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抄底华尔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4日11:49  新民周刊
抄底华尔街?
金融动荡影响纽约股市下挫

  在目前极度动荡和充满风险的环境下,抄底华尔街的良机或许已经显现。

  撰稿·刘文越(发自华盛顿)

  在过去一周,“金融海啸”席卷华尔街,美国金融体系重新洗牌,布什政府也被迫出台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庞大救市的计划。

  但任何一次危机,对精明的投资者来说,都可能是绝佳的契机。美国银行就审时度势,以440亿美元买下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英国巴克莱银行在并购美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失败后,开始大举收购雷曼旗下被出售的优质资产。

  美国银行让人眼花缭乱的收购美林“A计划”,让许多资深华尔街人士叹为观止;巴克莱对美国市场的“趁虚而入” ,则使美联社文章都叹为“妙计”。

  或许,在目前极度动荡和充满风险的环境下,抄底华尔街的良机,已经显现。当然,一些人也警告:现在买进,可能仍是一个美丽的泡影。

  投资老手也失足

  在华尔街这场“金融海啸”面前,并非每个投资者都能幸存,更别提成为这场危机的赢家。

  市场的底部在哪里?当道琼斯指数呈抛物线后半段急速降落时,当美国国际集团(AIG)、美林公司等金融机构股票价格以80%甚至90%的跌幅一往无前时,将先前的大跌当作买进机会的投资者,早已欲哭无泪,尽管他们中很多都是资本市场叱咤风云的投资老手。

  纽约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onForeignRelations)成员布拉德·塞瑟尔(BradSe tser)说,此前股价大跌时,投资者认为这是个“好机会”,可乘机进入廉价出售大量股权的大型金融机构,但不想这完全是一个陷阱。

  比如,今年4月,美国私募资金TPG与其他一些投资者出资70亿美元,买入金融企业WAMU(Washing tonMutual)的普通股和可转换优先股。但两个月后,如果TPG仍持有2.30亿股股份不变,其损失可能已达到了13亿美元。

  一些素以投资稳健保守著称的大型公共养老基金也因此蒙受巨额损失。次贷危机爆发后,它们为避免风险减少了银行股的持股比例,但它们不恰当地对金融公司进行了战略性投资,不想,这些金融公司成为危机继续蔓延的又一个重灾区。

  比如,今年6月,得州教师退休基金(TeacherRetirementSystemofTexas)买进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Holdings)的普通股,该基金称,这笔投资现在损失了1.25亿-1.5 0亿美元,但好在这些亏损还不至于让拥有1000多亿美元投资的该基金伤筋动骨。

  另一个倒霉蛋,则是新泽西投资局(NewJerseyDivisionofInvestment),该机构不久前投资7亿美元,买进了美林和花旗的优先股,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大幅调整,这笔投资显然已严重亏损。但新泽西最大的打击,也是来自雷曼公司,该机构6月份曾购买了1.8亿美元的雷曼股份,最终损失了1.16亿美元,能有这个结果,还幸亏该机构在雷曼宣布破产前“割肉”出售了一半的股票。

  当然,最亏的投资者,可能还是海外的机构投资者,其中,不少是资金雄厚的主权财富基金。

  比如,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阿布扎比投资局(AbuDhabiInvestmentAuthority)去年11月买进了花旗集团75亿美元债券,这些债券必须在2010和2011年以每股31.83-37.24美元的价格转换为股票。

  按花期上周五收盘价20.26美元计算,上述交易会令阿布扎比投资局损失近30亿美元。如果按照花旗日前最低时12.85美元的股价,损失则超过了40亿美元。

  当然,刚组建的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中投公司,损失也不小。去年底该公司购买了摩根斯丹利56亿美元的可转换股权单位,必须在2010年以每股48.07-57.68美元的价格转换成普通股。

  根据摩根斯丹利上周五收盘价27.21美元计算,这笔交易大约损失了近一半。如果按照摩根士丹利日前股价最低时的11.70美元计算,中投损失则有75%多。

  此外,中投的第一笔投资,则是斥资30亿美元,以29.6美元每股购买美国黑石公司10%的股权,而到目前,这笔投资亏损已达到了约12亿美元。

  韩国和科威特的主权财富基金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两家机构曾投资美林公司数亿美元,亏损也是必然。

  华尔街黑熊出没,“股神”可能也在劫难逃。美国大师聚焦网(GuruFocus)研究55位美国最有名的投资大师,其中包括“股神”巴菲特、索罗斯、威廉斯、格林伯格等投资大师,但最近研究发现,55位大师中,只有4人今年上半年赚钱。

  以“股神”巴菲特为例,从去年12月10日至今,巴菲特执掌的Berkeshire公司股价就下降了超过20 %,为巴菲特1990年以来表现最糟糕的半年,其跌幅甚至高于同期标普的跌幅。

  良机似乎已经显现

  一般来讲,买进的良机总是在暴跌之后。

  随着雷曼垮台、美林卖身、AIG被接管,高盛、摩根士丹利变身为商业银行,华尔街彻底洗牌,美国金融危机已似乎达到高潮,如果市场因此出现反转,那么,抄底华尔街的良机似乎正在显现。

  其实在目前的金融危机中,一些公司已在加快扩张步伐,它们能有如此大的决心和勇气,或许正说明这一点。

  除了美国银行收购美林外,摩根大通则早买进了贝尔斯登,巴克莱银行取得了雷曼的众多优质资产。其他一些资金雄厚的财团也正在跃跃欲试。

  “股神”巴菲特日前就再度出手,以47亿美元收购美国电力集团ConstellationEnergyGro up,收购股价位26.50美元,不到该公司一周前股价的一半。这也是在目前金融危机加剧状况下,巴菲特首次运作的大手笔。

  在AIG陷入困境时,一些私募基金其实也有意介入。比如,纽约州保险业监管人迪纳罗(EricDinallo )就表示,他可以允许AIG使用其分支机构约200亿美元的资金。

  私募基金KohlbergKravisRoberts,德国保险公司安联保险公司(AllianzSE),法国安盛保险集团(AXAGroup)也都一度来到AIG总部寻找抄底机会。但它们的资金显然不能满足AIG庞大的需求,最终,只能是美国政府出手,以850亿美元的贷款获得AIG80%的股份,将AIG事实上“国有化”了。

  其实,美国政府选择此时出手,最主要目的自然是稳定市场,但这也未必都是赔本的买卖。

  美国历次的重大救市措施,大多以政府盈利告终。比如,1971年向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Aircr aftCorp.)提供的2.5亿美元贷款担保、1979年向克莱斯勒公司(ChryslerCorp.)提供的12 亿美元贷款担保、以及2001年向航空业提供的超过60亿美元的现金和贷款。

  克林顿和卡特政府财政部的高级官员、参与1979年克莱斯勒贷款计划的罗格·阿尔特曼(RogerAltma n)说,在当代对单个公司展开的救援行动中,美国政府总的来说没有赔钱,AIG的情况可能也会如此。

  阿尔特曼表示,尽管美国正处在“危险的金融环境”中,但 “经过这一过渡期之后,联邦政府最终完全有可能获得偿还”。

  金融市场总是“贪婪与恐惧”交缠,但当目前恐惧胜过贪婪时,投资者更多仍持观望态度,这又会导致危机进一步蔓延。因此,寻找外部投资,更成为华尔街的急需。

  日本企业已在采取行动。野村控股集团22日宣布,已就收购雷曼兄弟亚太地区业务达成基本协议,金额在2.25 亿美元。野村还在就收购雷曼欧洲业务展开洽谈。

  此外,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宣布将收购摩根士丹利20%的普通股,从而成为后者的最大股东。

  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的中国,也自然成为许多美国金融企业求助的目标。美国媒体就认为,“许多华尔街投资公司在急需注资维持生存之际都把目光投向中国,希望中投再次出手。”

  根据中国政府的授权,中投目前手中有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用于投资。

  对于这笔巨额投资,华尔街一直是望眼欲穿,其中似乎尤以摩根士丹利为甚。据透露,虽然摩根士丹利和多家金融企业在接洽,但更倾向于向中投公司出售股份。中投目前拥有摩根士丹利9.9%的股份,尽管这笔投资如上所述,亏损严重。

  据英国《金融时报》透露,摩根斯丹利与中投公司的谈判已相当深入,中投最多可获得摩根士丹利49%的股份。

  中投公司总经理高西庆日前也已抵达旧金山访问,尽管中投方面对于他此行的解释是,高是前往阿斯彭(Aspen )出席私人股本业传奇人物特迪·福斯曼(TeddyForstmann)组织的一场会议。但据知情人士透露,高西庆将在西海岸与摩根斯丹利高管举行会谈。

  似乎为了向中投表示诚意,摩根士丹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麦晋桁(JohnMack)日前也宣称,摩根士丹利与中投之间的关系已变成一种“真正的战略关系”。

  但对于摩根士丹利方面抛出的“绣球”,中投却显得极为审慎。中投一高层人士日前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当前美国金融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恐慌心理蔓延,除非美国政府出手,仅靠一家海外金融机构注资无法解决美国金融市场面临的流动性短缺问题。

  新华社报道并引述他的话说,“中投对于海外投资始终坚持审慎的态度,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两大投行当前资本充足率良好,可以独立解决面临的问题。”

  抄底宜审慎而行

  中投的审慎,有着现实的原因,尽管华尔街对外来投资望穿秋水,但美国复杂的政治环境,依然是外资进入美国的一大障碍。

  中投高层在对新华社的访谈中就强调,“美国政府对于外国投资者进入审查严格,门槛很高,对金融股权的控制和保护尤其严格,如果外资进行金融机构股权收购,面临的障碍将很大。”

  摩根士丹利已变身为商业银行,暂时度过目前的难关。但要想彻底走出困境,仍需要外界的大幅注资,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的20%的股权可能还不够。

  但如果中投真斥巨资并购摩根士丹利49%的股份,显然会打破 “四条金律”;在大选前的敏感政治环境下,这一事件很可能被渲染成一个焦点话题。在美国方面不能就此作出妥善安排前,中投贸然举动,自然也是不太明智的行为。

  但情况似乎也在略为好转,鉴于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一直热炒的“国家安全”问题似乎也在降温。尽管巴克莱银行因政治原因,未能顺利并购雷曼兄弟;但在雷曼宣布破产后,巴克莱斥资13亿美元,还是顺利取得了雷曼的多项优质资产。

  其实,在当前金融形势动荡情况下,中美加强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日前来美国出席中美商贸联委会的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就指出,他一边是参加商贸联委会,一边则“心系华尔街”。因为美国金融市场的走势,也对中国经济和外汇储备产生影响。

  在中美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的今天,任何一方出现重大问题,对对方都不会是一件好事。正是受美国经济下滑的冲击,中国出口开始放慢,沿海许多涉外企业被迫关门;相对来讲,正是借助于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强劲出口的带动,美国经济上半年才未陷入衰退。

  国家主席胡锦涛日前和布什通电话时也表示,美国稳定国内金融市场的措施,既符合美国利益,也符合中国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美国需要中国等国的外来投资,这或许也是美国政府断然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企业的原因——两大企业许多债券为外国政府持有,如果任其倒台,将极大打击外来投资者信心,美国将更难筹措急需的资金。

  但即使中国公司获准进入美国市场,如何购买,怎样购买,也仍是一个值得审慎考虑的问题。

  美国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前资深研究员黄靖先生此前就对笔者表示,中国购买美国资产须遵循“缓进慎出”的原则。

  对于“缓进”,黄靖表示,这基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考虑,在经济方面,当前经济状况依然不明朗,美国次贷危机是否已到谷底尚不得而知,贸然入美投资可能会给中方造成重大损失,贝尔斯登的几乎破产就是一个例子;在政治方面,布什政府即将结束任期,新一届政府却还未显露雏形,在对美国下届政府政策不清楚情况下,中国企业进军美国确实应谨慎而行。

  在购买何种金融资产时,黄靖认为,中国企业清楚以下三点:第一,被购公司应要有长期的信用记录;第二,它有相当多的资产作后盾;第三,最重要,对国家政府的关系如何。

  在他看来,像花旗、高盛等老牌企业,具备上述两个条件,应该可以长远投资,而且这些公司和政府的良好关系,有利于化解国内对美保护主义的倾向;但像黑石之类的新型金融企业,短期内很难恢复元气,可能并不是最佳的投资选择。

  在“慎出”方面,黄靖认为,中国投资应该着眼长远,一旦购买相关资产,不能因小利而舍弃,也不能因亏损而改变原先决策。另外,基于美国对主权财富基金和国有企业的敏感态度,他建议国内入美投资最好能借助中国民营企业的渠道,通过它们实现中国海外发展战略。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王燕不久前也对笔者表示,中国资金进入美国市场必须谨慎小心,因为次贷危机还在发展过程中,许多企业的负债、损失情况仍未明朗,风险仍然相当大。而且在她看来,此次美国经济很可能陷入深度衰退,因此外界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她并且认为,中国资金即使进入美国,不应该是搞战略性投资,而是应该分散投资,就像一个普通的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一样投资,这样才能不引起大的争议。而在时机上,她强调,还是应该持观望态度,等市场略为稳定之后方可进入。

  但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则对笔者明确表示,现在可能是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最佳机会。

  “很多人也会说,在次贷危机还在继续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增加投资是不是很糟糕的情况,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情况,经济风险总会有的。”陈志武说,“市场动荡情况正好是一个机会,在其他的时候,如果要大规模增加持股,这势必会把资本市场价格推高,也会增加一定的政治风险。”

  他认为,在美国各行业股价都大跌的情况下,如果中国公司有瞩意的目标,宜抓住这个机会。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