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峰会采访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7日13:49 外滩画报
八国峰会采访记
八国峰会

  日本警方的封路措施相当人性化:通常在车队抵达前5分钟才封路,即使在车队和车队之间只有10分钟不到的间隔,民众车辆还是能够通行。警察也很有礼貌,不停地对着司机们弯腰表示歉意。尽管这样,日本媒体还是竭力从里面挖掘新闻,询问司机和乘客是否觉得峰会影响了日常生活、警方的措施是否扰民等等,总之是扮演挑刺角色—媒体的本分工作。

  文/闾丘露薇

  选择旅游度假区作为会场,已经是八国峰会好几年的做法。目的很简单:为了躲避示威者的干扰。

  示威者不再动粗了

  到现在我还记得,1999年西雅图WTO部长级会议期间的大规模示威。那场充满暴力对抗的示威不单单忙坏了美国警察,也让会议差点流产—因为会场被包围,各代表团成员几乎没有办法穿越城市,抵达位于市中心的会场。

  对示威团体来说,会议的级别当然是越高越好。连达沃斯论坛每年都会将大批示威者吸引到那个天寒地冻的瑞士小镇,八国峰会就更不用说了。

  与会8个西方大国的领导人,是示威团体“重点照顾”的目标。特别是在伊战之后,全球反美反战情绪达到高潮,不管布什走到哪里,示威就跟到哪里。

  这次日本选择北海道的洞爷湖作为会场,安保显然是其中一大考量。会场设在山顶,只要把山脚下的道路一封,不速之客们只有插上翅膀才能飞上去。当然,即使你有本领飞上去,也躲不过日本自卫队的导弹防线。

  示威者被允许驻扎在距会场30多公里的一个小镇。镇上只有2000多人口,忽然看到四五千名示威者进驻,用帐篷安营扎寨,都觉得很是有趣。

  不过,这些示威者更像只是去露营。除了峰会前的周末(7月5日)在首府札幌举行的上千人大规模示威之外,其他的抗议都零星冷清,关注的媒体不多。之所以这样,交通不便是一个原因。另外,示威太多,没有建设性的东西,媒体也就失去了报道的动力。

  反全球化一向是示威活动中最强大的声音,这次也是一样。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一些国家在享受到廉价商品的同时,却流失了本国的就业机会。而反对八国峰会本身的抗议者,则指责是峰会制定的政策,造成了全球贫富差距拉大和环境问题的恶化。

  示威的组织者主要是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不过,和以往的示威浪潮相比,这些年示威者行为已经不再激进,像这次就没有发生他们和警方之间的冲突。

  非政府组织的抗议行为趋向温和,原因是街头抗争是一把双刃剑:在对政府加大压力的同时,也容易影响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引起他们的不满。如果民众看不到因此带来的实质性好处,自然会对这些街头斗士产生排斥心理。

  正因为如此,近几年非政府组织更多是通过与政府对话的方式进行游说。当然,各国政府对待非政府组织声音的态度也出现了改变,这大概要归功于过去街头运动起的关键作用。

  今年峰会的“日本元素”

  选择北海道,当然还有其他考量。

  首先,现在是北海道最舒适宜人的季节,会期的天气可以用清凉来形容。

  原本让各国首脑们穿短袖合影,以配合日本正在推行的cool-biz运动(上班不穿西装、打领带,便于办公室将空调温度提高,减低排放)的计划也作罢了——因为天气凉爽,有的时候还下起小雨。

  北海道还是一个相当能体现日本传统特色的地方。7月7日开幕式这天,八国元首就体验了七夕节(Tanabat a)和YosakoiSoran的气氛。

  和中国的七夕节不同,日本的Tanabata是在每年的公历7月7日举行。在这一天,人们用五颜六色的小纸片写上心愿,然后高挂在竹竿上。因此,在八国元首下榻的酒店大堂,摆放了竹子和花花绿绿的纸片。YosakoiSora n则是北海道的地方节日,人们演唱各种渔歌,迎接夏季的到来。

  除了挑选这样一个日子作为峰会开幕日,日方在安排领导人配偶活动时,也尽量让她们亲身体验日本的文化。比如茶道、和服欣赏和到传统集市逛街,目的是让她们在最短的时间里,体会日本传统的一面。

  膳食方面也一样。虽然英国媒体狂批有18道菜式的晚宴过于奢华,领导人边享用如此美味,边谈论解决贫穷问题过于虚伪,但我倒是觉得,他们对日本饮食文化似乎有点缺乏了解。

  在北海道,鱼子和吞拿鱼是他们的特产。如果来过这里却不知其味,实在有点说不过去。走在札幌或小樽市,街边的餐厅都拿这些在其他国家和日本其他地方的奢侈食品作招揽,因为这是他们日常食用的东西。

  作为中国人,我比较能理解东道主这样的安排。我们自己在宴请外来的客人时,同样喜欢用最能代表中国饮食特色的菜式来招待,希望客人能从中体会到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或许这就是中西文化差异之一吧。

  在峰会新闻中心,有5家餐厅一天24小时任记者选择。我们当然选日本餐厅,发现即使是一顿早餐,也展示出几十种日本土产—腌渍食品。它们看上去简单,其实都是日本饮食的精华。

  北海道蜜瓜是这次八国峰会的标志,这种蜜瓜在香港要卖到几百港元一只,在新闻中心随时可以品尝到。

  我们不禁羡慕起日本民众。这些在香港巨贵无比的东西——水果、米、海产,在这里只是日常食品,生活质量确实不一样。

  环保:东道主的拿手绝活

  新闻中心设在距主会场50公里外的一个旅游度假中心。它虽然只是临时搭建的,但使用了不少环保科技,很切合本次峰会的主题。

  中心外墙使用太阳能照明。利用薄木板制成的绿色系统,使建筑的外墙和周边环境相吻合,室内气温则利用冬季储存的积雪来调节。

  在新闻中心场外,值勤警察使用的电动两轮车很酷很有型,只是价格一点也不便宜—和一辆汽车差不多,也不能为乘客遮阳挡雨。

  新闻中心旁边还有一个电动汽车试驾区。这些汽车或者是电油混合动力,或者是纯电力的,都是日本汽车公司的新产品。

  混合动力汽车在美国已经十分畅销,不少好莱坞明星就带头驾驶,他们还呼吁大家一起效仿,以降低排放。

  日本政府准备向汽车公司购买这些高科技汽车,再无偿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帮助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利用这些新科技,提高减排的能力。

  如何方便记者的采访,其实是一个国际会议举办国的一次公关良机,可以展现实力、展示文化,做得好就会让第一次过来的媒体工作者产生良好印象,而这种印象都将影响到未来他对于这个国家的看法。

  因此,每届国际会议的举办国如何对待媒体,也成了衡量会议是否成功的一个指标。像八国锋会这样的会议由于进现场采访的名额有限,大部分记者都被迫呆在新闻中心。这要求新闻中心能够提供所有功能:现场直播信号、新闻发送、及时的记者会等等。

  对此日方确实下了大手笔。新闻中心设施完善,因为地处旅游景区,北海道本身的通讯条件也比不上东京、大阪这些本州地区。

  日本电讯公司事先对当地的通讯设施进行了升级,还为所有记者提供了免费的3.5G服务。也就是说,记者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传送信息。这一点让我们这些原先为传送新闻发愁的记者们喜出望外。

  这次的纪念品也很用心思:一个太阳能手表,用一个环保购物袋装着,贯彻环保的理念。

  在新闻中心看直播

  我算了一下,三天下来,能进入主会场采访的记者不超过100人。基本上都是由NHK(日本广播公司)做POO L,谁也不要争。还好在新闻中心能够看到现场直播画面,总能发现一些有趣的场面。而这些场面,通常都不会在电视台的正式新闻里出现。

  比如法国总统萨科奇在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见面握手时,他的眼睛一直看着对方,持续了十几秒,似乎想主动示好。于是有了那张有趣的照片:两人握手,胡锦涛正视镜头,萨科奇则看着他。

  领导人拍合影时,看得出有些领导人比较散漫,光顾着和几个人交头接耳,要福田康夫提醒他们站到写着他们名字的位置。福田的英文看来还不错,能够和其他领导人轻松交谈。

  拍照时,布什的身体倾向旁边的胡锦涛。两个人举行双边会谈后,他更是揽着胡锦涛的肩膀。

  对于半年后就要卸任的布什来说,看奥运比赛对他似乎相当重要。在与胡锦涛会谈后,他搬出自己的母亲、妻子,表示他和她们一样,期待着到北京出席奥运开幕式,还索要篮球比赛门票。

  因为只有八国集团的领导人住在洞爷湖主会场,其他代表团都住在札幌,于是札幌也实施了特别措施。那里的领导人之间也频繁走动,展开双边会谈,还有5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的峰会。

  日本的安保工作做得很细。领导人下榻的酒店准备了很多屏风,领导人出入时,屏风能起到遮挡的作用,谁也看不到这些领导人的踪影。

  走上街头看日本警方的封路措施,发现他们相当人性化:通常在车队抵达前5分钟才封路,即使在车队和车队之间只有10分钟不到的间隔,民众车辆还是能够通行。警察也很有礼貌,不停地对着司机们弯腰表示歉意。

  尽管这样,日本媒体还是竭力从里面挖掘新闻。好几家电视台的记者都趁着封路,走到马路中间采访司机和乘客。虽然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但作为同行,当然猜得出来他们的问题不外是,你是否觉得峰会影响了日常生活、是否觉得警方的措施扰民等等,总之是扮演挑刺角色——媒体的本份工作。

  不过,愿意上镜的民众不太多,这有点像香港。记者们转了一圈,才找到肯接受采访的目标。说到日本媒体,他们真的很敬业。在胡锦涛主席下榻的酒店门外,有好几个电视台的采访队驻守,他们的任务是拍摄车队的进进出出。这种情景在胡锦涛5月份访日时也出现过。

  我还想起一件有意思的事:在机场拍摄胡锦涛专机抵达时,日本的新闻官要求日本和中国记者排成两队,再出发前往停机坪。

  结果,日本记者不到一分钟就排好了队,而我们这边变成了四行队伍。扰攘了几分钟,终于排成了队形,但走了几百米、抵达停机坪时一看,日本记者还是整齐的一列纵队,而我们这边却几乎站成了一个横排。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