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直面国际产业转移浪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6日11:59  观察与思考

  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而承接产业转移是各国扩大开放的快捷通道,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些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据初步统计分析的数字,由发达国家生产能力转移 而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的全球共享型生产的规模2007年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大体相当于世界制造业贸易的 30%。

  -顾列铭

  三次大的产业转移

  二次大战以来,世界上有三次大的产业转移:一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传统产业向日本、西德等国转移;二是2 0世纪60至80年代,日本、西德等国将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 区;三是20世纪80至90年代,亚洲“四小龙”以及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低端产业向中国沿海及其他发展中国 家和地区转移。

  但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生产能力的分布很不平衡。接受发达国家转移来的生产能力的发展中国家和 地区非常集中。譬如,2000年,前5个最大的接受国吸收了这种生产能力的78%;前10个最大的接受国吸收了总额的 92%。这10个最大的接受国主要是东亚国家,或者是与美国、欧盟建立了区域性贸易安排的发展中国家。相反,那些与主 要发达国家联系少、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素质差、政局动荡、政策多变的国家,则极少能够参与到这一进程中。

  而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降低成本;二是市场扩张。国际产业转移所必需的前提和条件主要有 产业转移国与接纳国之间存在成本差异、产业转移国与接纳国之间存在产业级差。此外,还必须有能适应全球化经营的载体和 环境。

  新一轮产业转移则是产业梯度转移规律的具体体现。事实上,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明显的梯度性、阶段性规律和趋势 ,主要表现在:一是国际产业转移通常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开始,进而到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二是国际产 业转移通常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梯度推进;三是国际产业转移通常是以加工装配开始,经过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的 积累,最终过渡到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本地化生产,实现产业转移;四是国际产业转移通常是从进入成熟阶段的技术开始,最 终过渡到标准化阶段的技术。

  产业转移的趋势和问题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减速,全球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点:一是产业转移速度有所放 缓,规模有所降低;二是服务业成为全球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热点,转移结构呈现出软化和高度化;三是生产外包成为全球国际 产业转移的新兴普遍方式。

  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给国际产业转移带来了新趋势,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进入新一轮产业结 构调整升级,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发展中国家则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全球产业 调整转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有以下特点:

  第一,转移规模不断扩大,且转移速度有所加快。转移继续以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为主,并呈现出由劳动密集 型行业逐步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过渡的趋势。同时,转移的内容通常是已经标准化的技术和产品,或在转移国已经成熟的 产业;并且,产业转移由加工装配开始,逐步向本土化生产过渡。

  第二,非股权参与的外包形式引人注目。跨国公司把非核心的生产、营销、物流、研发乃至非主要框架的设计活动, 都分别包给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或专业化公司去完成,不仅减少了固定投入成本,而且达到了在全球范围内利用最优资 源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外包逐步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外包是指跨国公司把非核心的生产、营销、物流、研发 、设计活动,分别转包给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或专业化公司去完成。21世纪初,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更加注重核心业 务的发展,而将非核心业务以“外包”的方式,交由其他专业公司处理,其实质在于截取价值链中的高利润环节,缩小经营范 围,将有限的资源集中配置到企业的强势领域,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突出企业的竞争优势。德勤公司对全球42家电信运 营商的调查显示,53%的企业采用外包最主要的动力是削减成本。同时,通过外包,企业能以更低廉的薪金雇用更高素质的 人才,以支持更高层次的技术需求或更大的制造规模。此外,离岸外包还能充分利用世界不同时区的差异,24小时不间断地 开展业务,从而大大缩短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周期。

  2007年,全球外包市场达到了8.1万亿美元的规模,占全球商务活动总额的14.8%,其中,离岸外包项目 占外包总项目的比例超过了50%。预计全球外包市场将以每年近20%的速度递增,2010年将形成20万亿美元的市场 。目前,外包已不再是个别企业的孤立行为,而成为跨国公司重要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2007年,在美国的2600多 万家企业中,采用项目外包方式的企业占到了2/3。目前,欧美公司将离岸外包项目的大部分都放到了亚洲市场。其中,先 期进入这一市场的印度在软件外包市场中占有80%的份额。

  第三,产业转移不再是个别企业的孤立行为,而是在国际生产的网络或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以领导企业为核心,全 球范围内相互协调与合作的企业组织框架。通过这些国际生产网络,生产能力的转移速度和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样, 市场竞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生产体系之间的竞争。竞争的程度和影响范围大大增强了。

  第四,产业转移既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就机遇而言,生产能力的转移利用了发展中 国家的资源、人口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以现有的能力水平参与国际市场的可能。这种转移还有利于在发展 中国家形成集聚效应,同时,在外国企业的帮助下学习工艺和产品创新技能,逐步升级制造能力,促使产业快速成长。

  当然,产业转移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首先,跨国公司只是希望利用东道国的静态比较优势,而不热衷于培育发展动态比较优势,因而有可能使比较优势固 定化,难以升级。其次,国外企业或本地关联企业与国内的产业关联松散,容易变成出口飞地。再次,在技术、零配件、市场 和合作关系上,外国企业或本地企业严重依赖于所属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则对其活动强加限制,如阻止后者在其他市场销售 等。

  最后,对跨国公司的长期依赖可能使得发展中国家失去经济发展的自主动力。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教训就是前车之鉴 。

  产业转移的深远影响

  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的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之间的互动性显著增强,各国之间的产业关联和相互依 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产业转移不仅使发达国家实现了产业升级的动力,也使发展中国家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外部支持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性逐步加强。基于价值链上的产业内分工已经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从而大 大提高了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关联度和开放效应。世界各国产业结构之间相互促动,形成了世界产业结构的大系统。

  同时,产业转移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与分工方式的转变,为国际分工的延伸和扩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国际产业 转移突破了要素和产品的传统界限,增加了价值链的分工环节,国际分工随之不断深化。不论以传统的垂直型分工方式,还是 凭借质优价廉的智力资本,发展中国家企业都因此获得了更多参与全球创新的机会。

  国际产业转移还促使以商品交易为核心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转向企业内部分工,跨国公司成为国际分工主要的微观 主体。因而,随着FDI的增长和跨国公司的全球布点,传统意义上以商品贸易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格局正被打破,国际分工逐 步深入到了企业内部,国际分工的方式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部产品分工和要素分工延伸,呈现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产品分 工和要素分工并存的新模式。在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发达国家凭借着先进技术和完善的创新体系的优势在国际分工格局中掌 握着主动,而发展中国家主要以劳动要素参与国际分工,致使其对外来资本和技术有较强的依附性。

  国际产业转移更带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根据联合国贸发中心的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内贸易额已占 世界贸易总额的1/4~1/3,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

  最重要的是,产业转移加快了全球技术转移与扩散。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是由跨国公司推动的。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创新 能力和大规模的研发投入,跨国公司迄今仍掌握着全球80%以上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后起国家来说 ,其产业成长和结构调整离不开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的支持。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专题 观察与思考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