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衍生金融市场道德风险大,美国投行模式学习代价高
新一轮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政府迅速反应,陆续推出了向市场注资、接管问题金融机构、禁止做空金融类股票、出台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等多重措施,美联储又批准摩根斯坦利和高盛转变为传统银行控股公司,将投资银行纳入美联储监管体系。
不过,这一系列被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比喻为“快餐式”救市的措施,对于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还远远不够,当今全球金融体系和金融发展模式面临变革。
“从根本上来看,这些措施只能对金融市场起到暂时的稳定作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乃至全球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在拯救这次危机以后,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体系必然面临新一轮的革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主任巴曙松说。
作为众多金融创新产品的发源地,以及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创新最为活跃的金融市场,美国一直引领着世界各地金融创新产品的发展趋势。与欧洲相比,其自由有余却监管不足的金融创新模式,虽然一方面有使风险放大之忧,另一方面,却也给金融机构带来翻番的利润。因而这种金融发展方向,一度为新兴市场国家所效仿。
“高风险、高杠杆的投行模式是典型的美国模式,这次受到影响比较小的是比较传统的欧洲银行,以后的金融模式可能会更多地从美国模式转到欧洲模式。”何帆说。
“美国过度自由的金融模式,虽然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更高的效率,但次贷危机确实暴露出这种模式具有很大潜在道德风险。”社科院研究员张斌说。
《财经》杂志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美国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监管跟不上,比如说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比如说金融衍生工具产品发展的过程,到底要求什么样的信息披露,到底要求什么样的监管,这方面确实有待改进。
另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如何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的关系。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认为,没有基础的衍生市场将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市场,要避免虚拟经济引发危机的灾难性影响,就必须坚持伴随实体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