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组织领导能力方面来说,奥巴马比麦凯恩强得多,他身边有大批志愿者为他工作。他的竞选运动筹款有方,目前竞选经费比依靠吃皇粮的麦凯恩多得多。这是今年大选的一个独特现象。奥巴马在竞选中打着“变化”的旗号,自称代表美国的未来,攻击年迈的麦凯恩代表的是昨天。金贝尔教授对记者说,由于奥巴马阵营在选举中广泛使用英特网和手机信息,在全国各地有组织良好的基层组织。只要在投票日把18-29岁的年轻人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的投票率达到空前水平,奥巴马就有取胜的可能。
密执安州本来是麦凯恩阵营试图挖走的重要工业州,但由于竞选经费捉襟见肘,再加上这个州受经济衰退打击太大,麦凯恩阵营无法缩小与奥巴马的两位数差距,因此日前决定撤出工作人员,彻底放弃密执安州的竞选。最近两周在佛罗里达州,财大气粗的奥巴马阵营在电视竞选广告方面开销了530万美元,而麦凯恩只花了110万美元。奥巴马阵营目前野心勃勃,设法巩固民主党在2004年大选胜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竞选范围和政治版图,设法挖走在上次大选中支持布什总统的佛罗里达、衣阿华、新墨西哥等5-6个州。
种族因素仍是变数
但是,种族因素在美国选举中仍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布拉德利现象”值得人们关注。沃尔夫森教授说,洛杉矶黑人市长汤姆·布拉德利上世纪80年代两次竞选加州州长,投票前的民调显示他比共和党白人对手领先5-10个百分点,但结果他都失败了。弗吉尼亚黑人副州长韦尔德在1989年竞选州长职务,选前的民调显示他领先共和党白人对手9个百分点,但他最后仅以不到0.5%的优势(7000张选票)险胜对手。人们在民调中没有讲真话,不说不利黑人候选人的坏话,但最后把选票投给白人候选人。在今年的选举中,奥巴马可能面临同样的问题。
美利坚大学历史系著名教授阿兰·里奇曼对本报记者表示,种族因素是今年大选中唯一的不确定因素。不少美国白人选民虽不歧视奥巴马,但对黑人当选总统总感到有些别扭,因为他们不了解和不熟悉奥巴马。尤其是老一代选民不信任奥巴马,认为他是自由派,与黑人的关系太密。里奇曼认为,种族问题在美国经过几十年的磨合与融合,美国白人对黑人的偏见不如以前那么厉害,今年的民意调查早已把种族因素考虑进去,因此“布拉德利”现象不会那么严重。
金贝尔教授对记者说,除了1988年大选共和党连续第三次赢得总统选举胜利外,美国选民很少投票支持同一个政党连续执政12年,更何况今年的选情和经济形势对共和党和麦凯恩更为不利。里奇曼教授最后对记者表示,目前有三分之二的专家学者认为,即使存有一定种族因素,美国选民也不会再支持执政党继续干4年。此间多数专家和中立人士预测,如果不发生大的意外,奥巴马赢得2008年大选胜利的可能性较大,2000年的那种拖泥带水的选举结果不会重演。
(本报华盛顿10月5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