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米利班德:英国下一任工党首相?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10:45  外滩画报
米利班德:英国下一任工党首相?
米利班德

    米利班德是波兰犹太人的后裔,父亲是个比利时出生的著名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他毕业于牛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曾在布莱尔手下当了7年智囊,负责制定政策。他35岁时当选下院议员,38岁时出任内阁大臣,去年又被布朗任命为30多年来英国最年轻的外交大臣。

  文/ 史丹

  英国有很多人认为,现任外交大臣戴维-米利班德当上首相只是个时间问题。现在,米利班德自己站了出来,表示这个时间已经差不多到了。

  7月30 日,米利班德在左倾报纸《卫报》上发表文章,列出了如何在下次大选中打败保守党主席戴维?卡梅伦的战略,但文中一次也没有提到首相的名字,而且显然将工党的危机归咎于布朗——不点名地批评首相迟迟不改革医保体系,且没有下放权力。

  这篇文章和随后他接受的电台采访,都代表了米利班德为竞选工党主席打出的第一炮。

  此举与其说是这位43 岁外交大臣的野心暴露和逼宫谋篡,不如说是他在主动临危请命:由于经济不景气,加上政府失误频频,外界对首相戈登?布朗的质疑批评声音不断,他领导的工党的民意支持率也长期低迷,远远落后于最大对手保守党。

  布莱尔政府的“大脑”

  米利班德是波兰犹太人的后裔,1965 年7 月15 日出生于伦敦。他小学是在利兹附近上的,中学阶段主要在伦敦度过,大学上的是牛津的基督圣体学院(Corpus Christi College),主修政治学、哲学和经济学。1988 年他还获得肯尼迪奖学金,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政治学硕士课程。

  毕业后他的第一份职业是志愿工作,任职于“志愿者组织全国委员会”。随后他成为左翼机构公共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员,1992 至1994 年任工党领导人约翰?史密斯设立的社会公正委员会的秘书,研究福利政策改革。

  1994 至1997 年,米利班德成为布莱尔的政策制定负责人,是1997 年工党政治宣言的起草者之一,为工党上台立下了功劳。

  在1997 至2001 年布莱尔的第一届任期,米利班德是唐宁街政策小组负责人,兼首相“厨房内阁”的关键人物,布莱尔的高参阿拉斯泰尔?坎贝尔送给他一个“大脑”的绰号。他还协助创办了“欧洲改革中心”。

  2001 年6 月,35 岁的米利班德当选代表南席尔兹、泰恩与威尔选区(位于英格兰东北部,靠近纽卡斯尔)的下院议员。这是一个工党的传统选区,由于在位议员临时决定不再参选,米利班德奉工党领导层之命成了一个“空降兵”。

  从此他从幕后开始走到台前,开始进入内阁,职位节节高升,引起了媒体越来越大的兴趣。2005 年5 月,他成为正式的内阁成员——社区与地方政府事务大臣。

  米利班德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优秀的政治操盘手。他毕竟与布莱尔和坎贝尔在同一个房间共事过多年,少不得受那两大政坛高手的熏陶。

  那么,米利班德的真实面目如何呢?如果让他成为在野党领导人(下次大选后,这个结果很有可能出现),他大概会定位在中左翼。

  米利班德曾私下批评伊拉克战争。在内阁成员中,他是唯一有勇气要求布莱尔公开反对2006年黎巴嫩战争的大臣(结果布莱尔仍为以色列辩护)。他肯定很亲欧盟,不过在议会投票时他始终忠于党的立场,对所有工党提交的反恐法案都投了赞成票。

  2006 年在担任环境大臣期间,他曾在美国发表一篇演讲,指出要应对气候挑战,华盛顿必须有“强有力的领导”,等于在委婉地批评布什。

  未必能够成功取代布朗

  随着米利班德党内地位的不断上升,一些人开始考虑让他来充当布朗的对手。

  早在几年前,有人便提出米利班德应直接接布莱尔的班(《观察家》周刊有个标题是:“米利班德:布莱尔的继承人?”)。这让人想起王室的继承顺序之争:很多英国人认为,在女王百年或退位后,应该由威廉王子直接继位,跳过他那不太讨人喜欢的父亲查尔斯王子。

  一年前布莱尔终于被迫交权,当时米利班德被公认为唯一有望在党主席竞选中击败布朗的人,很多人也怂恿他出来竞选。最后米利班德没有答应,并在去年4 月表态支持布朗。

  他这样做可能更明智:工党早已属意布朗,无论如何会给布朗一个机会。当时如果米利班德强夺领导权,很可能会不仅要败下阵来,而且因造成党内分裂损及自己的前途。

  布朗当上首相后,马上奖给米利班德地位最高的内阁职位之一—外交大臣;米利班德的弟弟埃德也在布朗内阁任职。米利班德成了31 年来最年轻的英国外交大臣。

  这个职位的选择也很有讲究:重要虽重要,但曝光率不算高。除了伊拉克战争打响的前一阵,英国选民对外交平时不大关注。布朗等于把自己的潜在对手暂时雪藏起来,让他即便想捣乱,也造成不了多大损失。

  这次米利班德在《卫报》文章中不提布朗的名字,既可以避免被指责公开反叛,又不至于加重首相的困境。他将矛头集中对准保守党也有两个作用:使文章看上去符合工党的一贯立场,同时向工党同志展示自己的能耐:“瞧,如果让我来对付这些家伙的话,这样做是不是会好得多?”

  尽管英国的投注网站对米利班德接班最为看好,但真正遇到党内投票,他并没有十足把握能争取到足够票数。

  《泰晤士报》在社论中写道:“外交大臣表明了他成为首相的愿望。但在他的雄心和现实之间,仍存在着一道很宽的鸿沟。首相究竟为何失去他最资深内阁同事的支持?这一点不很清楚。大概是他对经济下滑的处理不够果断,人们也在担心工党的大选前景。我们知道的只是,一些政府中的最重量级人物主意已决:他们要到唐宁街10 号去见首相,告诉他应该为外交大臣腾出位置。”

  文章描述的其实不是米利班德与布朗之间的较量,而是61 年前发生的一起类似先例。

  文章接着写道:“当尘埃落定时,克莱门特?艾德礼依旧是首相。正如1947年斯塔福德?克瑞普斯勋爵所发现的那样,决定要赶走10 号的主人是一回事,要真正做到又是另一回事了。尽管现在对戈登?布朗的位置有各种猜测,但他仍然是首相,没有人因为低估在位者(尤其是工党领导人)的价值发过大财。而如果说艾德礼生性固执的话,布朗比起他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