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眼下美国“驴象”(民主党与共和党分别以驴和象作为自己的象征)争斗正酣,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到底谁能入主白宫要到4个月后方能见分晓。在驴象激烈过招尚未分出胜负之际,人们已对美国下任总统提出了“希望”……
***改变对待气候变化的态度
9月1日世界各大通讯社报道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8月31日的一次讲话,呼吁美国下届政府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
美国现任总统布什在其8年任期内一直拒绝批准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使美国成了发达国家中唯一未批准该协议的国家。
潘基文说:“现在美国政府即将换届,我当然期望未来的总统,不管是谁,要(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
他说,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也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美国应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最重要的领导作用”。
潘基文认为,如今气候变化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而正在演变成一场威胁人类发展的大规模危机。“我一直在公开场合强调,应对全球变暖现象,发达国家应该带头。”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拉津德?帕乔里也表示,他期待在11月份美国总统选举结束之后,能看到美国在气候变化这一问题的立场上有一个“鲜明的变化”。
美国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主张强制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则打算在未来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替代能源。
***多倾听别人的声音
曾连任两届新加坡驻联合国大使、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的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说:美国下任总统应该更多地倾听别人的声音,少给人家上课。
“美国人口占全世界的12%,却一直给占全世界人口的88%的人上课,告诉他们该做些什么,该怎么持家。从根本上讲,我想告诉美国下届总统别再对世界上其他的人颐使气指了。你应该改变语气,用平等的身份和他们讲话,把他们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一样对待。”
这位新加坡著名学者半年前在纽约的一次谈话中说,不可能让美国的3亿人来为地球上其余62亿人拿主意、做决定,美国必须从“单边主义”走到“多边主义”。
马凯硕1998年推出了第一本文集《亚洲人会思考吗?》,从此以西方的批评者闻名遐迩。在新著《新亚细亚半球》里,马凯硕分析了美国下一届总统将要面临的挑战,讲述了亚洲地区由于中国、印度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而给该地区带来的变化,而这些新情况尚未被美国外交政策全面考虑进去。
***承诺创造“无核”世界
2004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参议员克里最近也对正在争夺白宫宝座的人提出了希望:新任总统就职半年后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实现“世界无核武器”的目标。
克里最近在《金融时报》上撰文说,去年10月,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表示,美国寻求一个无核武器的世界;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也在一次关于核不扩散的重要政策演讲中同样声称美国追求这样的目标。
克里说这是美国两大政党历史上第一次就构建“无核”世界问题达成一致,下任总统可以在就任后半年内采取措施将竞选诺言变成行动。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在就任的100天内,新总统应发表讲话,向人们宣告他有关实现世界无核武的决心;设立一个新职位——总统安全副顾问,专门负责防止核恐怖主义,赋权给此顾问,加快有关防止核材料扩散的努力。
就在克里这篇文章发表之后的一个星期,另一位参议员乔?凯尔著文反驳说,美国的国家安全,以及美国的朋友和盟友的安全,不允许美国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追求一个无核的世界。
为了争取选票,美国总统候选人往往会在竞选期间对当选后干些什么做出许多承诺。对此,哈佛商学院教授比尔·乔治提醒,千万别把政客们说的那些话当真。比如,2000年,布什在竞选时提出了“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compassionate conservatism),但从他后来的大手笔花费和赤字数额来看,他的作为既不是富有同情心,也不是真正的保守主义;1992年克林顿在竞选总统时提出了被称为“有管理的竞争”(Managed Competition)”的医疗改革方案,结果该方案不仅缺乏竞争力,还差点让他的宝座岌岌可危。
关于下一任美国总统应该做什么,各方面的看法很多。比如,有人呼吁美国结束在贸易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结束对古巴长达40多年的贸易禁运;有人权组织认为下一任美国总统应关闭关塔那摩监狱;还有人说美国新总统无需改变什么…… 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很清楚:美国下任总统该从前任那里继承些什么,该开拓哪些新领域或者说美国下任总统该干些什么,完全取决于美国自身利益的权衡和对当今世界形势的认识和把握。只有在此前提下,这位“新人”才有可能去考虑别人的“要求”。 (中国日报 赵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