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波士顿环球报》: 五大因素决定谁当美国总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4日12:36  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美国《波士顿环球报》2日刊登一篇署名文章説,奥巴马以民调中的明显优势进入总统选举的最后阶段,但这还不足以排除麦凯恩最后意外胜出的可能性。作者还认为,这次大选可能回答有关美国的五个问题。

  文章説,2008年大选的影响不仅将取决于谁获胜,还取决于选举结果是否意味着美国政治将进入深层调整。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教授托马斯·帕特森说:"我们喜欢根据候选人总结选举。但这回涉及一些更大的力量。"

  1."里根革命"结束了吗?

  在大选最后阶段,麦凯恩针对奥巴马"分散财富"的言论大做文章。

  在民主党实施"新政"最成功的时期(1932年至1980年),分散财富绝对不是政治毒药,而是民主党经济理论的支柱。但自上世纪80年代"里根革命"后,用税收政策重新分配收入却被普遍看作一种阻碍经济发展的过时方法。

  奥巴马强调,他认为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人应该首当其冲多缴税,以支持明显偏向较低收入人群的社会福利计划。

  麦凯恩的竞选纲领与减弱政府作用的里根体系划清界限,呼吁政府最高拿出3000亿美元购买房贷。但麦凯恩呼吁扩大布什政府的减税措施,并进一步削减商业税,这与里根的方式比较相近。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预言,经济不确定将使民主党大获全胜,接着是猛烈回归增加税收和支出的经济自由主义。

  2.美国准备好超越种族划分了吗?

  拥有一位黑人总统,将迫使世人重新审视自己对美国种族关系的种种臆断。

  但如果奥巴马输了,而且白人对黑人候选人的抗拒被说成是主要原因,黑人希望的破灭可能加剧种族矛盾,至少短期如此。

  3.年轻人能否成为政治驱动力?

  上世纪60年代,新崛起的婴儿潮一代把美国政治推向左边。但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30岁以下的选民都在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摇摆,总体投票人数却不断减少。他们最主要的态度似乎就是冷漠。

  皮尤研究中心称,在2000年戈尔与布什的角逐中,18岁至29岁的登记选民只有40%去投票,30岁以上选民的投票率则为60%。

  2004年,30岁以下选民的投票率增加9个百分点,达到49%。支持民主党候选人克里的年轻选民比支持布什的多7个百分点:48%对41%。

  今年,该中心称,18-29岁选民对奥巴马的支持率比麦凯恩高29个百分点:61%比32%。参加民主党初选的年轻选民也比2004年多,但没人知道大选中年轻选民的投票人数是否会大幅增加。

  4.美国人对国际形象有多在意?

  外国人的看法大概对美国政治不起任何作用。有些在国外最不受欢迎的总统,比如里根,在国内却极受欢迎;而最挂念世界的,比如胡佛和卡特,在国内却完全失败。

  但布什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最近导致美国在世界地位的急剧下降,这引起国内的一定关注。

  奥巴马曾提到自己的种族背景以及在印尼的经历,声称"我当总统,世界将以另一种眼光看待美国"。

  这种观点在初选中吸引了选民。从欧洲到亚洲,人们对奥巴马的竞选都很兴奋。如果奥巴马当总统,无数外国人可能会改变对美国的看法。

  但近几周,外交政策在大选中退居后位,因此很难判断奥巴马获胜将在多大程度上意味着美国会对盟友更为殷勤。而"奥巴马总统"是否将符合美国盟友看来很高的期望也需拭目以待。

  5.当保守派意味着什么?

  共和党这个联盟被比作一张有三条腿的凳子。三条腿分别是:强大国防、低税收和保守的社会价值观。很多共和党人只信奉其中一条腿,但他们对那一条腿如此执着以致分歧变得不重要。但最近这个凳子开始摇晃。

  麦凯恩主要属于强大国防那一派,但也让人相信会削减预算。他设法拉拢所有三派保守选民,甚至包括始终抗拒他的社会保守派。

  即使如此,他如果当总统大概会减弱虔诚右派的影响力。如果他失败,三派可能不得不决定要继续待在一起还是分道扬镳。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