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印度公开表示加入八国集团意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4日15:00 中国新闻周刊

  如何拒绝印度?

  在可能加入的新兴国家中,印度是态度最明确的一个。早在2002年,印度就公开表示出了加入八国集团的意愿。也是在那一年,中国则婉拒了来自加拿大的邀请,没有出席八国峰会。对印度而言,八国集团成员资格是对其大国地位的认可。后来,印度把外交的重点放在了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结果却屡屡受挫。相比之下,加入八国集团应该是更现实的目标。

  印度是仅次于日本和中国的亚洲第三大经济体,自2005年以来的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在9%以上。印度对全球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也比整个欧元区大。有预测认为,到2050年,全球规模靠前的经济体将是美国、中国和印度,G8现任成员中的俄罗斯和意大利可能进不了前十名。

  除了拥有接近于中国的骄人经济成绩,印度在意识形态上比中国更符合西方的价值口味。但印度始终没能获得那张梦寐以求的入场券。

  今年初,印度人再度对八国集团成员发起了攻势。首先是英国首相布朗。对于这个明确支持印度“入常”的领导人而言,回应盟友对八国集团的要求一点都不困难。为了得到法国人萨科齐的支持,印度签下了一份价值22亿美元的军售合同,还承诺从法国进口核燃料与核设备。

  据日本外务省官员说,外务省私下对法英做了工作,要求不在洞爷湖八国峰会上将扩大正式成员问题列为议题,但萨科齐在峰会上提出这个问题的愿望强烈。

  印度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印度时报》也适时发表评论,“新德里必须坚持加入G8”。

  形势似乎对印度很有利。在英法的推动下,一向持开放态度的意大利、加拿大和德国应该不会加以阻拦。然而,美国人还不肯表态。

  2005年,印度总理辛格访美时,布什给予了少见的礼遇,但却拒绝支持印度“入常”,因为美国只会支持日本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时隔三年,如果美国人再次拒绝印度的“小”要求,再次倒向日本一边,印度很有可能无法心平气和地接受。

  转型,也是结束

  “八国首脑会议日程安排紧凑,会议规模很小,而且不对外公开。小型的代表团,绝对轻松自如的交谈,会晤中谈及的任何内容都不向广泛的舆论界公开,只需发布一个简短的联合公报。”这是叶利钦对八国峰会的记忆。

  显然,今天的八国峰会已经与十年前大相径庭。

  美国人为了反对联合国里第三世界的“暴政”,制造了另一个“权力中心”。八国集团的议题几乎涵盖联合国讨论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原来,他们只讨论经济政策和防范经济危机。这是美国的成功,也是美国的错误。一个算不上政治组织的少数派活动,是不可能解决涉及所有国家的问题的。

  2007年,中国元首第四次应邀参加八国峰会。德国海利根达姆的这次峰会,讨论了气候变暖、全球化与自由贸易以及非洲发展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与中国有关,而中国却始终能保持一个“彬彬有礼的客人身份”。

  对于中国来说,与八国集团保持对话的“非正式性”,将拥有更大程度上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两者保持着有距离感的接近,这样的距离感使双方都‘感到舒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

  然而,事实上,八国集团的处境很难用“舒服”形容。多年来,八国集团夭折的倡议太多,实际兑现的承诺太少,这导致其信誉已经降到了最低点。

  去年才确定的“8+5”对话机制,即八国集团与中国、印度、南非、墨西哥和巴西,也不是长久之计。五国认为,八国集团请求它们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予以帮助,但在更广泛的全球治理问题上,却没有受到严肃对待。

  “我们到这里来,不是作为请愿者,而是作为公平管理国际社会的合作者。”印度总理辛格说。

  八国峰会维持现状的唯一途径,是放弃讨论大多数重大议题的野心。在既有的道路上,它恐怕将转型成为一个覆盖全球经济的、平衡的峰会组织。

  所以,即使本届峰会不能实现八国集团的改革,那么至少是八国集团改革的开始。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