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报告称心脏病已成人类健康头号杀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4日14:50  青年参考

  文张青吉姆·哈奇森

  10月27号,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一份题为《全球疾病负担》的报告,对全球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估。这份长达146页的报告显示,心脏病已成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今年9月28日是世界心脏病日(为每年9月最后一个周日),据世卫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脏病,每3例因病死亡者中,就有1例是心脏病患者。值得注意的是,心脏病并不是上年纪人的“专利”,它威胁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生命。

  年轻体壮突发心梗

  39岁的台湾居民倪人仰遭遇心肌梗塞,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他早就知道父辈有高血压、高血脂的毛病。他从高中起每次体检血压都偏高。但体重80公斤、身高182厘米的他,很少把心脏病和自己联系在一起。

  去年12月中旬,倪人仰在家中坐着,突然感到胸闷。“那种不舒服很难形容,不能说很痛,也不是持续性的,是间歇性的……”他说这情形每天两三次,每次有五六分钟,持续了近一星期,于是他决定去医院检查。

  他挂的是一般门诊,没想到医生听了听他的胸腔,觉得不太对劲儿,照了X光和心电图后,让他去看急诊。一到急诊,倪人仰就被送进了抢救室,急诊室主任立即给他舌下含了硝酸甘油片。经会诊证实他患有心肌梗塞。医生诊断他的心脏有4 处血管变窄,3条动脉中一条90%阻塞,另一条只剩20%的血液流量。由于担心他的心肌已经坏死,医生决定立即手术,抢在第一时间把血管撑开,帮助血液流通。躺在病床上的倪人仰万分震惊:“我一路都很清醒,还自己去检查,完全没料到差点儿死掉……”那天,倪人仰从看门诊到被送进手术室,不到3小时。

  动脉硬化从青少年开始

  撇开遗传因素,心脏病的形成一般需要五六年,虽然具体原因不明,但基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都可能造成心脏病。

  “国外病理解剖研究证实,动脉硬化从青少年时期就悄悄发生了。有家族性高血脂的婴儿,在主动脉里就能发现脂肪斑块。”台北医学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黄群耀说,“一旦斑块增多,血管腔就会越来越窄,为了修补破损的血管壁,也能形成血栓,使得原本就狭窄的血管腔更容易被堵塞。”

  令人惊讶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动脉硬化的症状,黄群耀根据医院近年的统计数字说,3年前接受心导管手术的病人中,50岁以下的占10%,去年上升到15%,今年1~4月,竟飙升至35%。

  台大医院的医生黄国晋说,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运动少、吃得又多,容易形成肥胖,血糖、血压和血脂都高,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去年,美国心脏学会已把肥胖列为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以往,年龄、抽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被认为是导致心脏病的主因,现在又多了肥胖一个因素。

  台大医院心脏内科主任苏大成说,高血脂症(血液中的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过高)是50岁以下病人心肌梗塞的主因,不过,血脂高通常症状不明显。

  研究显示,每天至少运动一小时,如慢跑,可以减少42%患心脏病的几率;每天快走30分钟,可减少18%患心脏病的几率和11%发生心肌梗塞的几率。一天吃5份以上的蔬菜和水果,增加全谷类食物的摄取,对心脏健康都有帮助。同时,一定要远离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夺命心脏病是怎样形成的

  心脏是一团强有力的肌肉,重量在200~425克之间,能源源不断地把血液泵向人体各处,带走二氧化碳和废物。心脏大约每秒钟跳动一次,通过复杂的冠状动脉系统输送含氧血液。

  不过,坏习惯如抽烟、饮食不良、缺乏运动,以及基因因素等,会使胆固醇或脂肪团(即血凝块)聚集在动脉壁内。血凝块越积越厚,动脉越变越窄,就容易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凝块的表面会发炎、剥落,形成血栓塞,如果把冠状动脉完全堵住,部分心肌血源突然断绝,就会导致心脏病发作,心肌细胞在几分钟内陆续死亡。

  心脏病突发是否夺命,要视许多因素而定,如心脏受影响的部位、时间长短、缺血心肌范围大小等。心脏病发作的症状也不一样,轻微症状约占1/4,是“无声无息”的,多见于糖尿病患者。严重症状会发出某些信号,如胸痛(有时扩大到肩膀、手臂和下巴)、呼吸短促、作呕(消化不良或呕吐)和出汗等。

  心肌缺血(尤其是范围较大)时,便无法传导由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外膜上,是最重要的心脏起搏点)发出的电脉冲,也无法指挥心脏规律的泵血动作,导致心律不齐(即心跳不规则)。

  这时,心脏一改正常的搏动和收缩,进入颤抖、混乱的状态,接着心脏骤停,血压骤降,患者昏厥。血液循环和呼吸都停止后,如果没能及时抢救,如以心肺复苏术(CPR)来维持泵血动作,使氧气和血液继续送到心脏和脑;或以电击恢复心律泵血动作等,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心、肝、肾)便会因缺氧在几分钟内相继“死亡”。施行电击每延迟一分钟,病人存活率便降低7%~10%。

  心脏病发作的病人如能获得及时救治,超过80%会存活。而最终死亡的人当中,有半数在发病一小时内宣告不治。

  (《读者文摘》台湾版2008年11月号)

  心脏病患者怎样急救

  本报记者季江云

  由于心肌梗塞大多是突发,对人的威胁又非常致命,通常还未送到医院便告不治,与死神争分夺秒的现场急救就显得非常重要。《青年参考》报记者10月29日电话采访了在香港做“义工”的马丁先生,他介绍了一些心脏病患者急救、自救的方法。

  香港有红十字会、圣约翰救护等几家大型公益机构,组织义工专门从事对心脏病患者进行急救。这些义工首先要经过正规医疗机构为期3个月的培训,考试合格后获得资格证书。证书的有效期为两年,期满后重新通过考试才能换发新证。培训主要是让学员掌握救治突发心脏病患者的方法,包括人工呼吸、心外压、心肺复苏术,以及外伤包扎等。这些义工平时在各行各业工作,在大型公众活动举行前会接到所属公益组织的通知,届时携带必需的救治设备到活动现场。

  参加大型活动时,义工随身携带消毒用的酒精、三角绷带、矿泉水或蒸馏水,这些都是在心脏病患者突然晕倒跌伤时,清洗和包扎伤口时使用的。他们携带的急救药物主要是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舌下含片。

  如果发现有心脏病患者晕倒,义工会首先拨打急救电话,通知医护人员尽快赶到现场,同时尽可能疏散周围人群,因为人群聚集会让空气中的氧气更少,也会让那些有明显不适但没有晕倒的患者紧张,导致病情恶化。

  在救护车赶来前,义工会解开病患的衣服,避免衣服过紧影响患者心肺功能,然后按15:2的比例施救——有规律地按压患者心脏部位15下,对患者口中吹两口气帮助呼吸。对于感觉不适但尚未晕倒的患者,立即给他(她)服食阿司匹林或硝酸甘油含片,借助药物疏通被堵塞的血管,同时提醒患者放松,稳定情绪,用力咳嗽,帮助增加心肺功能。

  马丁说,那些知道自己心脏不适的人,外出时一定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含片或阿司匹林,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不要单独活动,以免发病时无人救治危及生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专题 青年参考

更多关于 心脏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