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988:汉城启示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9日09:48  新世纪周刊

  李梓

  汉城的成功让北京知道,奥运能增强民众的士气,也在考验一个国家的实力

  第一次坐在家里看到了气势恢宏的奥运开幕式,热闹昂扬的民众和大场面,民族舞蹈和象征世界交流的主题曲《手拉 手》,这就是汉城奥运会留给中国的印象。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时候,中国绝大部分家庭还没有电视机,对奥运会所知 也不多。4年以后,大部分中国人都已经能在自己或者邻居家搭伙看电视,洛杉矶奥运会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也让国人对汉城奥 运会有了更多的期待。汉城奥运会后,中国人就有了争办奥运的念头和民众基础。想要像韩国一样举办一届奥运会,取得世界 认同的念头油然而生。

  日本退出带给韩国机会

  奥运会的申办向来是一场激烈的竞争。1981年,有意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共有三个:韩国、日本和巴西。最后,韩 国兵不血刃地以唯一申请者的身份顺利获得举办权。

  日本在60年代举办东京奥运会时,那可真称得上是举国支持,勒紧裤带办奥运会,甚至为了奥运会的举办而从农村 迁来10万劳动力。而到了1980年,当名古屋市提出申办奥运会,而萨马兰奇也看好名古屋时,日本全国民众却纷纷反对 ,理由包括奥运扰民亏本,以及担心大量建筑会破坏名古屋的古典布局等。最后,名古屋放弃了申办。而巴西,本来经济不景 气,国民申办热情不高。韩国人通过国际奥委会联合会主席、墨西哥人巴斯克斯·拉尼亚公关,巴西人果然就放弃了申办奥运 会。

  而从现实的眼光来看,身为第二大经济强国的日本,是否有必要再举办一届奥运会,确实看不到什么“划时代”的意 义。如果1988年是名古屋举办奥运会,肯定不会是像汉城那样充满了狂热气氛的一届奥运会,而有可能像悉尼奥运会一样 ,充满了诗意的气氛。

  转回头看韩国,由于名古屋的退出,汉城没有再面临任何的有力竞争,从而顺利获得举办权。在这一届奥运会上,韩 国做到了多赢。西方世界因此而获得与共产主义阵营共同讨论和对话的话题,国际奥委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世界大团圆奥运会 ,韩国获得了展示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大好良机。作为在世界政治上一直缺乏发言机会,在经济上又被日本抢了风头 ,在文化上也没有找到输出途径的韩国而言,举办奥运会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契机,而韩国人抓住了这个机会。

  汉城奥运会就是一场成功的世界公关,韩国政府和民众配合完成了这场演出。汉城强化了奥运会主题:世界和平与交 流。1988年,正值冷战之墙倒塌的边缘。但是,韩国把和平与交流当作翘动地球的支点,将除了三四个非洲国家以外的所 有国际奥委会成员国都拉到一起。

  在组织的许多环节,韩国人动用了世界级公关的力量,比如,让古巴领导人说服朝鲜参加奥运会。在主题曲创作时, 邀请了世界级的流行音乐大师汤姆·怀特洛克和吉奥·莫罗德尔。如果要从歌声中寻找民族性的话,这首歌曲不带有韩国元素 ,音乐中的阿里郎效果是后加进去的,但是,这首歌却进入了世界30多个国家的流行音乐榜。这一首歌给韩国人带来的世界 认同度,可能超过了其10年的公关总合。

  在举办奥运会期间,韩国所遭遇的困难,远远超过了此前的若干届奥运会。首先,支持举办奥运会的朴正熙总统遇刺 ,新总统全斗焕未能掌控国家局势。从1981年到1987年,韩国出现了持续的政治动荡,许多欧洲国家认为韩国不再具 备举办奥运会资格,联邦德国甚至提出接替韩国承办奥运会。尽管对韩国的猜疑一直没有停歇,韩国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奥运场 馆建设,正是这种负责态度打动了国际奥委会,从而坚持了其一直支持韩国的决心。

  韩国榜样激发中国信心

  在汉城奥运会的刺激下,中国人想要举办一场奥运会的心情变得迫切。1990年的亚运会变成了一场预演,亚运会 组委会邀请了所有能邀请到的国际奥委会官员来北京考察,亚运村的建设完全是按照中国当时所能想象的奥运村的建设来完成 的。

  如果没有那戏剧性的两票之差,中国完全有可能在2000年复制一届汉城奥运会,当然,其规模、参加人数、观众 会更多。8年后,这一切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对于民生地位的捍卫,民众有了更高的认识,这是中国迈向现代社会的巨大进步 。

  如果北京在2000年申请到了奥运会,那么,北京奥运会很有可能是一届非常典型的划时代奥运会,如同汉城奥运 会被看作韩国迈入现代经济发达国家的标志一样。世界会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开放国内垄断行业市场等行为划归奥运会的功 劳,而国民也会把中国领导人获邀出席G8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利好消息归功于奥运会。而在对奥运会的支持率上, 中国民众将比今天更加乐意奉献,心里会认为,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和争取世界瞩目,这种付出是完全值得的。在2000年 ,中国比现在更需要世界的关注和理解,中国人比现在更没有底气和更不自信,中国比现在更需要奥运会的及时雨。

  这20年中国人的心态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民众的这种心态变化,完全是一个随着社会进步而自然发生的过程。但是 ,在今天的中国,唱衰奥运,也有太过早出门的嫌疑。

  奥运会举办了100多年,经久不衰自有其道理,而历史已经证明了它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的意义。那些举办过奥运 会的城市早已证明,这场盛会所能带来的关注,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这种关注,让那些举办过的城市:比如东京、慕尼黑、 蒙特利尔、汉城,向世界证明了其成为世界一流城市的资质。当然,对于巴黎和伦敦这样的老牌城市,这种证明早已不需要了 ,然而,巴黎和伦敦是世界上竞争奥运会最积极的城市。作为整个世界的中心,美国是竞争和举办奥运会最多的国家,除了夏 季奥运会,美国还醉心于申办冬奥会和其他大型赛事。这些国家和地区,它们申办奥运会还是为了获得世界的关注,为了获得 更多的外资以及捞取政治资本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所有举办奥运会所能获得的这些好处,全世界都需要。这是一场世界性的竞争,只有不想参与竞 争的城市才会对奥运会无动于衷,你可以用注意力经济、话语权、文化输出、国家软实力等等词汇去考证这场竞争。不同的国 家和城市举办奥运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像1964年的东京、1988年的汉城,以及2000年的北京,以及大量的来自 世界非中心区域的城市,满怀着阿土仔进城的雄心壮志,想要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这一类的申办城市,大可称为“进城农民 ”;而另一类的申办城市,比如蒙特利尔、大阪,可以称为世界城市中的“白领族”,为了将地位提升到“金领”,它们唯有 给自己增加压力,创造表现机会;而第三种城市,比如洛杉矶、伦敦,它们已经是这个星球的中心城市,而只有它们,才真正 知道手握着话筒的重要性,并在这个游戏规则中越来越用心。

  对于国际奥委会来说,给那些有资质的城市一个机会,是一场有挑战性的冒险,但是,一旦克服了这个困难,奥运会 将收获更多。

  转回来看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所承受的转型阵痛,它要承受20年来奥运会越来越奢华宏大的经济压力,又在现 实的民众心态变化中努力调整和适应。不可否认,中国对于举办奥运会,无论操作还是认识,还在初级阶段。与奥运结缘,北 京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新世纪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