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公报:佩林奇牌缘何失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8日09:0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28日电 香港《大公报》10月28日在“纵横谈”栏目载文称,导致佩林“奇牌”失效的更主要原因是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华尔街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证明共和党多年推行的经济政策彻底失败,而且还会对美国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地位产生巨大冲击。美国在冷战结束后一直维系的全球“霸主”地位很可能就葬送在共和党手中。人心思变、改朝换代已成为一种趋势,权衡“政坛花瓶”与自己的饭碗,人们显然更加关心后者。

  文章摘录如下:

  美国总统大选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民主、共和两党的总统候选人都使出浑身解数,准备最后决战。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佩林的人气却直线下跌,不仅未能起到为麦凯恩抬拉选情的作用,反而把共和党内部搞得鸡犬不宁,成了共和党的包袱。麦凯恩回天乏术,白宫易帜几无悬念。

  政客在政治游戏中为争取主动,常常会打出一些出人意料、不合逻辑的“奇牌”,以求出奇制胜,占据主动。古往今来,“奇牌”效应屡试不爽,使许多政治家绝地反击,起死回生。麦凯恩选择佩林作副总统搭档,可谓是一张“奇牌”。在选定佩林之前,麦凯恩本人只见过她两次,谈不上了解。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佩林不过是美国偏远的阿拉斯加州州长,在美国政坛鲜为人知,更谈不上有名。选择年轻貌美的佩林作副手,既可争取女性选民和年轻选民的支持,也符合美国民众求变的心理,可为老气横秋的麦凯恩增添一股难能可贵的朝气。这就是麦凯恩的逻辑。

  佩林出马果然给大选带来一股新风。她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特殊的女性身份成了美国民众和媒体的关注焦点,为麦凯恩竞选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使麦凯恩在与奥巴马的对决中一度领先。但总统大选毕竟不是选美,在“谁是佩林”的疑问过后,她的诸多软肋立即成为对手攻击的焦点,红极一时的佩林效应逐渐消退,甚至成了麦凯恩阵营的包袱。

  佩林失宠与其个人经历、素质有直接关系。作为副总统候选人,缺乏从政经验是佩林的先天缺陷,尤其是与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老牌政客拜登相比,佩林更是相形见绌。连共和党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佩林根本未有做好准备。很难想象,一位连“布什主义”等基本常识都不知道的人,如何能够领导美国走出危机,走向未来。

  当然,导致佩林“奇牌”失效的更主要原因是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华尔街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证明共和党多年推行的经济政策彻底失败,而且还会对美国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地位产生巨大冲击。美国在冷战结束后一直维系的全球“霸主”地位很可能就葬送在共和党手中。人心思变、改朝换代已成为一种趋势,权衡“政坛花瓶”与自己的饭碗,人们显然更加关心后者。

  就在金融风暴愈演愈烈,股市猛泻不止,民众怨声载道之际,媒体却爆出佩林动用共和党竞选总部的十五万美元公款,为自己购置高档服装的消息。还有消息称,佩林口无遮拦,我行我素,参选是为自己积累政治资本,引起竞选总部内部矛盾迭起。选民十分反感,其支持率再度大幅下滑。

  成也佩林,败也佩林。政坛老将麦凯恩机关算尽,到头来却为自己选择了一块烫手山芋。大选进入倒计时,大局似乎已经确定。不管结果怎样,这次大选对佩林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至少她已从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州的州长,一跃成为全美国家喻户晓的政治人物。这也许正是佩林热切期待的结果。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