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恰当选择也会给竞选带来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6日17:03 《环球》杂志

  错误与惨败

  另一方面,不恰当的选择也会给竞选带来危机。1972年,来自南达科他州的参议员乔治·麦戈文在与尼克松的较量中输得一塌糊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搭档的选择。

  当时麦戈文堪称不折不扣的黑马,但在宣布竞选时知名度却很低,因而在选择搭档的过程中非常慎重。他的手下提出了39位“候选搭档”。左思右想,麦戈文准备选用来自密苏里州的参议员伊格尔顿。后者也确实与麦戈文很搭配:来自边疆州,有蓝领支持,经验老道,是很能帮麦戈文抢分的人。但在一些人的劝说下,麦戈文最终放弃了伊格尔顿,选择了驻法大使施莱弗,结果引起了支持者强烈的不满,许多人都对他的犹豫不决、动摇不定的做法表示失望,最终流失了大量选票。不过,尼克松的搭档也不怎么样,阿格纽在出任副总统后不久便因丑闻辞职了。

  团结的象征也往往是选择搭档的出发点。在民主党的竞选历史上,有过不少内部相互残杀而最终导致竞选失败的情况。例如1980年吉米·卡特和特德·肯尼迪之间的争斗,结果是将白宫宝座拱手送给了罗纳德·里根。不过,也正是从这个角度上看,2004年克里选择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爱德华兹作为搭档,便很为媒体称道。而今,奥巴马与麦凯恩都面临相似的选择。尤其是奥巴马,在与希拉里苦战数月后,怎样考虑搭档问题颇受瞩目。如果能选择希拉里和爱德华兹,便有了一定意义上的团结概念。

  选择的过程就是造势

  竞选搭档的遴选过程是严格保密的,而且人选往往也很多。4年前,克里用了4个月的时间来考虑副总统候选人的人选问题,他的名单上前前后后有25个人选,其中许多人的名字从未向外界透露过。为了尽可能地保密,克里与候选搭档的会晤都是在私下里进行的,连他的副手都不能参加。而在宣布搭档之前,竞选班子还让负责标语印刷和T恤衫制作的公司准备了5种不同的版本,比如在写着“克里-爱德华兹”的标语牌背面就印着“克里-格雷汉姆”。

  纵观美国历史上竞选搭档的甄选,人们或可将其描述为理智与情感的取舍。一方面,总统候选人有自己的喜好和倾向,有可能的话,总还是希望选择一个和自己比较默契的人选。但在另一方面,候选人还需要从大局考虑,做最有利于竞选的选择,即便并不十分喜欢对方,甚至以往都没打过交道,也要理性从事。

  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搭档的酝酿和选择还有着造势的功用,这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奥巴马为什么要耐心选择。搭档的选择是一门学问,是一种政治,这个过程本身也会引起舆论和民众的兴趣,继续起到吸引眼球的作用。奥巴马在影响舆论方面的成功,很有可能成为2008年美国大选最值得总结的经验之一。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