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巴马能笑到最后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3日11:57  国际先驱导报

  麦凯恩人格魅力+独特经历、奥巴马特殊种族+稚嫩经验,令美国大选最终结果充满悬念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刘亚伟发自亚特兰大 如果民调就是选票,那么巴拉克·奥巴马,这个47岁、“母亲像牛奶一样白、父亲如沥青一样黑”的混血儿将成为美国第44届总统。

  《纽约时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最新民调数据显示,有51%的选民支持奥巴马,40%支持麦凯恩,只有4%的选民还没有拿定主意。各州的民调也显示,奥巴马在传统的共和党票仓州不是略微领先就是缩小了差距,甚至在麦凯恩的老家亚利桑那州,奥巴马的支持率也几乎与老麦打成平手。在现任总统的支持率仅22%、有85%的选民认为美国政府目前政策是错误的选举年,思变和换人似乎正理所当然。

  但奥巴马真能如愿笑到最后吗?

  最后4天麦凯恩仍可能翻身

  由于麦凯恩人格的魅力和经历的独特,也由于奥巴马种族的特殊和经验的稚嫩,本应该没有悬念的大选至今还悬而未决。10月31日,麦凯恩的竞选团队负责人里克·戴维斯通过电话告诉媒体,他们内部的民调显示,麦凯恩的支持率已经紧逼奥巴马,他在11月4日夺得270张选举人票并非没有可能。

  难道麦凯恩可以在竞选的最后4天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10月已经结束,麦凯恩的竞选无论从信息传递、经费募集等任何作战方面都落后于奥巴马。但是,无论是麦凯恩的支持者还是美国政治的评论家,甚至很多愿为奥巴马当选上刀山、下火海的民主党人士都还坚信或者担心:麦凯恩或许真能象1948年民主党候选人杜鲁门一样后来居上。

  能令老麦翻盘的法则

  判断的根据主要源于美国大选史上的“布拉德利效应”和“维尔德效应”。

  布拉德利是曾经竞选洛杉矶市长的黑人候选人,选前民调显示他遥遥领先,但投票过后,布拉德利却出人意料地输了。经过调查发现,选民在接受民调时因为担心被调查人认为自己有种族歧视倾向而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在目前表示支持奥巴马的51%的选民中有5%在接受采访时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那麦凯恩获胜就不是没有希望。

  而曾竞选弗吉尼亚州州长的黑人候选人维尔德,虽然在选前民调中领先,最后也获得了选举胜利,但是选后的统计表明,在投票日,几乎所有选前表示主意未定和犹豫不决的选民都投票支持白人候选人。尽管目前美国摇摆不定的选民仅占4%,但如果这个比例在诸如宾夕法尼亚、俄亥俄、佛罗里达等战场州(也称摇摆州)高于5%,那么奥巴马仍有可能输掉整个选举。

  麦凯恩最后的“王牌”

  奥巴马会不会打破上述两个效应?最后几天借广告攻势“占有”摇摆选民格外关键。

  10月29日,奥巴马以每分钟10万美元的价格从美国7家有线和无线电视台分别购买了30分钟的时间,在黄金时段播放信息广告,目的就是要强化自己的支持率,帮摇摆选民拿定主意。不过,麦凯恩的竞选团队10月31日公布,他们准备好超过奥巴马1000万美金的广告投入。显然,麦凯恩正不遗余力地争取踌躇未决的选民。

  此外,麦凯恩抛出了最后一张王牌,这就是所谓的“乔牌”:他宣称自己在为“管子工乔”奋斗,他要奋不顾身地阻止奥巴马溜进白宫,阻止美国人肩头的赋税大山更高,阻止联邦政府的赤字更大。麦凯恩说:“我竞选是要当总司令,而我的竞选对手是要当劫富济贫的山大王。”

  他还利用选民对国会的反感,反反复复地强调,如果奥巴马当选,奥巴马—佩洛西(众议院议长)—雷德(参议院多数党领袖)三驾马车将会把美国拖入经济和税收的深渊,只有他当选才能遏制民主党的独断专横和不可一世。各种民调表示,麦凯恩这手牌出得好、出得狠,颇有成效。目前50%的选民认为奥巴马当选后更可能加税,而47%的选民认为麦凯恩当选后不会加税,比之前的民调高了9个百分点。或许,这张迟来的牌可以为奥巴马的选举釜底抽薪。

  选民最后时刻还会“悔棋”

  站在美国选民的立场,媒体对奥巴马的偏爱也并不一定能真正帮助他赢得胜利。一般而言,美国选民都有相对独立的思考,他们并不十分情愿在投票之前被告知:奥巴马获胜志在必得。换句话说,消费者后悔心态可能会在选举日在很多选民身上发作——你说奥巴马必胜,我偏偏去投麦凯恩的票,从而蒸发奥巴马在民调中的领先。

  奥巴马在7个电视台同时播放30分钟的信息广告已让很多选民感到不舒服。他们觉得奥巴马过于张狂,为什么在领先的时候还要大把大把地花钱买广告?共和党人批评说,奥巴马还没当选就向美国人民发表了国情咨文,是可忍,孰不可忍。麦凯恩在竞选中向他的狂热支持者喝彩时喊出:“我的对手已经开始丈量白宫的窗帘了,但是我们不能让他得逞。”

  或许,以上任何一个因素单独都不足以使麦凯恩的竞选柳暗花明,但任何两个或三个因素同时发酵的话,奥巴马很可能阴沟翻船,丢失近在咫尺的胜利。

  因此,奥巴马能否笑到最后?答案只能在最后一刻揭晓。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blog.sina.com.cn/m/xqdb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专题 2008年美国大选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