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自负”到底的盖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1日15:27 青年参考

  编译陈向阳

  6月28日,比尔·盖茨向830名微软代表发表了告别演说,正式辞去执行董事长一职。当他的继任者兼好友史蒂 夫·鲍尔默亲手交给盖茨一本大剪贴簿作为离别礼物时,两人都忍不住热泪奔流。比尔·盖茨不再主导这个他一手创立的微软 帝国,也意味着他揖别了他曾主导的时代。

  

  上司一定要比员工会编软件?

  33年前(1975年),比尔·盖茨和高中校友保罗·艾伦一起创建微软公司。刚开始,公司里还有这样一条规定 :雇员不会为一个编程比自己还差劲的上司工作。但仅过了5年(1980年),这条规定就被束之高阁。随着微软的业绩增 长遭遇瓶颈,盖茨聘用了第一位商务经理。他就是今日微软的新“掌门”——史蒂夫·鲍尔默。显然,鲍尔默对软件编程是个 门外汉,但却长于商业经营。

  在进入微软之前,鲍尔默就已经在以卖肥皂而著称的宝洁公司里初显身手,仅工作两年就荣升为产品经理助理。加盟 微软后,鲍尔默先后担任了多项重要职位,从负责公司经营、销售做起,又逐渐分管操作系统的研发和技术支持。1998年 7月,他被提升为总裁,负责日常经营。2000年1月,他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微软的管理,包括实现微软的梦 想,即通过优秀的软件,赋予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沟通与创造的能力。

  

  自信又自负的急流勇退

  在一步步成为世界最富有者的过程中,盖茨爆棚的自信心一次次地表现出来,甚至更有几分自负。自信也好,自负也 罢,却从来不曾像过去的一周那样公开地流露出来:作为在自己所处时代里最杰出的生意人,盖茨从他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事 业中急流勇退。

  从此,盖茨要把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到“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在这新的角斗场上,对手不再是谷歌和美国司 法部,而是疟疾和贫穷。当人活了半辈子,离开自己创造出辉煌业绩的领域,去选择那些不熟悉而又难以对付的对手,这需要 多么强烈的自信。这当然更有些自负,甚至又有那么一点点令人心酸。在过去,盖茨日复一日地沉缅于经营公司的“俗务”中 ,而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将随风而逝。要知道,这意味着他在微软最出色的工作被抛于身后。那些创新者们就像流星,短暂无常 成了他们的咒语。

  

  刚出道就洞悉两大玄机

  如同许许多多的伟大创新一样,盖茨的洞察力是如此深邃,以至于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世界还会以其他方式而存在。 在盖茨刚出道时,他所窥透出的两个玄机似乎并不怎么超群。但现在回过头去看,微软跟当时的竞争者康莫多(Commodore) 、MITS、还有苹果(Apple)公司比起来,盖茨所窥透出来的玄机要更为清晰、追求得也更为坚定。

  第一个玄机就是电脑业将成为一个市场广阔的微利行业。在微软出现之前,电脑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为上流家庭提供超 大型计算机。盖茨认识到只要能降低硬件成本,同时让软件的复制成本变得微不足道,电脑业就前景广阔。个人电脑将出现在 “每张桌子上和每个家庭里”,利润将来自薄利多销,而并非取自服务于少数消费者的高昂价格。盖茨还认识到,一开始就赢 得较大市场份额的公司会无往而不胜。

  另一个玄机就在于,把制造硬件和编写软件,分为两个不同的商业部门会更有竞争力。微软与硬件制造商英特尔公司 合作,将电脑业的传统商业模式分开了,一起开发出了以Windows为操作系统的Intel服务器(简称为Wintel) 。从此,整个市场就几乎为这两个寡头所垄断。当强大的IBM公司漫不经心地授权微软可以出售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给其他的 硬件公司时,它没有意识到这是引狼入室,给自己创造了大量的竞争者。但盖茨却看到了这一点。

  

  盖茨很幸运生逢其时

  盖茨很幸运,生逢其时。在这个既相互合作、又日益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盖茨一开始并没有完全准备好,但这也并 没有妨碍他的成就。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是由于盖茨的慈善事业才无限放大了他的伟大。就本质而言,商业应该是一支向 善的力量:它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在于能够制造利润和产品。慈善家不必将自己封为圣徒,好商人也不必为自己辩解。就像亨 利·福特这样伟大的实业家,尽管岁月在不断地流逝,他们的影响力也在下降,但他们的英名依然不朽。一路自负到底的盖茨 ,在事业处于最高潮时激流勇退,转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英国《经济学家》6月26日)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