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袁晓明:民调确保奥巴马获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31日14:21  金羊网-新快报

  根据过去几个星期的民意调查,奥巴马一直领先麦凯恩4到13个百分点。不同的机构给出的数字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自从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任何一个民意调查中,麦凯恩都没有过领先。

  许多政论家在美国主流媒体于是宣布:麦凯恩已经输掉了大选。由于中国的媒体大多是转载美国主流媒体的民意调查数据、新闻和评论,也几乎跟着风向把大选的胜利归给了奥巴马。但这未必是实情。

  如果民意调查数据就是大选投票的结果,如果美国媒体一向公平,不偏向任何一方,那奥巴马就已经获得了大选的胜利。但民意调查与实际大选有不小的差异,而美国主流媒体也并非没有偏好。在过去的两年多,从预选到正式的大选,美国主流媒体大多偏向奥巴马。因此,如果要获得美国大选的真实情况,需要对民意调查数据、主流媒体的报道和评论打一不小的折扣。

  目前,媒体上报道的民意调查大多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调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最重要的却是在州一级的竞选,最终将是州一级的竞选决定美国大选的结果。而目前在州一级的民意调查数据上,奥巴马与麦凯恩就没有全国范围的调查数据相差那么大。在上周末的电视面谈节目上,麦凯恩承认他在全国范围内的民意调查上落后,但他相信自己仍然有获胜的机会。他所指的机会正是在选举人票上的机会,他同时指出他不相信媒体机构所做出的民意调查数据。

  媒体上每天公布的大选民意调查数据是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数据外。对此,首先需要细致地分析其调查范围和取样对象。比如,在被调查的人中间有多少人是民主党、多少人是共和党、多少人是独立人士。在多数民意调查中,民主党人都比共和党人多,自然那样的调查结果会倾向于奥巴马。

  其次,由于美国主流媒体偏向奥巴马,多数媒体的民意调查机构都会在民调数据上给奥巴马高分。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打击麦凯恩支持者的积极性,试图让他们相信,双方的支持率相差太大,共和党人再努力,也难以改变大选的局面。鉴于存在这种情况,麦凯恩的竞选班子,包括麦凯恩本人都一再对自己的支持者强调:千万不能相信媒体公布的民意调查数据,那些数据都不真实,并不能反映投票的实际情况。大选还没有结束,麦凯恩仍然有获胜的机会。

  此外,美国主流媒体报道的民意调查数据主要是注册选民的调查,也就是说,调查机构从注册选民中挑选抽样进行调查。但对注册选民的抽样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些注册选民并不去投票。从过去的大选投票来看,参与率极高的大选也才只有65%的选民参加投票。尽管大选搞得如火如荼,许多人并不参加投票。更准确地抽样调查是“可能投票的选民抽样”。民意调查机构根据过去的历史,用一个模型挑选出一个抽样调查的选民名单。这些选民当然是最有可能参加投票者,因此,对可能投票的选民进行的调查就更加可靠。而按照这类调查结果,奥巴马的领先幅度就大大缩小,比如美联社的一个可能投票调查显示,奥巴马比麦凯恩只领先1个百分点,考虑到抽样调查有2个百分点的误差,因此美联社的调查称奥巴马与麦凯恩支持率打了个平手。

  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在投票日双方究竟能有多少人真正去投票,哪一方有更好的组织机构去动员支持者参加投票。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共和党在动员支持者参加投票方面优于民主党。2004年的大选正是如此。大选前,媒体报道,民主党的克里得到年轻人前所未有的支持,考虑到年轻人过去参加投票的积极性不高,如果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参加投票,自然对克里有利。但大选的结果显示,2004年的大选并没有改变年轻人投票率不高的状态。而老年人、中年人投票率更高,这类选民更多偏向共和党候选人。

  那么,今年的投票又会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毋庸置疑,奥巴马确确实实让更多的年轻人激动了一把,今年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去参加投票。但奥巴马所带来的激动能让多少年轻人去投票还是一个问号。从已经开始的提前投票来看,奥巴马的领先优势并没有显示出来,现在还不能断定奥巴马的竞选班子就能够在动员投票上有大的突破。因此,究竟有多少选民会走进投票点,还要得到大选结束以后才能知道。

  走进投票站,其实才是选举过程中最重要一环。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