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9月,中国前驻联合国大使沈国放撰文指出:东南亚各国近年来加大对民主投入,提高普通民众对东盟公民身份意识和东盟的认同感,各国“公民社会”和非政府组织力量日益壮大,在民主建设、人权保护领域表现活跃;但其中一些国家,也因政治制度、民族分离、经济发展或其他社会问题而引起国内动荡,甚至成为国际焦点话题。
从2008年9月1日起,新加坡首度允许公民在指定的芳林公园“演说者角落”举行户外示威,不过不得涉及种族与宗教课题。与此同时,缅甸军政府也作出两大举动:首先,愿意提供像《时代》与《新闻周刊》等国际杂志与当地的报纸、私人信件给被软禁在家超过10年的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昂山素季;其次,服刑最久的政治犯、79岁的新闻工作者温丁经历了19年铁窗生活后,于9月23日连同另外9000多名囚犯一起获释。
不过,刘振廷认为:“统治者不会轻易‘变脸’,这些情况仅是一种惯用的宣传伎俩。”“新加坡和缅甸没有改变执政实质,这些小伎俩起不了作用,即使再过10年也是如此。”
到2008年10月上旬为止,新加坡除了一名商人到“演说者角落”的布告栏贴了一张纸,申诉有关在海外投资方面遇到的困难并希望得到政府的协助外,唯一到芳林公园行使合法户外示威权利的只有一家反虐待女佣组织,“各方反应冷淡”。当然,也有新加坡民众表示,此举是政府在政治管制上展现“柔软身段”,也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政府的自信和对国民的信心。马来西亚的一名学者则认为,“虽然压制性民主为新加坡带来稳定,但却使其无法在文化和影响力上成为真正的先进国”。
在缅甸,“言必谈民主”几乎已经成了军政府领导人近年来的一种常态——每逢独立日、联邦节或者一些国际外交场合,都可以听到缅甸将军们大谈建立“民主国家”的目标。事实上,缅甸制宪国民大会早在1993年已开始举行,由于分歧严重大会一度休会8年,“筹备了15年后”的2008年5月,缅甸新宪法全民公决“得以通过”,随后军政府承诺将在2010年根据新宪法举行多党制大选。
在泰国,自2006年军方赶走总理他信后,各派民众便开始进入无休止的示威活动期,2008年迄今已造成多起冲突并致数百人死伤。耗时经年的“对抗式民主”使人们开始意识到:泰国的政治危机并不只是简单的政权之争,可能还将持续较长时间。
“现在,有着6300万人口的佛教王国泰国是否应该实施民主政治制度,已经成为一些好事者质疑的话题。”刘振廷表示,“事实上,东南亚几乎每个国家都在民主进程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麻烦,根深蒂固的官员腐败、选举舞弊、任人唯亲,建基于强势领袖而非观念的制度,以及贫富差距和金融危机,使其基本都还处于一种‘民主僵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