政期间,曾主张要创建“自由与繁荣之弧”,若今后首相更迭,是否还会重提这一说法?

  若宫:“自由与繁荣之弧”是个毫无意义的提法,也未得到其他国家的呼应,任何国家要谋求发展,都不可能以排除 中国为前提,就连安倍也强调要和中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纵使这一概念今后再次被提及,我看日本也未必会就此采取一 些实质性的行动。今后无论谁当首相,相信日中关系都不会有大的变化。(世界新闻报)

  人物侧记

  他曾用文字声讨小泉

  《世界新闻报》记者/王小燕

  记者第一眼见到若宫,一时间很难把他和那个激扬文字的政论家联系起来。眼前的若宫不高大也不魁梧,斯文的外表 很像一个学者,但从他深邃的眼光中透露出的沉稳和坚定,却分明告诉记者,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而且不会盲从于他人的 判断。

  的确,采访过程中,这种感觉始终伴随着记者。无论是谈论民族主义,还是靖国神社问题,他都会给出谨慎、客观的 看法,一方面对日本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给予批判,同时也向记者强化某些易被中国读者误读的概念。“右翼这个词,中文和 日文的意思不完全相同,日文专指极右分子,而政治家或政客一般只称其为鹰派或右倾人士——这部分占总体不到10%。”

  这种思维习惯源于若宫政治记者生涯的修养。1970年,若宫从东京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日本第二大报纸《朝日新 闻》任职,先是担任政治记者,后来负责评论工作,曾任社论主编、政治部部长等职。

  在他担任社论主编期间,正值小泉当政,中日关系陷入僵持局面。其间,若宫多次领导《朝日新闻》,掀起声讨首相 参拜靖国神社的舆论声浪。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年初,他与日本保守派舆论领军人物、《读卖新闻》社长渡边恒雄,连 袂发表了“结盟反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长篇对话。此举被视作日本舆论就批判靖国参拜结成了“统一战线”。

  2006年5月,若宫再次针对首相参拜吹响“战斗号角”。他在《朝日新闻》上发表了一篇致小泉的公开信,文中 说:“首相自就任以来,就顽固地反复参拜靖国神社。您这种行为并不是在展示一个‘民主主义的日本’,而是在拥护‘过去 的军国主义’。”

  除了写社论,若宫还著有多本专著,其中包括《现代的被歧视群体》、《战后保守势力的亚洲观》等。去年12月, 他根据《战后保守势力的亚洲观》改写的《和解与民族主义》一书,在中国翻译出版。该书从政治思潮变迁、政治力量对比的 角度,诠释了战后日本人的历史认识,以及日本政坛主要流派的亚洲外交。(世界新闻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