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粮食危机》连载一 美国打响“粮食战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7日15:25  青年参考

  ::作者[美]威廉·恩道尔::译者赵刚等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粮食供给始终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美国地缘政治学者威廉·恩道尔最新推出的《粮食危机 》一书(英文版于2007年11月推出),通过丰富的史料与严谨的分析,揭露了少数西方国家试图借助粮食武器支配世界 的图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产粮大国,粮食问题历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阅读本书,有助于我们洞察西方国家及其 粮食战略的真实面目,更加深入地了解粮食生产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

  1.控制粮食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1969年1月,当理查德·尼克松入主白宫的时候,美国正陷入深深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之中。显而易见的是,自1944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由美国权势集团一手创建、主导世界事务的模式正面临着一些根本性问题,这促使某些有影响力的 人物决定,必须有条不紊地对美国的全球政策做出重大调整。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粮食——或者说美国的农业,开始同石油 一起成为美国新经济霸权的支柱。

  在政治游戏中,历史上没有任何人能与洛克菲勒家族相提并论。上世纪60年代末,这个家族及其所有的各种基金会 以史无前例的方式控制着智囊团、学术界、政府和私人企业。身兼国务卿和总统国家安全顾问二职的亨利·基辛格,就是他们 一手栽培起来的。他将粮食和石油地缘政治作为外交政策的核心。

  表面上,美国的粮食政策通常被华丽的辞藻所掩盖,听起来十分入耳,例如“粮食换和平”计划(又称《480号公 共法案》计划)。华盛顿声称其粮食出口补贴是受到了来自国内农民的压力,但事实远非如此。据报道,基辛格本人曾对一位 记者宣称:“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2.六巨头掌控世界粮食储备

  冷战期间,美国一直对建立国际共管的粮食储备持反对态度。世界粮食危机的爆发,则成为华盛顿以“国家安全”名 义进行重大政策调整的温床。历史资料显示,1972年全世界粮食总储备只有2.09亿吨,相当于66天的存量;1974 年世界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纪录,粮食储量却减少到2500万吨(译注:原文如此)。

  问题的关键是,丰收的粮食落到了少数几家贸易巨头手中,它们都是清一色的美国公司。这些企业操纵着粮食供应, 蓄意抬高价格。由于美国政府不要求提供精确的报告,只有粮食巨头自己了解他们到底有多少存粮。

  宾夕法尼亚州农业局长詹姆斯·麦克黑尔,曾在1974年的罗马粮食大会上指出:“世界上95%的粮食储备都在 6家跨国农业综合企业的控制之下,它们是嘉吉谷物公司、大陆谷物公司、库克工业公司、达孚公司、邦基公司和ADM公司 。”无独有偶,国际食品工作者联合会的让·皮埃尔·拉维克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这些企业)决定生产粮食所需关键投 入的数量、购买农产品的数量,决定在哪里建厂、在哪里投资。商业化农业在过去10年增长迅速……与饥饿和食品短缺的增 长成正比。”

  粮食危机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粮食供应国控制粮食供应、进而控制全球粮价的权力获得了战 略性增长。美国政府和私营粮食贸易公司的战略联盟,也正是在此时飞速成长起来。这种华盛顿和粮食巨头之间的“联姻”, 正是基辛格等人“粮食武器”概念的核心。

  3.美国想充当“世界粮仓”

  由美国主导的全球粮食和农产品市场的形成,是尼克松时期长期战略的一部分。1972年,嘉吉公司前任副总裁威 廉·皮尔斯成为尼克松的贸易谈判特别代表。此人曾是“国际贸易和投资政策委员会”的主要成员,该委员会是以IBM前总 裁阿尔伯特·威廉姆斯为主席的一个特殊贸易团体。

  毫不意外的是,皮尔斯上任不久,就向白宫提交了一份来自该委员会的报告草案,建议美国向其他国家施压,以消除 妨碍农产品进口的贸易壁垒。这份报告明确反对那些支持“低效率农民”(皮尔斯的口头禅)的政策。按照他的观点,像欧共 体这样保护本国农民利益的组织都是在保护“低效率”——换言之,欧洲国家、日本和其他工业化国家都应该放弃自给自足的 农业生产,为美国成为“世界粮仓”开辟道路。

  皮尔斯等人公开声称:“我们今天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来源于美国作为世界的主要力量所承担的责任。”然而,他却 忘了提到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刻意扮演世界警察的背景。说到底,这种虚伪的观点不过是向其他国家施压,为农业综合企业巨头 打开市场寻找的遮羞布,其目的就是让其他国家为美国在冷战中付出的代价埋单。

  该报告的主旨,在于为美国此后30年的贸易政策定调。为了执行这样的政策,美国农业必须转变为高效率的出口型 产业,废除国内旨在保护农业收入的规定,转向以“自由市场”为导向的农业。这个观点得到了农业巨头的普遍支持,纽约的 大型银行和投资公司也表示赞同,并且将新兴的农业综合企业视为华尔街股票投资的潜在热点。

  4.“粮食战争”直指第三世界

  通过使美元贬值,尼克松迈出了实施新农业政策的第一步。按照华盛顿的设想,贫困的第三世界国家应该放弃小麦、 大米和其他粮食作物的自给自足,集中精力生产水果、蔗糖和蔬菜。第三世界国家应该进口更多的美国粮食等商品,这些商品 自然而然是由农业巨头们定价和运输的,发展中国家则通过出口蔬菜和水果来支付所需的费用。这就为对发展中国家实施战略 性控制——控制他们赖以生存的粮食——铺平了道路。

  当一个贫困的欠发达国家放松粮食进口管制,为大规模的美国产品敞开大门的时候,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对此,经 济学家J·W·史密斯曾这样描述:

  “高度机械化的农场生产出的粮食,其价格比劳动力最廉价的第三世界国家还要低。当把这些廉价的粮食卖给或送给 第三世界国家的时候,当地的农业经济就遭到了破坏。反之,如果第三世界国家的失业人口获得了土地、工具并受到反倾销措 施的保护,他们至少可以在粮食方面实现自给。这对于这些国家来说成本几乎等于零,而且能解决人民的温饱,比购买所谓的 廉价进口粮食要省钱得多。”

  但这种合理的选择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尼克松政府秘而不宣,发动了一场为美国“高效”粮食出口创造崭新全球市场 的战争。着手破坏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粮食生产,便是他们打响的第一枪。与此同时,尼克松也利用关贸总协定这个二战后的贸 易机制,来推进全新的商业化农产品出口计划。

  5.粮食援助变成“外交武器”

  基辛格在粮食贸易集团的支持下,从越南开始了侵略性的粮食外交政策。当时,随着民众反对越战的呼声日益高涨, 政府发觉很难通过国会向南越政权提供援助,便着手寻找绕开前者干预的办法,其中之一就是利用粮食援助来实现美国的外交 与军事目标。

  由于《480号公共法案》不受国会年度拨款审查的约束,因此白宫可以从农业部商品信贷公司直接借出数十亿美元 ,这笔钱随即成为印度支那战争的军事补助。1974年初,对南越当局的粮食援助总值达2.07亿美元;基辛格还特别增 加了一个条款,允许南越和柬埔寨将各自得到的100%的金额,用于直接的军事用途。

  粮食武器在智利也扮演了重要角色。1973年,美国对阿连德政府策划了一系列颠覆行动,不仅中断了对该国的粮 食援助,还唆使听命于中情局的富裕地主破坏生产,接踵而来的食品短缺为右翼军人发动政变提供了借口。直到华盛顿支持的 军事独裁者奥古斯托·皮诺切特上台,粮食援助才重新启动。但是,剧烈的通货膨胀使得进口的粮食没有惠及广大群众。相反 ,因为粮食的流入缓解了军队的资金短缺,军政府可以匀出一些资金来购买军火——当时智利是美国武器的第9大进口国。

  回溯到1948年,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遏制苏联的政策制定者乔治·凯南曾在一份绝密备忘录中写道:“我们拥 有世界50%的财富,但人口只占世界的6.3%。亚洲人民与我们之间的差距尤其显著……下一时期的真正任务,是设计一 种在不危及国家安全的情况下保持这种差距的关系模式……我们不能自欺欺人,在世界各地干那些毫不利己、乐善好施的事情 ,这对我们来说太奢侈了。”

  毫无疑问,这番关于美国在全球地位的冷酷客观的评价,很对基辛格的胃口。与此同时,尼克松还给基辛格下达了一 个任务,让其领导一个高度机密的专门小组,研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及其与美国国家安全的关系。这意味着,减少全球人口 和控制粮食将成为美国应对全球战略威胁,并不断从发展中国家获取廉价原材料的全新对策。

  

  (节选自《粮食危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未完待续)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青年参考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