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林达:建筑是人生产的危险产品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0日16:04 青年参考
文林达(旅美学者)
对建筑结构工程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建筑是人生产的一种非常危险的产品,需要极其严格的制度来步步监管,才能 让人们保有安全信心。
问题出在执行法规上 面对地震的灾难现场,从建筑角度看,人们首先会想到震区的建筑防震级别设定和相应的建筑设计防震规范。从亡羊 补牢的角度看,这两件事实际上是相对容易纠正和做到的。震区的建筑防震级别设定,只需要一个法令;若论建筑设计的防震 规范,中国做得并不差,中国有着大量一流的科学家和结构工程师。这次四川地震后,接受《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采访的绝大 多数地震专家就表示,中国现有的地震法规即便不是最现代的,也是够用的。和建筑历史相比,地震法规当然是现代产物,大 量老建筑自然没有被涵盖在法规之内。所以,一些多地震的地区,例如美国加州,都有加固老建筑的地震防范规定。换句话说 ,在地震防范规定之后的新建筑,应该相对安全可靠、不会恶性坍塌。可在中国,关键问题是建筑规范执行不力,施工过程可 能出现巨大漏洞。“豆腐渣工程”因此成为一个常用名词。中美中心亚洲协会专家斯米尔在这次四川地震后曾经一针见血地指 出,中国已有“相当严格的建筑法规,问题出在执行这些法规上”。
哪些地方容易“偷工减料”? 建筑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工人必须有技术训练的要求,还需要有严格步步验收的制度。因为混凝土都 是所谓隐蔽工程,钢筋扎得对不对,型号数量有没有错,只要混凝土一浇上,什么都看不见了。框架结构搁置预制的混凝土楼 板,楼板的搁置长度按照设计规范是12公分,也就是一边6公分。那么多年过去,这个数字我还会记得,就是当年在实际施 工场地看到的情况太受刺激了:吊装的时候,只要疏忽一点,两边搁置长度就有很大出入,经常是一边多一边少,偏差大的, 少的一头就只有四五公分、甚至三四公分,楼板重量都以吨计,吊车一放下,工人就懒得再调整,当时技术员要求也并不严格 。楼板当时是搁住了,一般也不会有问题,可是一地震,稍微摇一摇楼板必然就会脱离横梁整块砸下去。至于低层和多层建筑 大量使用的砖混结构,就是砖墙上去加圈梁,就算是按照规范圈梁都加了,地震摇晃是在砖与砖之间产生剪切力,水泥砂浆的 粘结牢固度就很关键,工人拌砂浆的时候,水泥加得不够、砂浆标号不到设计标准是常有的事情。地震一摇就散成一堆砖块了 。
常识性细节绝对不能疏忽 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回事,施工是另一回事。施工有许多常识性细节,是绝对不能疏忽的。例如,混凝土要28天才 能真正凝固,因此,混凝土建筑是不能“大干快上”的。在混凝土保养期内,必须经常洒水养护,否则无法达到强度要求。又 如,混凝土浇灌时需要充分震捣,由于钢筋的障碍和混凝土有大量碎石,混凝土倒入模板后,很容易在中途被阻断,只有用震 动器充分震捣,才能保证混凝土密实、达到设计强度。否则浇灌不密实造成的“蜂窝”,就是薄弱环节,地震时,建筑只要有 几个关键的薄弱环节,就可能造成恶性坍塌。中国的建筑工地混凝土拆模板的时候,拆出“蜂窝”来是常有的事情,我甚至看 到过一段完全漏浇、没有混凝土只有钢筋的空心柱子。遇到这种情况,施工单位常常就是用水泥补上去糊一糊,只能糊弄外行 ,结构损伤根本补不上。地震时柱子会突然折断。 近日看到报道说,1999年土耳其地震时建筑也是恶性倒塌,土耳其的建筑法规也是优秀的,“但那些‘夜间飞速 建设者’却使用了极其差的材料。”英国地震学家穆森指出,“你可以收买质量检查员,但你不能用金钱去收买地震。”中国 的情况是一样的。执法不严、执行规章制度不严、马虎糊弄,这样的情况在技术先进国家是无法想象的。 站在废墟面前,残酷的事实在教育我们每一个人:建筑不能弄虚作假。我们也需要对社会中人的弱点有充分估计:中 国是一个超大社会,必须建立起能够有效执行、有充分细则的法治和制度。这已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注:作者曾从事过建筑设计的专业工作)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