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朝鲜核心:记者亲历宁边炸毁核冷却塔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1日09:32 新华网
走进朝鲜核心:记者亲历宁边炸毁核冷却塔
六国媒体记者在小山坡上聚焦宁边核设施冷却塔爆破。本报记者 高浩荣/摄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亲历宁边炸毁核冷却塔

  国际先驱导报特派记者高浩荣 记者张滨阳发自宁边、平壤 平壤当地时间6月27日17点05分(北京时间16点05分),伴随一声震耳的巨响,短短2秒时间里,宁边核冷却塔这座庞然大物在烟尘中轰然倒地。当浓浓的烟尘在微风中慢慢散去后,刚才还巍然不动的冷却塔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毫无疑问,各大国际媒体反复播放的这一画面,将在国际关系史上留下重要一笔。而《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也亲眼见证了朝鲜弃核之路上的这一幕。

  行前被规定三大“行动纪律”

  宁边是朝鲜核设施所在地,自从朝核问题发生以来,这个朝鲜“核”心就因频繁出现在国际媒体上而名声大噪。尽管如此,能够亲身到宁边去的外国人仍少而又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曾多次提出希望到宁边去采访的要求,但都没有获准。

  然而,为了让这次“炸塔”行动昭示于天下,以显示其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意志和决心,朝鲜此次邀请参加六方会谈的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的各一家电视台,派出一个3人报道组前往宁边。作为常驻平壤的《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也被“特例”批准同行。

  当天下午2时,包括朝鲜记者在内的将近20名各国记者在平壤羊角岛国际饭店集合,分乘两辆面包车出发。开车前,朝鲜原子能总局的一位局长就宣布了大致日程和“行动纪律”:估计将在4时抵达目的地,休息10分钟后前往现场;从出发到目的地,沿途不得拍摄;现场没有新闻发布会,也不举行任何仪式。

  “围攻”美国代表

  穿过平壤市中心,沿着前往妙香山风景区的高速路,面包车以时速100公里左右的速度前进。一个多小时后,汽车拐进了价川郡的沙石路,大约走了10多分钟,前面出现了一座古城门,旁边还有一段低矮的城墙。古城门的匾额上用汉字写着“古延州城门”。从此地起,我们就进入了宁边郡的地界。

  宁边郡城不大,但看上去非常干净整洁,车少人也少。

  穿城而过后,又拐进了一条田间小路,来到一个有军人站岗的建筑物前。这儿是朝方官员所说的“休息地”,实际上则是参加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的美国技术人员的住宿地。在这里,记者们见到了美国国务院韩国科科长金成。此人自4月以来已经3次访朝,并曾带着朝鲜移交的1.8万多页的核设施运转日志越过板门店军事分界线,经首尔返回美国。此次他再次从首尔乘车跨过军事分界线来到朝鲜。

  金成立即成为记者们“围攻”的目标。这位亚洲裔美国人声称,他是代表六方会谈的其他五方来观看“炸塔”行动的,并认为这次行动有助于推进六方会谈进程。

  记者镜头只准对着冷却塔

  朝鲜原子能研究院核保障处处长李英浩是这次行动的总指挥。他说,为了保证记者们的安全,朝方在离冷却塔1500米的地方设立了拍摄地。这个拍摄地的周围有军事设施,因此,他要求记者们的镜头只能对准冷却塔,而不要随便乱拍。

  李英浩说,朝鲜去年7月关闭和封存核设施后,冷却塔就停止了运转,不再起任何作用。去年11月宁边核设施开始去功能化工作。而据本报驻华盛顿记者了解,为了销毁该冷却塔,美国向朝鲜提供了250万美元专门款项。

  李英浩在面对中国记者的提问时特别强调中国在六方会谈中的作用。他说,中国作为主席国在六方会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炸塔既是六方会谈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例证。

  骄阳下庞然大物轰然倒地

  记者们再次乘车出发,到达一个岗哨前,一名朝鲜上尉军官登上车来,仔细检查每个人的护照。此后,面包车又穿过一座行人稀少、看似研究机构比较集中的小城镇,再经过一条约100米的隧道,沿着弯度很大的狭窄山路抵达了拍摄地。

  拍摄地设在一个绿荫掩盖的小山坡上。新整理出来的土地上摆放着几十把椅子和安全帽。看得出来,朝方为此次行动做了精心准备。记者们几乎没有一人坐下来,也没有人去戴安全帽。按照李英浩的说法,在这里观看炸塔绝对安全。看来安全帽不过是一种心理安慰。

  高30米,底部直径22米,上部直径13米冷却塔,远远看上去就像一个试剂瓶。它静静地耸立在蓝天白云之下,旁边是悠悠流淌的九龙江。记者们对着这座即将炸毁的冷却塔一顿狂拍,然后保持肃静状态,等待着那一声巨响传来。6月的骄阳下,记者们个个汗流浃背。

  第二次信号响过3分钟,冷却塔冒出一股浓烟,大约2秒钟后,传来一声震耳的巨响,这座庞然大物在烟尘中轰然倒地。当浓浓的烟尘在微风中慢慢散去后,刚才还巍然不动的冷却塔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此时是当地时间17点05分(北京时间16点05分)。

  在小山坡上,金成和李英浩则在爆破后频频握手,共祝“爆炸成功”。

  爆破效果当场“验明正身”

  核查和验证似乎总是朝核问题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炸塔”之后,朝方安排记者的车拐进了宁边核设施附近的大院,院子里不时有工作人员模样的人出入。经过像民房一样的多栋建筑,就到了爆炸现场。只见刚才还高高耸立的冷却塔变成了一片瓦砾,手指粗的钢筋暴露在外,圆塔的上部坍塌在一旁,一个看似塔心的水泥管躺在中央,周围用草帘子搭起的遮挡物破损并不严重。很明显,这是一次成功的爆破。

  尽管冷却塔从去年夏天就不起作用了,但这次“炸塔”的象征意义仍不言而喻。在返程路上,各国电视记者们就开始编辑录像,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播报出去。此前,按照朝方的要求,电视记者不得携带卫星转播设备入境,而只能先在现场拍摄,回到平壤再传输信号。

  汽车依然以100公里以上的速度狂奔,一路上,《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不断拨打手机,试图用电话传回消息,但都徒劳无果。在快接近平壤顺安国际机场时,手机终于有了信号,大喜过望,立即发出了第一条快讯……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揭开朝鲜核面纱:传朝鲜有3000多人核研究队伍

  精彩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blog.sina.com.cn/m/xqdb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