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王玺/北京报道
储备金融人才,比“抄底”有形资产更重要
10月7日,刚从美国考察归来的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教授就华尔街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接 受了《瞭望东方周刊》的采访。孙哲提出,争取储备一批金融人才,比“抄底”有形金融资产更重要。
《瞭望东方周刊》:华尔街的危机带给中国的主要是危机,还是机遇?
孙哲:危机还是机遇现在尚难断言,从更高层面考虑,我们应当思考几个大的战略问题。
首先是中国需要建立结构更为合理的资本市场,当前,历史给予了我们抢夺金融人才的绝佳机遇。我们不妨考虑在投 资美国或其他国家有形资产的同时,设定一些具体的条件,争取储备一批金融人才。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目前不是有没有钱来投资,而是由什么教育背景和专业素养的人才来决定国家投资方向、民间投 资方向的问题。金融人才的短缺是束缚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瓶颈”。训练一支熟知市场经济结构、具有国际投资观、经历过 血雨腥风实战的现代金融人才队伍可能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中国的发展如此之快,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如此之剧烈,使得我们必须抢时间来大量引进金融人才特别是领军性的 杰出人才。所以,如果中国主权基金要投资某个老牌金融企业的话,不妨在谈判协议中加上一些条款,就是让这些企业将大量 的优秀人才派到中国来工作,然后让他们来参与培训中国自己的中层甚至高层金融人才。
《瞭望东方周刊》:招揽人才比抄底买入金融资产更重要吗?
孙哲:是的。很多人认为中国可以利用自己外汇储备丰厚的优势趁机购入一些以前无缘觊觎的美国金融资产。美国的 次贷危机确实给资本市场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但要想“趁火打劫”,坦率说,我们目前还远远没有足够的人才实力和经验去 冒这个险。
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十几亿百姓的血汗积累,每一笔投资的失败都不会被老百姓和历史轻易原谅,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 骚乱和执政危机。从长计议,中国现在可以做的一项既安全又得益的鱼与熊掌兼得的投资就是从华尔街血雨腥风、自顾不暇的 金融战场上“抢夺”高级金融人才。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有大量精英赴美留学后被华尔街优厚的待遇和机遇吸引而滞留不归,有些甚至成为了世界级 的金融管理、投资人才,为美国公司服务,向美国政府纳税,这次金融危机给他们带来了困扰。他们中有些人会主动回国寻找 发展机会。如果国家有计划地创造各种条件,张开双臂迎接他们,这将是中国难得的一次历史机遇。
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妨回过头来看看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投资”西方、兼并西方企业的教训。有些经济 学专家鼓励国有企业“走出去”的观点,我并不敢苟同。“走出去”扩张市场可以带动发展;但从国际关系尤其是美国和东亚 的关系史看,亚洲其他国家的血泪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发达、外汇储备高涨时如果只从经济发展角度思考、高估自己对文化和 政治差异的把握,大规模地对美、对欧经济扩张,满足了一时的虚荣,最后的结果基本上是铩羽而归。
不考虑国企现有经济管理人才的基本素质,贸然“走出去”,是对国家财富、百姓财产的不负责任。当然,私有企业 主如果有国际扩张的野心和冒险精神,政府和民间都应当支持、尊敬,他们前赴后继的探索,加上留学生后代在海外的成长, 会为未来的中国提供丰厚的人才储备。
《瞭望东方周刊》:共和党执政期间,华尔街爆发危机,是否意味着此次大选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获胜几率较大?
孙哲:目前看,奥巴马获胜的几率似乎大一些。一般人喜欢从民意的流动角度来预测大选结果,认为执政期间的重大 失误会导致选民转向,这当然不错。不过从专业角度,我们也能看到美国的大选,往往不是政策决胜,甚至不是领导人个人素 质决胜,存在很多偶然因素。
2004年布什与克里竞选,我被共和党邀请去观看最后一场“总统候选人辩论”,从现场看,克里无论从口才形象 、议题内容、辩论技巧等都远超小布什一轮,坐在我旁边的共和党选战操盘手也无可奈何地看着小布什在下风时的嬉皮笑脸。 当时民调显示,双方都各有45%支持率,我问共和党的一位高管是否明天的民调会对小布什不利,他嚼着口香糖自信满满地 说,“没问题,今天晚上在电视机前看球赛的选民远远多于看辩论的,他们都会根据明天的报纸报道来了解这场辩论,你看了 明天的报纸就知道了。”果不其然,第二天的报纸评论对他们褒贬各半,结果民调继续维持在45%上下。
我们更需要注意538个选举人的投票倾向。从目前CNN等多家选情追踪单位的调查来看,奥巴马大概比较有把握 获得260张左右的选举人票,而麦肯恩的票数还不到200,这种情况对共和党比较不利。
无论结果如何,这次选举应该说是美国民主的一次重大进步,因为美国人民将选出他们的第一位黑人总统或女性副总 统。尤其是学识、才识、见识都更像个家庭妇女的佩林能够成为副总统候选人,说明了美国选民对于自己政治制度的自信。尽 管美国继续会存在种族偏见、性别歧视等社会问题,但黑人和妇女在选举上里程碑式的成功既是美国政治文明的进步也是美国 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