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诺贝尔奖获得者钱永健:不排除与中国合作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5日02:08  新闻晨报
诺贝尔奖获得者钱永健:不排除与中国合作课题
钱永健

  □晨报记者 徐惠芬

  在电话采访中,上周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钱永健对于所有问题“来者不拒”,他还在最后寄语中国青年:

  要学会建设性地思考。学会尊重事物本来的面目和规律,以此为原则来做研究。

  14日上午8时(美国当地时间13日傍晚5时),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举行的电话采访会上,上周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钱永健显然还未习惯自己的“一夜成名”,面对来自世界各地媒体记者的提问,他在回答前总是要顿上一顿,答话也比较简单。

  “忽然之间,大家都要来采访你了,都要来给你拍照片,”钱永健回答晨报记者提出的关于“成名压力”的问题时不失幽默,“值得庆幸的是,这个热潮终会过去。有人告诉我,到了12月,我就不会这么‘受欢迎’了。 ”

  [谈“中国情”]

  对于中国文化非常陶醉

  自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奖后,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尤其受到了中国人的注意。“我们接到了无数媒体的采访要求,事实上,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中国媒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研究中心通信部主任迪柏尔·凯恩这样告诉记者。由于采访要求众多,迪柏尔·凯恩专门负责协调对钱永健的采访事宜。

  当晨报记者提问,中国对于他是否有特殊意义时,钱永健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对于我来说,中国当然不是随便一个不相关的‘外国’,我的父母出生在中国,我还有一些亲戚在中国。你看,我姓钱,这也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我对于中国文化也很感兴趣。”不过钱永健同时强调,自己在美国出生长大,接触的多是美国文化,“你看,我连中文也不怎么会讲。”

  钱永健曾来过中国。他坦言,中国的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拥有丰富多元的文化,我对于中国的文化非常陶醉。当时因为与妈妈在一起,所以她给我讲解了许多有文化深意的物和事。”不过,钱永健对于中国的污染问题也印象深刻,“中国的污染是个大问题。我知道中国正在和污染‘作战’,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战争。”

  钱永健还提到,自己的实验室有不少中国学生。“当然,实验室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对于我来说,美国文化中值得肯定的一点,就是它会吸收容纳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我们在一起工作,并不会因他的国籍而产生偏见。”

  [谈钱氏家族]

  说到“钱学森”发音标准

  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化学奖获奖名单之时,钱永健居住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天还未亮,祝贺获奖的电话将他吵醒。而第一个与钱永健分享获奖喜悦的,正是他身边的妻子。钱永健说,自己的妻子对于他的成功很关键。“你知道,许多科学工作者会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投入工作,她对于我工作的理解,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此外,钱永健也表示,自己成长时期的家庭氛围对于自己的科研道路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他还提到了自己著名的堂叔钱学森。记者注意到,钱永健用较为标准的中文,说出了“钱学森”三个字。钱永健出生于“科学家之家”,除了堂叔是著名的导弹专家外,钱永健的父亲是机械工程师,舅舅是麻省理工大学的的工程系教授,哥哥钱永佑则是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曾任斯坦福大学生理系主任。兄弟俩不仅分别获得过美国大学生中竞争性最强的两个奖学金:罗德斯奖和马歇尔奖,而且还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双双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我和哥哥在一些研究项目上还会有合作。事实上,在我年轻时,他对于我的科研有过很大帮助和启发。”钱永健说,自己所知道的姓钱的科学家还真不少,“我似乎生来就要做这样的工作,走这样的道路。”

  [谈研究方向]

  不排除与中国合作课题

  对于之后的研究方向,钱永健将目光瞄向了癌症的攻克。钱永健表示,对于荧光蛋白是否可以用在神经生物学以及癌症攻克方面,自己有特别的兴趣,因为父亲就是因为得癌而离开人世的。

  钱永健称,也不排除在未来与中国方面就此课题进行合作。“不过目前我在癌症方面的科研工作还没用到人体上,所以还不能治疗病人。当然,由于我本人是科研人员,而不是医生,所以我不可能亲手治疗病人。我希望我的工作最终能对癌症攻克产生帮助。目前,工作正往这个方向进展。”据称,相关动物实验已表明这项研究是有成功希望的。

  对于自己将化学与生物结合起来的创造性研究方法,钱永健表示,这其实并不新鲜。“许多科研工作者都会根据自己的专业来做研究。有时候,方法太‘专业化’反而会影响研究,因为它可能不适用于更广大的领域。”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钱永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