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9-11纪念馆在设计方案公布4年后艰难动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6日09:19  外滩画报
9-11纪念馆在设计方案公布4年后艰难动工
9-11纪念馆设计方案

9-11纪念馆在设计方案公布4年后艰难动工
水池周围的墙上雕刻着2979位受害者的姓名

9-11纪念馆在设计方案公布4年后艰难动工
象征世贸双子塔的博物馆雕塑

    从2004 年1 月宣布设计方案到今年9 月,“9.11”纪念馆第一根钢梁才安装到位。竣工期限已经比原计划推迟了两年。中选方案从五千多个设计师的作品中选出,时至今日,设计者可能已经笑不出来了。评委会、政治家、官员、媒体、死难者亲属和市民的意见众口难调,导致方案一变再变,设计师还不情愿地请来一位年长的“共同作者”。但根本问题在于:如何为未来的纽约留下纪念那一浩劫的一处传世建筑?

  文/ 庄清湄 图片提供/9.11 纪念馆基金会

  这可能是全世界修建时间最长的纪念馆。

  9 月2 日,在那起针对纽约世贸中心的恐怖袭击发生将近7 周年之后,“9.11”纪念馆的第一根钢梁终于在原址的工地上安装到位,此时距设计方案公布已有4 年半。

  完工期限也一推再推,从原本的2009 年9 月11 日, 推迟到2011 年9月11日,即惨剧发生的十周年日。

  对于漫长的修建过程,很多美国人早就不以为然。在9 月9 日《纽约时报》网站“9.11 纪念馆设计方案最终公布”的文章后面,留下了大量的读者跟贴。有人开玩笑说:“这真是幢好建筑,等它2035 年完工以后,我一定带我孙女来看。”还有人说:“我可不希望十年之后,这里还是两个光秃秃的大洞。”

  在回答《外滩画报》就纪念馆能否如期完工的提问时,美国“9.11”国家纪念馆与博物馆基金会主席兼CEO乔.丹尼斯没有正面回答:“建设进度由业主纽约与新泽西港务局负责。我们希望纪念馆和博物馆能在2011 年竣工,并且正在和港务局一道为此努力。”

  他认为,竣工时间一再延迟不会降低民众的期待:“我们生活在一个后‘9.11’时代,我相信民众肯定会把纪念馆和博物馆看作缅怀、纪念和学习的场所.......它会继续影响全世界。”

  置身闹市,发人幽思

  经过无数次修改,设计方案大体确定为三个主体建筑:两个方形瀑布池,一个主体建在地下的博物馆,以及环绕它们的成群树木。

  2004 年1月14 日公布的设计方案让很多人都大跌眼镜。中标作品是34岁的以色列建筑师迈克尔.阿拉德和71岁的美国园林设计师彼得.沃克提交的“缺之思(Reflecting Absence)”,它击败了来自63 个国家和美国49 个州的5201 名竞争者,获得由艺术家、死难者家属、政府代表和当地居民共13 人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最终认可。

  纽约市长迈克尔.布伦伯格在揭晓仪式上说:“这座纪念馆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而建。前来这一圣地参观的人可以了解在那里发生的事件,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为捍卫我们的自由而献身。”

  该方案占地32368 平方米,将双子塔留下的大坑建成6 米深、各占地4000 平方米的方形水池,其四周的人工瀑布最终汇入池中央的深渊。用四起的水声遮蔽闹市区的喧嚣,而瀑布则能过滤外部强烈的光线。

  池边的斜坡通往纪念馆内。越往里走,瀑布声越大。到达最底部时,参观者会发现,自己置身于一层轻薄的水帘后,面对一个巨大的水池。四周的墙壁刻满“9.11”恐怖袭击和1993 年2 月26 日世贸中心爆炸案的2979 名死难者姓名,庄重的氛围让人强烈感受到对逝者的怀念和重生的希望。

  “死难者姓名不按任何顺序刻在两个水池周围.......因为任何一种排列顺序都可能引起参观者的不适和悲伤。参观者如需找到已逝亲朋的名字,只需请工作人员引领,或者借助位置索引词典。”设计师阿拉德在一份声明中解释说。

  两个水池通过一个通道连接,通道墙壁的凹陷空间是专供亲属缅怀死难者的场所,他们可以在此点燃蜡烛或者静默祷告。另外有一个区域永久安放无名死难者的遗骨。

  另一位设计师沃克在方案的文字稿中写道:“纪念馆广场是个过渡空间,它属于纪念馆也属于这个城市。广场位于街道边,是所有纽约人休憩的场所。我们不想让它和城市其他部分隔绝开来,而是要与城市融为一体。”

  评选委员会主席兼卡内基基金会主席Vartan Gregorian评价说,这个设计“借助双子塔被破坏后留下的两个缺口,表达出一种‘缺失感’”,形成“一个既能表现无数生命逝去,又能表达出重生之意的纪念馆”。

  阿拉德:“这是我的设计”

  纪念馆设计师阿拉德供职于纽约市房屋管理局,是个默默无闻的建筑师。他曾在KPF 建筑事务所工作过三年,此前唯一登堂入室的作品只有纽约市警察局。

  他的方案入选后,另一位入围最后短名单的设计师丹尼尔.利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很不服气:“我会一直抗争下去。我才是人民的建筑师。”

  阿拉德方案之所以入选,有一个人起了重要作用—越战纪念碑的设计者、华裔女建筑师林玛雅(Maya Lin)。这位评审团成员的经历和阿拉德有点相似:原先都是无名小卒,只因被选为重要公共纪念建筑的设计师才一举成名。

  但阿拉德最初的惊喜没有持续多久。在定案后的一年多时间内,他原先的设计元素被一点点地推翻。除纪念馆所在位置的客观条件限制(它建于地铁线之上)和客户要求的不断变化(下曼哈顿开发公司负责监工)之外,涉及的利益关系极其复杂,必须兼顾拥有该地块的纽约与新泽西港务局、死难者家属、当地居民以及另三家协作建筑事务所的意见。

  设计者阿拉德的最初方案并不包括后来人们见到的郁郁葱葱树林,只有零散的几棵树作为点缀。评审团认为这过于荒芜冷淡。阿拉德赶紧恶补园林设计知识,但评审团要求他找一个合作者,阿拉德于是向沃克发出了邀请。

  沃克从事景观设计已有45 年,作品包括越战军人纪念碑园林、悉尼奥运会千年公园、哈佛大学大喷泉、丰田博物馆和佛罗里达迪斯尼乐园,他还兼任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景观设计系主任,他的加入提高了评审团的信心和满意度。此后在与评审团一次次会面和陈述中,沃克都是两人中更受青睐的一位。

  两人的合作关系从一开始就很不稳定。评审团始终对阿拉德的经验不足忧心忡忡,希望经验丰富的沃克能助阿拉德一臂之力。阿拉德对沃克的“共同作者”身份则一直耿耿于怀,他反复强调:“这是我的设计。”

  但很多死者家属团体并不喜欢阿拉德的设计,“9.11 家庭联合会”强烈反对将纪念馆建于地下,特别是将死者姓名也刻于地下展馆的想法。“让它回到地面”运动征集到一万四千个签名。2006 年6 月,方案终于应家属要求作了变更。

  很多人认为,是阿拉德的固执拖慢了项目进程,但也有专家对他的坚韧表示钦佩,惊讶于这样一位个性鲜明的建筑师居然没有被完全排挤出去。“他的内心可能崩溃了,但我相信,他在自己并不十分强势的这几年中表现了超常的成熟。”一位纽约建筑师如此评价。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外滩画报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9-11 纪念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