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格林斯潘终于“认错”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5日07:32  南方日报

  

格林斯潘终于“认错”了
格林斯潘23日表示,稳定房价是结束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23日形容眼下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为“百年一遇”。

  与此同时,这位金融界风云人物承认,这场危机暴露了他针对自由市场经济体系想法和做法中存在的缺陷。

  头顶光环蒙上尘埃

  为弄清管理缺陷是否是这场金融危机的推力之一,美国国会众议院监督和政府改革委员会23日召集格林斯潘和前财政部长约翰·斯诺以及现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作证。格林斯潘掌管美联储18年多,不仅掌权时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即使2006年去职后的一言一行也备受国际金融界关注。然而,眼下这场金融危机使他头顶光环蒙上尘埃。人们不仅问,他真有那么神吗?

  格林斯潘当天作证时承认自己犯了错。这位老人说,自己的理念是银行出于自身利益应该会在放贷时谨小慎微,因为它们得保护股东利益,然而,眼下的危机证明,这一理念不对,这一点让自己“震惊”。作证过程中,议员问及格林斯潘在5年房地产业繁荣期间发表的多项声明,包括关于不会出现全国性房价崩溃的预言。

  格林斯潘回答说,自己之所以没能预测房价大幅度下挫是因为美国从没经历过那种情况。“眼下的危机显示,它比我能想像的广泛得多”。

  批评者清算格林斯潘

  格林斯潘的批评者认为,他在过去十年的初期阶段将利率定得太低,刺激了房地产业繁荣,但这种繁荣又无后续力。这些人还指责他拒绝动用美联储的权力严管新型抵押贷款,包括触发这场金融危机的次级抵押贷款。监督和政府改革委员会主席亨利·韦克斯曼认为美联储、财政部和证交会都有过错。

  “错误的清单挺长,纳税人付出的代价令人吃惊,”韦克斯曼说,“我们的调控者变成了推动者。他们对市场智慧的信任无穷大。颂扬的论调是,政府调控不对,市场永远无谬。”随着美国总统选举日临近,美国议员们在谁应为金融危机负责问题上党派阵线愈发分明。大多共和党议员偏向政府,而大多民主党议员则持相反立场。

  民主党人韦克斯曼对格林斯潘等人说:“我们成立你们所在的部门,给你们钱雇人是让你们在问题发展成危机前能看出来。仅仅回答没看出来,不会使我满意。”

  相关格老又有良方:

  结束危机先稳定房价

  尽管认了错,但格林斯潘还是针对眼下危机给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投资者当时不计风险,盲目投资与次贷有关的证券。这种行为是导致危机的原因之一,危机还会继续。

  “从目前金融系统受损情况看,我看不出我们如何避免解雇行为和失业率显著上升,”格林斯潘说,“美国人已开始调整……唾手可得的贷款迅速收缩。那会威胁养老基金,会增加就业的不安全感。”

  根据格林斯潘的判断,稳定房价是结束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但在他看来这种情况未来数个月不会出现。

  格林斯潘说,当房价最终稳定后,市场会开始“解冻”,饱受惊吓的投资者也会慢慢回来。政府需要做的是,在那一局面到来之前,积极支持金融部门。现行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能满足所需,而且市场已感受到这一计划带来的影响。

  链接

  布什拟斥资400亿拯救断供业主

  《华尔街日报》23日报道,布什政府正在考虑实施一项耗资约400亿美元的计划,以防房屋断供事件发生,期望能解决造成当前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本性问题。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IC)主席拜尔当地时间23日出席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听证会时,预计将建议政府以财政手段鼓励银行将有问题的住房贷款转为借款人较能负担的按揭贷款。根据这一建议,重新调整后的贷款如果未来再蒙受任何损失,政府将与放贷银行共同承担。

  根据拜尔的想法,那些重新安排的按揭贷款需要满足几项条件才有资格让政府分担其还债风险。这些标准暂时尚不清楚。但政府以前推出的类似计划要求,按揭贷款人必须住在所购房屋中,而且断供按揭贷款的时间不能太长。

  不过,直接向业主提供帮助的做法无论从政治角度还是从实际操作角度看都有实施的难度。事实上,出问题最多的那部分按揭贷款,即发放给信用等级最低类别的借款人的高息次级贷款,已经被分割包装成各种证券出售给众多投资者,限制了美国政府采取救助行动。此种局面使得重新安排这些贷款成了一件复杂而繁重的工作。美国第3季内,有70多处物业收到断供通知、收楼拍卖通知或遭银行收回,是2005年有记录以来最多的,较上季上升3%,比去年同期更上升71%。不过,9月的收楼数字虽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1%,但因为部分州政府已立法帮助财困业主,数字已比8月回落12%。专题文图据新华社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