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奥麦最后一场辩论现场记者中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6日09:00  中国日报网站
图文:奥麦最后一场辩论现场记者中心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奥巴马和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亚利桑那州参议员麦凯恩于10月15日晚在纽约州的亨普斯特德举行总统选举前最后一场辩论。这是10月15日拍摄的辩论现场记者中心。 新华社记者 张岩摄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纽约时报》14日公布的全国性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获53%的民意支持率,领先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14个百分点。

  奥巴马和麦凯恩定于15日晚举行总统选举前最后一场电视辩论。英美媒体认为,这场辩论是麦凯恩咸鱼翻身的最后机会。

  差距拉大

  这项民调本月10日至13日展开,全美1070名成年人接受了电话访问。调查结果显示,与上场辩论会前48%对45%的民意支持率相比,奥巴马以53%对39%的最新支持率扩大了对麦凯恩的领先优势。

  调查结果显示,两名候选人各有五分之四的支持者自称打定主意,不会在投票前临时变卦。21%的受访者说,麦凯恩向奥巴马发动的负面攻击以及选择阿拉斯加州州长萨拉·佩林出任竞选搭档,使他们对麦凯恩的印象变差。

  另外,奥巴马在中间选民中的支持率领先麦凯恩8个百分点。麦凯恩先前表示,赢得中间选民支持是他获胜的关键。

  与此同时,奥巴马阵营正在“侵占”一些摇摆州和共和党传统地盘。昆尼皮亚克大学14日公布的另一项民调结果显示,奥巴马所获支持率在科罗拉多州领先麦凯恩9个百分点,在密歇根州领先18个百分点,在明尼苏达州和威斯康星州各领先8个百分点。

  英国《卫报》15日说,在美国现代历史上,还没有哪名候选人在10月中旬就以如此大的差距落后对手,然后赢得总统选举。

  最后机会

  美联社15日援引两党候选人竞选助手的话报道,奥巴马和麦凯恩都将利用最后一次电视辩论铺陈各自对美国未来的设想、推介自己的经济政策,与对手形成对照。报道认为,这次辩论是麦凯恩选举翻盘最后的希望。

  麦凯恩14日接受伊利诺伊州芝加哥一家电台采访时说,可能在辩论中提及奥巴马与大学教授比尔·艾尔斯之间的“友情”。艾尔斯越南战争期间参与过美国国内武装组织“地下气象员”活动,制造过一系列爆炸事件。奥巴马上世纪90年代竞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时,曾与艾尔斯在同一个慈善基金会共事。

  麦凯恩告诉电台记者,是奥巴马怂恿他这样做。上场辩论结束后,奥巴马指出,尽管麦凯恩阵营每天都拿艾尔斯说事,却不敢当奥巴马的面提及艾尔斯。

  麦凯恩说,奥巴马的言论“大致确保”自己将在辩论中提及艾尔斯,“奥巴马说对我没有胆量这样做感到吃惊,他这样说令我惊讶”。

  数字欺骗

  尽管奥巴马支持率大幅领先麦凯恩,但一些政治分析师认为,如果计入“布拉德利效应”,奥巴马和麦凯恩事实上可能咬得正紧。

  “布拉德利效应”由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前市长、非洲裔美国人汤姆·布拉德利得名。布拉德利1982年竞选加州州长时,民调结果同样显示他大幅领先对手。

  投票结果公布后,民调结果被证明错误。他的共和党对手最终赢得选举。

  政治分析师查尔斯·亨利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人们通常会在选举后告诉你他们给谁投了票,但我们发现在布拉德利这场选举中……人们没对你说真话。”

  弗吉尼亚州前州长道格拉斯·怀尔德曾险因“布拉德利效应”败北。他说,“布拉德利效应”也可能出现反效应,也许“一些共和党人不会说将投票给奥巴马,但事实上他们将那样做,因为经济形势促使人们考虑哪个选择对自己最有利”。

  一些政治分析师认为,在对非洲裔候选人不利的情况下,“布拉德利效应”的作用相当于6个百分点。

  (来源:新华网 卜晓明 编辑:婧远)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美国 大选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