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名记者披露布什政府内斗秘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1日15:23  世界新闻报

  《世界新闻报》记者/谭丽

  他在书中说,赖斯痛恨拉氏,拉氏痛恨鲍威尔,切尼痛恨所有人

  9月8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招牌记者鲍勃·伍德沃德的新书《内部战争:白宫的秘密历史2006-2008》终于面世。这是他写的第四部关于伊拉克战争的著作。与读者热切期盼抢购不同的是,美国白宫正在准备应对记者的提问。因为,这位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在书中披露了不少布什政府内斗的秘闻。

  伊战中白宫发生内讧

  这两天,《世界新闻报》记者注意到,这本定价32美元的图书,在美国最大购物网站亚马逊的图书销售排行榜中,一直处于前三名的位置。通过阅读487页的内容,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了解到,在美国政府大举发动伊拉克战争中,其内部也存在着一场争斗。

  在伊拉克战争后的第三年,也就是2006年,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凯西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都认为伊拉克局势会在年内趋于稳定。他们希望减少驻伊美军数量,尽快将权力移交伊拉克新政府。不过,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奥沙利文却不这么认为。他给总统布什写报告,称“伊拉克暴力活动势头开始增大”。

  伍德沃德披露,面对意见分歧,布什虽然公开表示信任凯西的判断,但私底下却日益偏向于奥沙利文的建议,并多次向他查询伊拉克局势的最新情况。就这样,一场白宫、五角大楼、国务院及联合参谋部的暗战正式展开。

  揭开拉氏离职内幕

  2006年年底,凯西和拉姆斯菲尔德这两位布什的“贴心人”突然离职,引发国际舆论的各种猜想。伍德沃德表示,他们是这次内讧的牺牲品。

  布什对伊拉克的态度一直很强硬,他总是认为“我们要的不是打和”,“而指挥官从不谈打胜仗经过,令我军看来一直在挨打”。这实际上是说给凯西听的。事实上,早在2005年,国务卿赖斯在事先未征求凯西意见的情况下,擅自定出“ 清理、坚守、建设”战略,令凯西感到被架空,十分不满。事后,布什让奥沙利文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重新评估伊拉克局势,并咨询凯西和拉姆斯菲尔德等“撤军派”的意见,令拉氏很不高兴。

  2006年8月17日的会议上,布什对拉姆斯菲尔德说:“我们绝不能失败。”这说明布什已经决意增兵伊拉克,并表示为了胜利会“不惜一切资源”。显然,“撤军派”的意见已经毫无意义。10月中旬,奥沙利文接到命令,要暗中重新评估伊拉克局势。最后,报告显示伊拉克局势正在恶化,给了布什政府增兵的理由。无奈之下,凯西和拉姆斯菲尔德于当年年底双双离职。

  揭露高层之间的矛盾

  在伍德沃德的官方网站上,列出了这个65岁的老记者从1974年至今出版的总共15部著作。其著作清一色与美国总统和政府有关。尤其在布什任期的8年里,伍德沃德出了6本书,每本都直戳布什内心。

  就拿2006年出版的《否认之国》来说,伍德沃德对布什政府不但进行直截了当的批判,还揭出白宫内部不少秘闻。比如,在“9·11”事件上,伍德沃德在书中披露说,在“9·11”事件发生前两个月,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内特曾亲自向当时担任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的赖斯报告可能有恐怖袭击发生,但赖斯根本没当回事。

  同时,书中还透露了布什政府内部高层之间的重重矛盾:特内特痛恨赖斯,赖斯痛恨拉姆斯菲尔德,拉姆斯菲尔德痛恨鲍威尔,切尼则几乎痛恨所有人。伍德沃德说,前白宫办公厅主任安德鲁·卡德,曾两度发起“倒拉”运动,其中的一次甚至获得了布什夫人劳拉的支持。这些官员的矛盾甚至深到互不接听对方电话的地步,因为拉姆斯菲尔德就曾不愿接听赖斯的电话。

  伍德沃德对布什本人的指责也不少。在布什向美国公众说明伊拉克战况如何恶化,以及恶化到什么程度等问题上,伍德沃德指责布什在掩盖战争真相。布什反复强调“情况越来越好”,而伍德沃德却公布了他所做调查后的结果:伊拉克武装分子对联军的攻击,是平均每15分钟一次。

  不管伍德沃德写的是否是真相,但起码他勇于公开推翻布什的话,更让公众有途径了解到一些“内幕”。凭借当年揭出“水门事件”的功力,以及在新闻界的人脉,伍德沃德的话从来没人质疑,在一定程度上,他“代表绝对的内部人士和权威的消息来源”。

  他让政客又爱又怕

  谁是美国的“无冕之王”?美国政客无不得出同一个名字:伍德沃德。

  “布什是个很自信的人,他完全可以不理会媒体的采访要求和针对他的负面新闻,但是当伍德沃德向他发出谈话邀请时,他却难以拒绝。因为华盛顿是伍德沃德的城市,而布什只是生活在这儿的一个居民。”一个美国作家曾这样写道。为了写成《战争中的布什》一书,伍德沃德采访了100多人,对布什进行了5次采访,时间长达21个半小时。

  政客们虽然很讨厌伍德沃德经常“乱说”,但面子上还是敬他三分。当年克林顿夫妇与伍德沃德保持距离,几次拒绝其采访,结果遭到他的猛烈批评。因此,美国政客中没有伍德沃德采访不了的,只有伍德沃德不想采访的。

  因为和白宫走得近,伍德沃德掌握了大量消息,但他并不总是“乱说”。2005年,美国曝出“特工门”丑闻时,中情局特工普拉姆的身份被曝光。其实早在两年前,伍德沃德就已得知普拉姆的身份,但他没有揭发。不过,随着调查的深入,伍德沃德不得不承认自己偏袒政客。他付出的代价是,令自己所在的《华盛顿邮报》可信度受到影响。《世界新闻报》

  新闻链接/LINK

  伍德沃德出名三法宝

  从伍德沃德的简历中可以看出,1971年,他在不到30岁时进入《华盛顿邮报》,但当时的他在大多数同行眼中,只不过是个“速记员式记者”的角色。

  然而,短短两年后,伍德沃德这个入行没多久的年轻记者,就获得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奖普利策奖,摇身一变成为世界闻名的记者。此后的2002年,伍德沃德以在美国反恐战争中的报道,再次赢得了当年的普利策新闻奖。

  有人分析说,伍德沃德声名远扬主要得益于三条:第一是运气好。他赶上了“水门事件”,又碰到支持他的《华盛顿邮报》总编本·布拉德利和错判形势的尼克松。第二是守信用。伍德沃德当年揭露“水门丑闻”中的报道,主要消息源是尼克松班底中的一名泄密高官,也就是所谓的“深喉”费尔特。“费尔特”这个化名究竟是谁?伍德沃德始终都没有向外透露。第三是有耐力。伍德沃德无论写新闻报道,还是出大部头著作,都是聚焦白宫。他坚持跟踪了30年,即使不出名,这份韧劲也值得称道。

  (谭丽)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世界新闻报

更多关于 布什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