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一个“样板国家”的滑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7日14:14 瞭望东方周刊

  文/张忠祥

  津巴布韦国内危机上升为国际问题,或可预示,未来非洲问题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将不断上升

  84岁的穆加贝在6月29日再次当选津巴布韦总统,第四度连任。

  胜利者穆加贝的身上,承受着来自国际社会和国内反对党的双重压力。6月27日,穆加贝不顾反对党退出大选的抗议和西方为主的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坚持按期举行第二轮总统大选。在这一轮总统选举中,穆加贝得票率为85.51%,远远超过反对党候选人茨万吉拉伊的9.3%。但是,反对党拒绝承认大选结果,英美等国酝酿着新的制裁行动,非洲国家内部也出现了明显的分歧。这场选举进一步加深了该国已经动荡不安的局势。

  更令穆加贝忧心的也许是,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已经高达100500%,有1/4的国民苦于严重的饥馑。这个曾经带领津巴布韦人通过斗争获得独立、被评为“非洲最杰出领导人”的老人,目睹着自己的国家从20年前的“非洲样板国家”滑落入如今的境地,不知心中是何种苦涩的滋味。

  “土改运动”危机深种

  津巴布韦是一个位于南部非洲的内陆国家,面积39万平方公里,人口1300万,其中黑人占人口的99%,主要有绍纳族(79%)和恩德贝莱族(占17%),白人占0.5%,亚裔占0.41%。

  而津巴布韦的社会问题,一直与历史遗留下来的种族和土地问题密不可分。

  早在13世纪,南迁的班图人在今天津巴布韦的土地上建立了莫诺莫塔帕王国,给世人留下了著名的大津巴布韦文化。1890年英属南非公司占领津巴布韦,1895年成立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南罗得西亚”。20世纪60年代,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和津巴布韦民族联盟(简称“民盟”)先后成立,领导人民进行反对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武装斗争,并于198 0年赢得独立。

  独立前夕,约4500多名白人农场主占有津巴布韦约75%的肥沃土地,全国700万黑人农民只有不到25%的贫瘠土地。根据1979年津巴布韦各派在英国伦敦谈判签署的“兰开斯特协议”,白人政权同意进行一人一票的民主选举。作为交换,时任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兼第一书记的穆加贝,同意在津巴布韦议会为白人保留20%的席位,承诺通过赎买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10年内不实行土改。这一不触及白人农场主利益的温和的土地政策,既是稳定局势的良好举措,但也为日后的危机埋下了一大隐患。

  此外,“兰开斯特协议”还规定,英国须为津巴布韦赎买白人土地提供资助。1989年,英国以津巴布韦在使用英国提供的资金时缺乏透明度为由,停止提供土地资金。1980~1995年间,津巴布韦政府仅购得330万公顷土地,安置了71000户黑人农民。

  上世纪90年代初,参加过独立战争的老战士已到退休年龄,纷纷向政府提出“分地”要求,土地问题日渐突出。1 997年政府决定从预算外拿出3.5亿美元向老战士发放养老金,引发了国内反对派和白人农场主的强烈抗议。2000年 3月,在政府的默许下,津巴布韦老战士强行占领了1200个白人农场,使得津巴布韦土地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2002年津巴布韦大选后,土地改革进入“快车道”。这年5月,津巴布韦公布土地征收令,要求白人农场主每人只保留一处农场,多余的农场限三个月内交出。到最后期限,仅有不到40%的白人农场主交出了多余的农场。政府随后采取措施,强征白人农场主土地。到2002年10月,980多万公顷白人土地被征收,26万户黑人农民得到安置。

  “土改运动”改变了津巴布韦土地分配不公的状况,但也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大批白人农场主的出走或撤资,打乱了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黑人农民又因缺乏资金和基本的生产资料,加上农业生产缺乏原来的规模效应,使得津巴布韦的农业生产一落千丈,其中包括创汇农业——烟草种植业遭受重创。

  更为严重的是,强征土地直接触犯了当地拥有津英双重国籍的白人农场主的切身利益,遭致英美的制裁,给津巴布韦的经济造成了空前的危机。

  非洲“样板国家”的滑落

  1980年独立后,穆加贝吸取非洲国家独立后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实施符合国情的灵活和务实的政策,促进种族和解,建立混合经济,大力引进外资。20世纪80年代,津巴布韦经济发展因此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年均增长率超过4%,是当时非洲经济平均增长率的3倍。

  津巴布韦由此成为非洲“发展的样板”、“南部非洲的粮仓”。穆加贝也赢得了空前的国际声望,出任不结盟运动主席,当选为南部非洲地区“前线国家”组织主席。1990年英国《新非洲》杂志将穆加贝评为“非洲最杰出的领导人”。

  但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津巴布韦的经济开始连年下滑。1990年,津巴布韦为偿还80年代借债和进一步引进外资,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主导的“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其条件是放宽国家干预,削减福利补贴,裁减冗员。结果造成食品、燃料、医疗费用价格急剧上涨,失业人数剧增,群众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但中止实施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又将得不到相应的援助资金。津巴布韦政府陷入了进退两难、受制于人的境地。

  1992年初,南部非洲数十年一遇的旱灾,使得当年玉米产量减少近九成,素有“南部非洲粮仓”之称的津巴布韦不得不进口粮食。进入21世纪以来,土地改革造成的农业衰退以及西方的制裁对津巴布韦经济产生了非常致命的负面影响。政府债台高筑,外汇、燃油和生活必需品奇缺,货币贬值一发而不可收。

  到了2008年3月,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率高达100500%,纸币的最大面值由今年年初的1000万上升为4 月的5000万,5月份再次修正为2.5亿。曾是南部非洲产粮大户的津巴布韦如今已有410万(约占总人口的1/4) 国民处于严重的饥馑之中。

  据英国《金融时报》6月25日报道,由《外交政策》杂志与和平基金会共同制作的“2008失败国家指数”,将津巴布韦列为第三位,仅次于索马里和苏丹。

  事实上,除了国内问题和天灾人祸之外,目前津巴布韦经济上的深重困境与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制裁也有很大关系。不仅西方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停止了援助,其他许多国家也不敢或不愿与津巴布韦进行正常的经贸交往,使得津巴布韦资金严重匮乏,生产无从谈起。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