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巴马可能离白宫越来越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2日09:16  深圳特区报
奥巴马可能离白宫越来越近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决战在即,鹿死谁手,尚属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选举已创下美国总统选举耗资之最,选举花费总额高达24亿美元之多。

奥巴马可能离白宫越来越近
  奥巴马(左)看起来很有活力但他的体型却受到共和党人、加州州长施瓦辛格的嘲讽。施瓦辛格的意思是,这种瘦人当总统“不可靠”。

奥巴马可能离白宫越来越近
奥巴马:“麦凯恩在95%的时候支持布什,这就不是变革。”

奥巴马可能离白宫越来越近
麦凯恩的前景很不妙。

  有人说美国总统大选是全世界最冗长的一条新闻,从年初开始的寸土必争的党内预选,到众里寻她千百度的确定竞选搭档,再到火星四溅的三次电视辩论……美国总统大选还未正式投票,这些“垫场戏”就已经在世界各地媒体上一次次占据了显要位置。

  尤其是今年,美国正处于动荡的关键时期:国内,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宣告了近三十年来自由放任的“里根主义”的终结;国际上,欧洲虎视眈眈,要在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上与美国分一杯羹;此外,漫长的反恐战争仍未能“毕其功于一役”,相当数量的美军依然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

  美国到了该做出一些改变的时候了,而改变的契机就是先选出一位新的总统。这位“变革总统”究竟会是谁?人们的好奇指数和纽约股指画了一个完美的反向曲线,不断高升。好在日历已经翻入11月,谜底即将揭开。

  临近11月4日的投票日,美国选民心里多半早已确定会把选票投给哪位候选人,毕竟选择的首要标准就是看谁更能为美国带来可喜的变化。而在此之前,为了赢得选民的心,顺利入主白宫,两位候选人已经各自亮出自己的“强大阵容”,使出“看家本领”,在方方面面展开了激烈比拼。在他们白热化的竞争中,或许我们也能看出一些预示着大选结果的端倪。

  个人形象:黑皮肤遇上白首翁

  在美国的选举中,选民首先看到的并不是候选人的执政能力、对内对外政策,而是其个人形象和魅力。一次闪亮登场,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一次言行失当,则会大大失分。所以从大选一开始,奥巴马和麦凯恩就一直在认真打造“完美形象”。

  黑皮肤的总统候选人,光是从第一感官的效果来说,奥巴马就足以给选民留下深刻印象。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五位非裔参议员,也是目前参议院唯一的非裔,他这一独特身份,得到了不少求新求变的选民的青睐。

  因为父亲是肯尼亚人,奥巴马拥有特殊的基因,拥有与华盛顿“主流圈子”不同的外表。在白人至上主义者眼中,这样的总统是难以被接受的。事实上,种族歧视在美国也一直屡禁不止,且不说像《汤姆叔叔的小屋》那个年代,就在45年前,美国著名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的国家广场发表演说:“我有一个梦想,这是一个发源于美国梦的梦。这就是有朝一日,这个国家终将会站立起来,真正履行其信条:‘我们认为所有人生来平等是不言自明的真理。’”

  马丁·路德·金“说梦”时,奥巴马只有2岁。45年后,在这名优秀黑人的努力下,一个遥远的梦想可能真会变成现实。奥巴马演说极具魅力,灿烂的笑容更虏获许多民众的心。不管怎么说,奥巴马竞选总统是美国200多年历史上少数族裔距离白宫最近的一次,就凭这一条,选民就会觉得眼前一亮。

  奥巴马的竞争对手麦凯恩则具有传统白人成年男性政治家的风范,酷爱深色西装,并不富裕的银发贴着头顶梳得一丝不苟。麦凯恩出身海军世家,自己也参加过越战,投身政坛后更是成为资深议员。麦凯恩的简历中逃不出一丝瑕疵,但除了没当过律师外,他与别的政治家也没有任何不同。

  但与以往别的总统候选人比起来,麦凯恩也有自己的特色:年龄大。生于1938年8月的他如果当选,将打破里根的纪录,成为美国历史上年纪最大的总统。虽说年纪大往往意味着经验丰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话虽这么说,麦凯恩本人却并不希望选民过多关注他这个“特点”。因为虽然美国人心思变,但毕竟大家都不希望白宫主人在任期中身体有任何不妙的变化。

  政策主张:奥麦都打“变革牌”

  其实无论奥巴马也好麦凯恩也好,他们都很清楚,美国人民需要一位能领导他们走向变革的领袖,因此两人在正面交锋时更是针锋相对,处处凸现自己变革的能力。

  奥巴马仗着自己年轻,首先喊出了“变革”的口号,而相对缺少政治经验也成了他宣称变革的一大优势。竞选之初,奥巴马就打出“我们可以相信的变革”的大旗。金融危机出现后,为了和竞争对手拉开距离,他又将口号改成更为明确的“我们需要的变革”。奥巴马发言人帕沙基被记者问及新口号时说:“麦凯恩只会令这个国家的现状延续,这和我们所需要的变革是有明显区别的。”

  其实在变革问题上,麦凯恩从没掉以轻心,也一直以改革者的姿态宣告“变革即将来临”。一方面,他有意识地与布什总统撇清关系,甚至曾经在公开场合批评布什的政策拖垮了美国经济;另一方面,他在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称,如果当选总统,他将要求内阁中部分家底殷实的部长每年只拿1美元薪水。为增加自身“变革带头人”的成色,麦凯恩还称,如果当选,内阁中民主党成员的数量将超过现任总统布什的内阁。看来,为了给自己贴上“真正变革者”的标签,麦凯恩真是下足了功夫。

  一项民调显示,80%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正走在错误的道路上,这是奥巴马和麦凯恩双方都大打“变革牌”的原因。在个人形象、竞选搭档、亲朋好友和竞选招数以及政策主张上,两人都想尽办法体现出新意和亮点。从部分提前投票州的选情来看,奥巴马目前在这场“变革赛跑”中暂时领先,各种选前民调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但不到选举结果最终公布,一切都有可能发生,现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白宫古老的总统宝座将迎来一位充满变革意味的新主人。

  竞选费用:“美式民主”代价不菲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已创下美国总统选举耗资之最,选举花费总额高达24亿美元之多。

  据美国无党派智库“敏感政治中心”的最新报告,今年美国总统选举在筹资方面将刷新多项历史纪录:在从2007年开始的整个选举周期中,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筹得的竞选经费达到15亿美元,是上届选举的2倍,是2000年选举的3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迄今已筹得6.2亿美元,创下美国总统选举历史上个人筹款纪录。

  30多年来,美国总统选举耗资逐届膨胀,广大选民对此强烈不满。盖洛普机构最近一次调查显示,七成美国人认为此次总统选举花费太高,57%的人支持对总统选举开支设限。

  然而,是否应该对总统选举设限,在美国历来颇有争议。有人认为,总统选举开支尽管绝对数字十分惊人,但与美国的经济规模相比,仍是个很小的数字,为了美国的民主制度,“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不过稍微留心就可发现,在这个所谓“值得的”不菲代价背后,暗藏着各种利益集团的争斗,捐款就是他们争取政治利益的一种手段。候选人当选后,往往要以某种方式“回报”那些大额捐资者。这是美国社会的一条政治“潜规则”。

  “敏感政治中心”的报告显示,政治捐资者向来不超过美国人口总数的4%。该中心执行主任克鲁姆霍尔茨说:“今年选举的确增加了许多新捐资者,但这部分人代表不了全体美国选民。直到今天,一个典型的政治捐资者不是律师、银行家、医生、公司主管,就是大学教授,而不太可能是平常百姓。”由此可见,“为民主买单”其实只是少数人的游戏。

  由于金钱在总统选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候选人也不得不为筹款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为了反击对手的竞选攻势,筹款活动要进行到选举的最后一刻,而竞选耗资也一路飙升。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最近30多年来美国大选开支一次比一次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