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巴马麦凯恩同时强调维持台海现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4日04:13  东方早报
奥巴马麦凯恩同时强调维持台海现状
迈克尔-格林

奥巴马麦凯恩同时强调维持台海现状
卜大年

奥巴马麦凯恩同时强调维持台海现状
弗兰克-简兹

奥巴马麦凯恩同时强调维持台海现状
盖巴德

  应该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以及和日本等周边国家的关系上保持平衡。

  VS

  在经济和环境问题上有必要让中国更多地与世界接轨。

  马毅达

  就在奥巴马和麦凯恩本周五进行首次总统候选人辩论前4天,美国当地时间22日,两人的外交政策顾问在华盛顿国家记者俱乐部就美国亚洲外交政策展开了先行辩论。中国议题成为此次辩论的重头。

  就两党总体的对华政策来说,麦凯恩阵营表示:“应该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以及和日本等周边国家的关系上保持平衡。”奥巴马阵营则认为:“在经济和环境问题上有必要让中国更多地与世界接轨。”

  要加强美中交往

  策划这次辩论的美国重要智库国家亚洲研究局(NBR)表示,辩论有助于帮助公众理解总统候选人对亚洲地区所持的观点。一些知名的“亚洲通”、“中国通”构成了此次辩论会的超强阵容:共和党方面由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部长迈克尔·格林和美国著名智库“企业研究所”学者、前美国国防部部长办公室中国科科长卜大年出席;民主党则由副总统候选人拜登的东亚政策助理、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弗兰克·简兹和克林顿时期担任国务院助理国务卿、前美国驻印尼和玻利维亚大使的盖巴德与会。辩论会主持人更是由美国主管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曾出任美国驻俄罗斯、印度、以色列、约旦大使的托马斯·皮克林担当。

  辩论会一经开始,皮克林便请两边阵营的代表说明,一旦麦凯恩或者奥巴马当选,新的美国政府将如何应对中国崛起之下的各项军事经贸关系。

  民主党的简兹说,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就是“加强交往”。第一是美国与中国在全球气候变迁以及能源议题方面加强合作;第二是整合中国与国际社会,例如协助中国加入G8峰会;第三则是“平衡”,即重视与亚洲盟邦的关系,包括日本、韩国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平衡中国崛起。

  盖巴德说,中国应该与美国合作,共同致力区域稳定,中国应该扮演“负责任的全球主导力量”,美中两国未来需要更积极的交往,中国对国际社会提供建设性的参与。

  共和党格林则响应说,麦凯恩当然会加强美中交往,中国经济应承担全球领导能力。他说,麦凯恩主张与中国在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气候变迁等方面进行合作,但他也强调,美国仍应优先加强与亚洲盟邦的关系,例如美日安保、修补与韩国的关系等等。

  弗兰克·简兹发言称:“不光是朝鲜问题与中国的崛起,在气候变化和中东维和活动问题上,日美同盟都是亚洲政策的基础。”格林则表示:“包括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内,麦凯恩希望日本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肯定两岸关系缓和

  在台湾议题方面,共和党和民主党都肯定了台湾地区新任领导人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缓和。就该议题首先发言的共和党代表卜大年以及民主党代表简兹皆重申美国的既定政策,即依循“一个中国”、三项美中公报以及《与台湾关系法》,双方阵营都强调,应维持台海现状。

  卜大年强调,麦凯恩政府将采取“交往与围堵并进”的政策,寻求与中国经贸正常化,同时依据《与台湾关系法》持续提供台湾必要的防卫性武器。民主党代表则表示期待两岸加强文教经贸的交流。

  关于朝鲜核问题,简兹强调有必要和朝鲜进行直接对话,而格林则认为应与日本和韩国等一致向朝鲜施压。

  两位总统候选人的政策顾问还表示,如果有可能,他们还会催促候选人选择亚洲作为11月4日大选结束后,首次进行国际访问的地方。

  “我希望他会先去亚洲,而他的首站将会是日本。” 简兹说。卜大年则开玩笑说,自己并不会确定下届总统的行程安排,但在追问下还是表示:“很明显,我将强烈建议出访亚洲。”两人都强调说,有必要修复与亚洲盟友的关系,并重视该地区在安全和贸易方面,对美国日益增长的重要性。

  麦凯恩催中国“更开放”

  除了两党总统候选人的团队在公开场合对亚洲政策进行辩论,当天,麦凯恩还撰文催促澳大利亚去鼓励中国变得更为开放。

  麦凯恩在这篇发表在澳大利亚报纸上的评论文章中写道,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介入行动必须要始于自己的盟友。“与我们盟友的坚固承诺将会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设定一个基础。这应该建立在我们与中国政府的多方面的共同利益之上,我们应该鼓励坦诚并在这些方面取得进展。”

  “美国和澳大利亚对中国的灿烂前景表示钦佩,并为中国人民的热情宽厚所感动,” 他写道,“但我们共同的挑战就是说服中国领导人,中国的巨大成功应最终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将经济发展转化为更公开、宽容的国内政治及在海外更负责的外交政策。”

  麦凯恩表示,自己将与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合作建立一个解决气候问题的全球框架,而这一框架也包括中国和印度两国。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美国 大选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