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泉与安倍曾挑战派阀制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3日04:04  大洋网-广州日报

  挑战派阀

  小泉与安倍曾挑战派阀制度

  小泉纯一郎担任首相时,提出要“打破自民党”的政治主张,得到了日本民众的支持。

  《朝日新闻》编辑委员早野透曾说:“小泉上台后的4年多的时间自民党变了,派阀的原有功能已经消失。”过去实行中选举区制度(众议院选举)时,一个选举区内自民党可推举几位候选人,几个候选人之间就要展开激烈竞争,于是每个候选人需要寻找合适的后台,在政治上、选举资金上支持自己参选。

  派阀制度一度式微

  但自1993年起,众议院选举制度改为小选区和比例选区并列制。实行小选举区制后,一个选举区内只能有一个候选人,这样在每个选区内,自民党内部的争夺已经不复存在,派阀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对于失去了中选举区制度支持的派阀,最先提出将其废除的正是小泉纯一郎。在小泉任首相的时代,他不接受各个派阀推荐的大臣人选名单,完全由他自己选用大臣。据悉,小泉对新当选的自民党议员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归属于哪个派阀,因为派阀在自民党中越来越没有意义了。

  其实在自民党派阀政治走向衰败的背后,更存在着经济势力变化的因素。国家以公共投资刺激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失效。小泉入主日本内阁后,已经不再把公共投资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失去了国家公共投资,自民党内部在公共投资方面的利益争夺也没有过去那么重要了,而经济界也不再通过自民党派阀来要求国家进行公共投资。

  2006年安倍晋三刚刚上台时也曾谋求在这方面继续有所作为,人事考虑不受派系掣肘,但好景不长,内阁人事层出不穷的丑闻,最终打破了安倍的美梦,不得不在内阁改组时回头求救于各派阀,并延揽派阀首领入阁。

  到了福田时代,曾经受到小泉和安倍强力挑战的自民党派阀政治更是出现卷土重来之势。

  派系作用

  派系:权力分配重要依据

  在每次大选获胜后,自民党手中有许多重要职位要进行分配,其职位不是完全按“适才适所”原则分配,而主要以派系为单位分配。

  各派系又按每个成员的资历、当选次数、对派系的忠诚程度以及对派系的贡献大小排列派系成员名单。自民党总裁的产生,绝大多数是这种派系之间妥协的结果。

  在组织上,各派系都有自己的办事处、会计、执行机关和政策研究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有各自的政治资金来源;在大选和总裁竞选时分别提出本派候选人。除几大派阀外,还有无派系成员。在无派系成员中,只有极少数属于真正的无所属成员,其余有的虽形式上没有参加任何派系,而实际上带有倾向性;有的因职务关系不许参与派系活动,如众、参两院议长,从就职之日起就要脱离派系,任职届满后可以恢复派籍。

  虽说“一党独大”,但自民党党内的派阀斗争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英美政党轮流执政的效果。各派阀意识形态不同,代表的利益不同,政策主张也不同,常在党内激烈争斗,其激烈程度不亚于自民党与在野党的争斗。但是,他们又常常把矛盾限于党内,通过相互妥协而解决;即使冲突偶尔扩大到党外,他们也多是以维护自民党全党利益的面目出现,极少与在野党联盟来反对当权的另一派系,至多仅是弃权。而即使是某一派系脱离自民党而另组一个势力,在关键时刻他们也常常采取与他们的母体——自民党联盟的政治策略。如今的自民党仍然保持着这一政治传统。

  专家访谈

  派阀原动力就是选出“合适的”总裁

  本报讯 (记者彭玉磊) 安倍晋三于去年9月辞职,上任不满一年的福田又突然辞职。要拨开自民党总裁选举的迷雾,就必须先对日本自民党的派阀制度有所了解。为此,本报采访了日本政治体制和政党研究方面的专家张伯玉(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博士)。

  广州日报:日本自民党为何会出现这种派阀现象?

  张伯玉:自民党5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除短暂的不到10个月时间外,一直稳坐执政党交椅。自民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掌政权,与自民党派阀政治有直接关系。

  自民党建党以来,曾多次取消派阀,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如今派阀活动依然经久不衰。这主要与日本的议会内阁制以及该党的总裁选举制度有关。日本实行议会内阁制,内阁与国会关系密切,政党在众议院占据议席的多寡至关重要,只有占据了多数席位的政党才能组阁执政,从而成为执政党,执政党的首脑即成为内阁总理大臣。

  由于自民党所属国会议员一直是该党总裁选举的重要主体,而且若想出马竞选总裁,必须要得到一定数量的议员推荐,否则不能参加竞选。在本次总裁选举中,尽管参议员山本一太和众议员棚桥泰文都表示参加总裁竞选,但由于凑不够20名推荐人,二人不得不宣布放弃竞选。这种制度设计,客观上要求想要问鼎总理大臣的自民党政治家,必须组建自己的派阀势力,而且本派统率的成员越多或有与本派联合的派阀,则当选总裁、内阁总理大臣的可能性便越大。对自民党来说,派阀成立的原动力就是选出总裁。

  广州日报:一直延续至今的派阀之争,对即将举行的新总裁选举有何影响?

  张伯玉:1993年8月,自民党下野。执政党地位的丧失,使自民党的派阀活动也暂时趋于平息。至1994年,自民党正式取消派阀,使之转为“政策研究集团”。就在同一年,日本国会通过“政治改革相关四法案”,即《公职选举法》、《政治资金规正法》、《政党助成法》、《众议院议员选取划定审议会设置法》,这些法案的通过与实施,使自民党派阀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自民党的派阀政治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状况。

  首先,派阀领袖的集资能力因受到《政治资金规正法》的严格限制,已经无法拥有向本派所属多数国会议员分配资金的财力。

  其次,自民党向中央集权型政党转化,党中央执行部的权力愈益增强,对所属国会议员的控制能力超过了各派阀领袖对其成员的影响。因此,派阀领袖在统合本派成员时可运用的资源(如政治资金等)减少了,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派阀自身的统合能力在减弱,派阀领袖的影响力开始更多地依赖其“个人资质”。

  此次自民党总裁选举与解散众议院、实施大选密切相关。因此,大选时期,也将随着自民党新总裁的人气以及新内阁支持率的高低而有所变动。自民党新总裁将在下届大选中成为自民党与民主党对决的招牌。因此,新总裁在国民中的人气如何,将成为总裁选举中重要的考核指标,派阀之争对即将举行的新总裁选举将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据《读卖新闻》报道,该报以国会议员为对象做了一个“关于总裁选举投票动向”的调查,据说明确表示支持麻生的议员已有163人(至9月9日深夜),占自民党议员总数的42%。随着形势的愈益明朗,麻生的支持者会日益增加。

  世袭名门

  日本政坛:一贯流行世袭风气

  值得一提的是,在自民党内部乃至日本政坛,都依然存在着一股世袭的风气。

  据日本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2005年自民党国会议员中,世袭议员占了51.6%,民主党中这一比例为27.3%。例如,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和福田康夫三个人都来自町村派。安倍晋三也是一家三代世代从政,他的外公岸信介担任过日本首相,父亲安倍晋太郎曾任过外务大臣,而且都是自民党内派阀曾经的领军人物。福田康夫的父亲福田赳夫曾经当过日本首相,在日本被认为是政坛强人岸信介的正宗“传人”,也是现在町村派的创始人。

  麻生太郎也属于著名政治家的后代,麻生太郎祖上就是自民党的创始人,曾祖父麻生太吉是贵族院议员,父亲麻生太贺吉是自民党众议员,外祖父是日本著名政治家、自民党创始人之一吉田茂。最大的在野党民主党党魁小泽一郎也属于世袭政治家。小泽一郎的父亲是自民党资深议员小泽佐重喜。

  日本之所以有那么多世袭政治家,究其原因,其一是日本采用的是小选举区制,一个选区内只出一名政治家,这个选区就是政治家的“地盘”。营造出一个“地盘”往往需要很多年,从父辈那里接管“地盘”,是不少年轻人实现政治家梦想的一条捷径。

  其二是世袭子弟有更多的机会积累“名声”。所有竞选者都会有一套自己的政治主张,选民不是每个竞选者的竞选集会都会去听,但有大臣或首相参加的集会通常会吸引更多的人,他们的子弟也就相应地享有别的竞选者所没有的待遇,在刚出道的时候就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另外,日本多数政治家退出政坛的时候,都会积累下丰厚的财产,能为自己的子孙在选举时提供财政上的支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日本 选举 福田 辞职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