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季奇成功隐身13年得益于中国古兵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4日14:22 世界新闻报

  《世界新闻报》特约记者/卢琛

  7月21日,波黑前塞族领导人拉多万·卡拉季奇落网。为了追捕卡拉季奇,北约特工和特种部队出没于波黑东部和南部的深山老林,有时距离卡拉季奇仅咫尺之遥,甚至可以看清他的面孔,但就是无法抓住他。那么,是什么让卡拉季奇13 年来躲过上万军警的追缉呢?

  卡氏落网的两种版本

  卡拉季奇是怎么落网的?塞尔维亚政府和司法部门给出了这样的一个“官方版本”:当地时间21日晚21时,贝尔格莱德到近郊小镇巴塔尼察的公路上,专职追捕卡拉季奇和另一名被通缉的波黑前塞族领导人姆拉迪奇的塞尔维亚秘密警察,拦下了一辆73路公共汽车,将一名满头银发、白须盖住半张脸的老人团团围住,在向他亮明身份后要求其出示身份证。银发白须老人默不作声地掏出一张外国身份证,身份证上注明老人名叫达比奇,职业是贝尔格莱德私人诊所的医生,有时还参加《健康生活》杂志举办的活动,现租住在贝尔格莱德一套公寓里,妻子在美国工作。

  然而,塞尔维亚秘密警察从外国情报机构那里得到的情报是,眼前这个63岁的老人就是他们10多年来苦苦追缉的波黑前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为了追捕他,塞尔维亚秘密警察从当天中午到晚上21时一直在追踪他,直到看到他拎着一个包,坐上公共汽车,似乎要换隐身居所时,才决定出手。随后,塞尔维亚秘密警察通过DNA比对,确认这个老人就是卡拉季奇!

  然而,卡拉季奇的律师却给出了另一个“卡氏版本”:卡拉季奇是当地时间7月18日晚上9点半被捕的。根据卡拉季奇本人的说法,他刚坐上一辆从贝尔格莱德开出的公共汽车,就被一伙不明身份的人蒙上眼睛,然后被安置在不知什么地方的一个房间里,直到21日才被带离。

  这位律师还披露说,在逮捕卡拉季奇的过程中,外国势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为上周塞尔维亚安全部队突袭了卡拉季奇妻子的寓所,搜走了大量的文件,试图找到卡拉季奇的下落。而在更早前,卡拉季奇支持者们的办公室和寓所也陆续遭到搜查,这一切显示,外国情报机构在不断指点塞尔维亚秘密警察的行动。

  中国古兵法助他隐身

  卡拉季奇到底是如何在北约万余名军警特务全面搜捕的情况下成功隐身13年的?对此,塞尔维亚和欧洲媒体有惊人的披露。

  首先是卡拉季奇的易容术非常成功。卡拉季奇给自己“改头换面”,身体明显比以前消瘦,其“狮子头”发型不见了,而是蓄起长长的白胡子,还戴上了眼镜,与上世纪90年代判若两人。

  检控官员说:“卡拉季奇一直在公众地方自由活动,连租房子给他的人,也不知道他的真正身份。”当年多次采访过卡拉季奇的老记者维克拉维奇惊讶地说:“我跟卡拉季奇非常熟悉,可如果现在在大街上和他擦肩而过,我根本认不出他!”

  塞尔维亚的一份政治周刊认为,卡拉季奇获得“欧洲顶级”易容师的帮助,而能给他找来这样易容师的不会是普通的支持者,而是“政府级别”的高官或同情他的人。事实上,外界一直流传,一位曾在美中情局和英国军情五处工作的易容师为卡拉季奇整了容,并且制造了“难分真假”的身份证。对此,塞尔维亚政府证实,卡拉季奇的身份证,“执法官员根本分不出真假”。

  其次是卡拉季奇的隐身哲学用得很透。卡拉季奇一家很喜欢中国古文化,他的小女儿索基娜学了中医后开了一家诊所,而卡拉季奇自己则对《孙子兵法》非常感兴趣。一位曾在卡拉季奇身边工作过的人说:“他推崇中国古兵法,认为其不论对进攻、防守和隐身,都有‘非常有益的指导’,许多原则性的东西在实践中运用,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比如说‘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声东击西’等。现在看来,他还真的这么干了,因为当许多人猜测他隐身雪山丛林的时候,他却一直在贝尔格莱德,甚至一直公开活动!”

  有消息说,卡拉季奇在逃亡期间一直带在身边的书除了医学专业外,还有就是斯拉夫语版的《孙子兵法》。

  当然,最重要的是卡拉季奇的群众基础。不久前,塞尔维亚电视台组织过一个调查,对于“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抓捕卡拉季奇和姆拉迪奇”的问题,93%的观众回答“不”。据当地报纸报道,塞尔维亚的耶莱米亚主教曾发表谈话,主题是“每一个东正教神职人员的职责就在于保护卡拉季奇”。

  英雄乎?魔鬼乎?

  在逃亡期间,卡拉季奇创作的诗集接连问世。他创作了一个剧本和五本诗集。因此,当他的最新诗集《这里有奇迹,这里没有奇迹》2005年问世后,时任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曾经苦笑说,只要能抓住卡拉季奇,“美国政府将十分乐意帮忙推销他的诗集”。

  更搞笑的是,卡拉季奇2004年还出版了浪漫爱情小说《夜晚的奇迹记事》。这本书以波黑首都萨拉热窝为背景,讲述了一名塞族心理学家和他的妻子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浪漫故事。20世纪90年代巴尔干政坛的许多重要人物都出现在书中。

  在逃期间,卡拉季奇还不断给妻子写情书。比如北约部队2006年搜到的一封卡拉季奇写给妻子的情书是这样的: “亲爱的,在过去差不多40年的时光里,你自始至终都是我最最亲爱的人。我爱你,我想象着站在那儿,在你嘴唇和下巴间吻你的镜头,而那时你正用热情洋溢的双眼充满无限爱意地注视着我。”看到这些语言,就连北约多国部队的军人们也唏嘘不已。

  然而,在西方人的眼里,卡拉季奇是“魔鬼”,或者说至少是“疯子”。英国《独立报》记者马库斯·坦那曾两次采访过卡拉季奇。7月22日,他发表的对卡拉季奇的看法颇有代表性:第一次采访是1989年,采访地点是在一所破旧的小学里。卡拉季奇站在一幅波黑种族分布图前,手拿一根细长的藤条,圈住一大片地方说:“这是塞尔维亚的领土。”记者当时心想:“哈哈,这个人真幽默。”旁边一名BBC记者的塞尔维亚人妻子说,“你不了解他,他是认真的。他是一个精神病医生,也是一个疯子。”

  第二次采访是在1992年。卡拉季奇在波斯尼亚议会发表演讲,警告穆族和克族不要妄想将波黑从南联盟分裂出去。这时候,他的妻子已带着财物和随从离开萨拉热窝,因为他们知道,这座城市马上就要变成一片血海。战斗首先从萨拉热窝的一所度假旅馆开始。英国记者刚好住在这个旅馆里,突然成群的子弹呼啸而来。记者躲在混凝土墙下,奋力挥动自己的英国签证,好像这就是救命的神符。在随后的3年半时间里,有超过1万名萨拉热窝居民在这场战争中丧生,5万人受重伤。

  卡拉季奇是个真正的民族主义者,他相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塞尔维亚人。今天,多数的塞尔维亚人已经不再崇拜他了,他的诗集被丢弃,他塞族的身份被忽视,他的行为被作为后代的反面教材。

  其实,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恰恰是不同价值取向的体现,卡拉季奇是英雄还是魔鬼,就看站在哪个价值立场作出判断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