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颜色革命”后盘点三国得失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1日14:10 青年参考
::本报特约撰稿侯艾君
在2003年以后,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先后搞起了“颜色革命”。那么,“颜色革命”成功之后,这些国 家的境况如何?这几年来,上述各国虽经济都有所增长(当然不发动“颜色革命”,经济也可能增长),却无一例外地遇到政 治危机。 格鲁吉亚:国家面临分裂 最先取得“颜色革命”成功的是格鲁吉亚,但格鲁吉亚目前各种家族、部落林立,仍未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内的南奥 塞梯、阿布哈兹、安加尔等地也都要求独立,格鲁吉亚面临国家分裂的危险。 1991年以来,格鲁吉亚史学家强调格鲁吉亚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渊源,坚持“脱俄(罗斯)入欧(洲)”。2003 年11月,格鲁吉亚率先爆发“颜色革命”,在俄、美间保持平衡的谢瓦尔德纳泽政权被推翻,新政府日益倒向西方一边,现 任总统萨卡什维利宣称:要不惜一切代价加入北约——哪怕是蒙受领土损失。 格领导人认为加入北约后,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领土安全不成问题;经济发展并融入欧洲;政治迅速民主化。 当然,从2006年开始,格经济开始增长,预计2008年到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达到7 %~7.5%;但该国的失业问题仍很严重,有人估计为30%~40%,而俄罗斯对格鲁吉亚实施制裁,也使其经济蒙受重 大损失。 格鲁吉亚“脱俄入欧”的政策损害了俄罗斯的战略利益,也难以维护格自身的利益。 格要加入北约,必须先解决领土问题;而在格俄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格将彻底失去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控制;如 果格鲁吉亚动武,那么,加入北约更是遥遥无期。美国无意帮助格鲁吉亚解决民族问题,但格鲁吉亚(可能是一厢情愿,也可 能是欺骗舆论)试图将西方拖进自己的轨道,甚至一再主动激怒俄罗斯,以博取西方舆论同情。其结果是,北约被迫出面澄清 ——格鲁吉亚要是武力解决领土争端,北约不会参与。 另外,加入北约和欧盟,恐怕也是格鲁吉亚一厢情愿的想法。欧盟不愿接收贫弱的成员,而格鲁吉亚明显是个累赘。 北约需要格鲁吉亚的,也只是其地缘政治功能:地理位置、军事基地、油气管道等。北约决不会为了格鲁吉亚去和俄罗斯闹翻 。
乌克兰:国民分成两半 乌克兰介于欧盟和俄罗斯之间,注定是俄罗斯和西方争夺的对象。 1991年以来,俄、乌都推行了不成熟的外交战略,双方的政策失误都不少。2004年底,乌克兰爆发“颜色革 命”后,新领导人日益面向西方、背对俄罗斯,俄乌关系几乎走入死胡同。双方在许多问题上都存在分歧,且多数是根本性的 。乌克兰专家指出,俄乌关系中有多个“决裂点”,如乌克兰要加入北约、克里米亚的地位、乌克兰排挤俄语等等。 “颜色革命”后,乌克兰经济一度接近停滞,但从2006年开始,乌克兰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当年的国内生产总 值增速达到7.1%,2007年达到5%,2008年预计为5.4%(但其通胀水平达11%左右,且独联体的平均水平 也已达6%)。问题是,在“颜色革命”的前一年,乌克兰的GDP增速达12%。 政局不稳也导致外资不敢“光临”。2007年,乌克兰GDP的1/4(213亿美元)依赖境外的劳务收入,远 远超过外资额;而打工者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等国。 乌克兰还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分裂。据估计,2/3的乌克兰国民亲俄,而4/5的政治精英亲西方。亲西方的政治家 主张加入北约,而亲俄的政治家主张乌克兰并入俄罗斯;任何一位乌克兰总统都只能领导半个国家。有鉴于此,个别俄罗斯学 者甚至主张,将乌克兰肢解,以满足各方利益。 近来,由于黑海舰队、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俄乌关系持续紧张,处于危险的战争边缘;如果任其发展,俄、乌必 将两败俱伤。
吉尔吉斯:“不断革命”? 与格鲁吉亚和乌克兰非暴力的“颜色革命”稍有不同,吉尔吉斯首都比什凯克在“颜色革命”期间(2005年3月 24日),发生了大规模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这也让“颜色革命”的名声受损。 “颜色革命”后,吉国政治生活中发生的最主要变化,是长期以来由北方家族执政的局面被打破,“比什凯克人”从 此一蹶不振,“南方人”(“贾拉拉巴德人”和“奥什人”——贾拉拉巴德和奥什是吉尔吉斯南方省份)占了优势。该国媒体 披露,几乎所有政府成员都来自南方。该国反对派还指责说,现任总统巴基耶夫把他的好几个兄弟都安插到关键职位上:驻德 大使、国家保卫局领导人等等。 吉尔吉斯仍然坐在社会动荡的火山口上。自“颜色革命”至今,该国已三次修宪(现行宪法也不是最终版本)、四次 更换政府成员,而省长、部长的变动不知凡几。但该国仍然问题成堆:国民贫困依旧,失业率高;物价上涨,令这个依赖中国 商品的国家深受困扰;经济丧失活力,出口下降,出现了“滞胀”;腐败问题仍然严重;南部地区宗教极端势力强大;外债高 达20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反对派还在鼓噪,并酝酿新“革命”。 每年3月24日前后,吉国政府仍坚持纪念“颜色革命”,毕竟这是新政权合法性的来源,但时至今日还要以“革命 ”作为意识形态来凝聚国民,这也表明该国在意识形态方面并无建树。而宣扬“革命”思想、肯定“革命”价值,本身也是对 现政府的挑战和损害。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