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高度评价福田为中日关系所做贡献(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2日03:45  东方早报
专家高度评价福田为中日关系所做贡献(图)
福田任职日本首相期间,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日本政局正处在多事之秋,不过,中日关系出现倒退不太可能。中国方面当然希望日本能够按照两国先前达成的既定共识、精神和原则继续发展两国的战略互惠关系。

  —— 刘江永

  吴挺

  8月8日上午11时15分(北京时间)到达北京;12时,人民大会堂参加胡锦涛主席举办的欢迎宴会;下午,访问日本选手村及北京花家地实验小学;随后,与温家宝总理和胡锦涛主席分别举行会谈;晚上,和众多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9日凌晨0时15分,从北京返回日本;9日早晨4时,到达长崎大村机场,出席当天上午9时40分开始的长崎遭原子弹轰炸纪念典礼……

  这是72岁的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不眠不休的北京奥运之旅。“在福田首相任期内,中日关系得以改善和加强,主要体现在他的两次对华访问:一次是去年的‘迎春之旅’,另外一次就是最近一次出席北京奥运会。”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刘江永教授说。

   充实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2007年9月12日,安倍晋三下台,福田康夫接任。当时,中方关切的是,安倍内阁与中国建立的“战略互惠关系”会不会因日方人事变动而遭搁置?一切疑问随即迎刃而解。

  是年9月29日,温家宝就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致电福田首相:“中日关系正处于全面构筑战略互惠关系的新阶段,面临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机遇。”福田康夫在贺电中同样使用了“战略互惠关系”一词。是年年末,北京迎来了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的“迎春之旅”,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开始迈向新征程。

  “福田在任期内加强了与中国领导人的对话,加强了相互的信任。胡锦涛主席今年两次出访日本——5月的‘暖春之旅’和7月应邀出席北海道洞爷湖G8对话会——这说明两国高层领导人互访次数增多,两国还发表了新的中日联合公报,这些都是福田首相在任期间取得的成绩。”刘江永教授说。近两年来,安倍内阁和福田内阁持续采取有别于小泉内阁的对华政策,两国关系得以破冰、融冰乃至暖春。

  有观察家认为,胡锦涛5月访日期间达成的一系列成果,包括东海油气共同开发问题上的共识,与两国领导人间的良好氛围不无关系。中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特大地震,日本政府及时派出救援队和医疗队,日本国会议员组团前往灾区运送救灾物资,大大改善了日本在中国民众心中的印象。

  两个多月前,日本的一艘驱逐舰造访中国南部沿海的一个军港。这是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船自二次大战以来首次访问中国。其中传达“中日不再战”的和平信息,引起全球瞩目。

  8月8日,福田康夫首相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日本派出335人组成的体育代表团参加北京奥运会,是迄今人员最多的一次;另外,日本还有上万名旅游者来北京观赏奥运会。

  一个中日高层交往的高潮与民间感情改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正形成当前中日关系的主流。

  有专家认为,对中日关系来说,从中国国家主席5月初的“暖春之旅”到两国的“地震外交”、日舰来华、东海问题取得突破性共识,再到8月包括福田首相和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出席北京奥运会,构成了中日关系在2008年的五大拐点,这其中,都少不了福田康夫的身影。

   对华关系受父亲影响

  实际上,福田之所以重视对华关系,首先是受其父、原首相福田赳夫的影响。1977年8月18日,出访东南亚的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在最后一站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发表了题为《我国的东南亚政策》的演讲。演讲中,他首次阐述了“福田主义”的三大原则,即不做军事大国,为东南亚的和平和繁荣作贡献;建构心与心的交流关系;为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强化与团结作贡献。

  对此,刘江永教授认为:“现在72岁的福田的确受到了父亲福田赳夫的影响,福田赳夫1978年以首相身份与中国签署了和平友好条约,今年正值该条约签署30周年纪念。福田特别关注两国文化上的渊源,特别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理念。”

   两国关系基础还脆弱

  尽管对华关系成果颇丰,福田康夫仍然给继任者留下了一系列课题以待解决。“在对华关系中,两国在一些机构性问题上应该进一步寻求解决之道,两国关系的基础还比较脆弱,民间的感情从长期来讲还需要增强。”刘江永指出,“在胡锦涛访日期间,两国领导人就建立战略互惠关系达成了共识,其中包括70多项合作意向,但其中还有许多具体的事项有待实施。”

  “日本政局正处在多事之秋,不过,中日关系出现倒退不太可能。中国方面当然希望日本能够按照两国先前达成的既定共识、精神和原则继续发展两国的战略互惠关系。”

  正如《柏林日报》日前评论道:“日本和中国历史上是竞争对手,一度甚至是死敌,现在它们在努力争取和解,至少要在经济上和解……这是聪明的决定,因为中国今后超过德国以后,日本与中国这两个世界上第二和第三大经济实体可以在经济上成为强大的搭档。作为双驾马车,日本和中国最终可以把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转移到亚洲。”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