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俊生
美国大选习惯性炒作“中国议题”经常使中美关系横生枝节,然而此次民主共和两党的竞选议题,在对华政策上都着 墨不多
中美关系是否会因美国大选再次生变,一直是人们最近的关注点之一。从以往经验看,中美关系总会在美国大选期间 出现一些不和谐声音。1981年从卡特到里根,1993年从老布什到克林顿,2001年从克林顿到小布什,除了里根到 老布什共和党内的相对平稳过渡之外,中美关系总会因大选而横生枝节。总统候选人经常把中国“妖魔化”、把执政党的对华 政策全盘“否定化”、把本党的对华政策“强硬化”,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违反人权论”、“政治献金论”、“窃 取美国卫星技术和核机密论”、“武器扩散论”等都应运而生。而在观察过美国两党刚刚召开的全代会后,却发现迄今为止两 党的主要议题集中在美国次贷风暴、经济衰退和伊拉克事务上,而在对华政策上着墨不多。在麦凯恩长达4000字的演说中 ,找不到中国和贸易赤字,也找不到人民币汇率。而包括奥巴马在内的民主党重量级人物在发言中也极少涉及中国话题。
都不敢贸然打“中国牌”
奥巴马和麦凯恩不约而同地“淡化”中国话题,首先表明两位候选人在对华政策上存有较多“共识”。最近几期《外 交事务》杂志连续刊载了包括两位候选人亲自署名和著名学者与前官员撰写的有关两党对外政策的文章,在涉华方面共同点颇 多。首先,对华政策都不占据重要地位,阐述篇幅有限;其次,都肯定中美关系对美国的重要意义;第三,都认为中国崛起给 美国带来了挑战,两国在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差异,在一些方面仍需对中国施压,但两国注定不会成为对手。此外, 没有一位候选人对“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全球伙伴”、“建设性合作者”这样一些对中美关系的定位提出异议。而两党 在全代会上的政纲也都再次强调了对华合作的重要性,对中国在国际上扮演重要角色表示期待与欢迎。奥巴马阵营表示,如果 奥当选,将在首个任期内访问中国,以凸显两国关系的重要性。事实上早在2007年8月,奥就曾表示,“世界的重心已经 转向亚洲”。而麦凯恩阵营则表示,“任何有兴趣成为下届美国总统的人,必须严肃考虑如何让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 关方”。由此可见,由于中美两国在经济和战略利益上的相互依赖越来越深,两国关系更具韧性,两位候选人因此都不敢贸然 打“中国牌”作为攻击对方的手段。
其二,美国大选素有“重内不重外”的传统。最近民意显示,六成美国民众认为经济是大选的焦点议题,特别是切乎 眼前利益的减税政策,而减少贸易逆差、迫使人民币升值等与中国有关的议题对选民来说则非常遥远。可见,决定候选人成败 的关键不再是其对外政策,而是解决国内问题的能力。事实上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佩林去年刚刚申请到护照,而奥巴马的海外 政策经验也屈指可数。这正如总统竞选研究专家华沙认为的:“再一次,选民们关注于自己的钱袋子??对于国际政治来说, 选民们乐意让总统边学边做”。
但值得注意的是,两党全代会召开前的选举主要为了争取党内提名,议题多集中于内政,许多问题的辩论尚未展开, 所以,现在就断定候选人不会借攻击中国拉选票还为时尚早。从往年看,从现在到11月“大决战”前,外交政策定会成为双 方角逐的焦点之一,而作为华府核心外交政策之一的美中关系难免不会成为主要靶子。尤其随着美国经济衰退迹象明显,很可 能出现诸如“贸易逆差”、“人民币升值”等决定美国宏观经济走势的中国话题。一些国际问题专家,比如佛里曼(Thom asFriedman)去年就预言,中国将成为今年美国大选的争议焦点。无论此言是否言过其实,但事实上,借攻击中国 拉拢选票虽然没有往届大选那么明显,但也早已进入大选。
拿中国“说事”是竞选语言
比如,奥巴马在初选时声称“如果我当选总统,会禁止所有中国制造的玩具进口”。而麦凯恩1月就指出,“中国将 是超级强权,我们对付中国,一定要强硬,不能手软”,“应利用台湾遏制”。拉萨“3·14”事件发生后,奥巴马表示“ 我们现在就应当为了西藏人民的信仰自由和人权而站出来说话”。7月25日,麦凯恩则执意会见达赖,一些反华参议员,比 如格雷厄姆也到场。双方在抵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问题上也竞相比赛强硬。奥巴马表示,如果他是美国总统,在达赖没有表态 与北京的会谈取得进展的情况下,将不会出席开幕式。而麦凯恩则干脆表示“如果我是美国总统,就不会参加奥运会”。
在两党全代会党纲中,与2004年比,民主党多了“台湾关系法”字样,而共和党则少了“一个中国”提法。共和 党甚至警告中国若违反这些原则,将协助台湾自卫,并表示将出售武器和协助台湾参加世卫组织及其他国际机构。克林顿政府 及布什政府过去都提到解决台湾问题要尊重“两岸人民”的意愿,而奥巴马和麦凯恩则只强调要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两 党党纲也均未提及“三个公报”。
由此可见,尽管两党对华战略的共识确保了中国话题在今年大选中不会炒得过热,但由于在一些涉华政策上存在不同 见解,中国话题还是会在今年大选中引起争论,双边关系也会受到一些颠簸。从目前看,争论首先集中在经贸问题上。共和党 出于维护大资本家利益,主张贸易自由主义。而民主党出于维护中小资产阶级利益,倾向贸易保护主义。由于美国经济的持续 低迷,再加上近来有所升温的经济民族主义情绪,可能导致两党在中美贸易问题上“烽烟再起”;奥巴马在竞选中常挂在嘴边 的一句话就是,(在共和党执政期间)美国工人发现工厂设备突然间就被拆下来运到中国去了;其次,美国要求中国在地区与 全球事务中承担更多责任的舆论会增多,比如达尔富尔问题等。其中,共和党将更注重全球安全和战略,而民主党则更重视环 保、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最后是民主、人权问题。共和党对华政策的民主和人权政策服从于其反恐战略,而民主党更关注民 主人权本身。民主党可能会不断指责共和党政府对中国的“姑息政策”。
对于这些竞选语言,我们不应过激反应。比如,里根竞选期间曾表示要与台湾恢复“邦交”,但后来却与华达成《八 一七公报》;克林顿在竞选时曾把中国与伊拉克相提并论,甚至侮辱中国领导为“屠夫”,但在当选后,却协助中国获得永久 正常贸易地位,积极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台湾问题上也首次做出“三不”承诺。因此,克林顿后来在国会落了个“骗子 ”称号。而小布什在竞选时,把中国称为“战略对手”,并明确表示将“协防台湾”,但在当选后,两国关系发展甚至被称为 “尼克松总统访华以来最好的时期”。
更何况,从历史上看,两党党纲对具体执政并没有约束力,竞选言论也往往不会演变为具体政策。但由于总统候选人 言论的传播力非常强,而美国公众之所以对中国有较多误解和偏见与舆论的传播密不可分,因此,对蛊惑选民的谣言和不顾事 实的污蔑也要进行及时澄清和揭露。
总体上看,过去美国大选之所以习惯性炒作“中国议题”,根本原因在于在对华政策上争议很大,两大政党不惜拿中 国“说事”,相互指责与抨击。而以2004年大选首次不再将中国作为相互攻击的靶子为标志,表明两党在对华战略上已经 基本达成共识,中美关系日趋稳定与成熟。而目前在经济衰退和伊拉克战争的双重冲击下,美国的党派之争愈演愈烈,超党派 和两党合作的空间和内容也越来越小,甚至在传统强调两党合作的对外政策方面也是如此。再考虑到今年正值中美建交30周 年,两国经贸关系也面临挑战,这种背景下,中国因素是否淡出美国大选就再次成为我们观察中美关系的重要角度之一。
(作者系美国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