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巴马赢得大选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6日09:41   央视《东方时空》

  央视《东方时空》播出《奥巴马赢得美国大选》,以下为节目内容。

  美国总统大选投票结果在北京时间11月5日也就是今天中午陆续出炉,民调一路领先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不负众望,最终以票数大幅领先对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这标志着奥巴马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44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那么,奥巴马为什么能以极高的票数击败麦凯恩赢得大选?他的当选会对未来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

  11月3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从早到晚都马不停蹄地在各关键州巡回演讲,宣传自己的主张,动员选民投票,进行选前最后冲刺。两人都承诺当选后将推行改革。

  11月4日,在美国芝加哥一处投票站,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参加投票。当日,美国大选投票正式开始。

  在之后的投票中,民调一路领先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不负众望,率先获得超过总统大选所需的最低票数270票,笃定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44任总统。

  随着选票结果的一一出炉,奥巴马竞选团队的成员互相击掌、举杯庆贺。11月4日当晚,成千上万的奥巴马拥护者们来到芝加哥,涌入该市最大的公园,并塞满了芝加哥市区的各个角落,他们用欢唱雀跃来表达着对奥巴马的支持。

  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总统由各州议会选出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这一制度于1788年第一次实行,现已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

  根据选举人团制度,选民投票时,不仅要在总统候选人当中选择,而且要选出代表50个州和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简称华盛顿)的538名选举人,以组成选举人团。总统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的选举人票(270张或以上)即可当选总统。

  主持人:下面我们就电话连线采访中央电视台驻美国记者吴汉婴,吴汉婴在选举夜一直在奥巴马芝加哥竞选总部,汉婴你一直在跟踪采访美国大选,那么奥巴马的主要支持人群是什么样的人群?大家都说奥巴马充满了个人魅力,那他的粉丝狂热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吴汉婴:今天早晨,也就是美国时间周二早晨,奥巴马在芝加哥亲自投选票的时候,又有很多粉丝一直在跟踪他,而今天我在现场的时候,我身边就坐着一位有色人种的黑人青年,他是专门从德国赶来到这里参加这样一个活动,他就告诉我他是一个奥巴马的粉丝,他们头上也戴着一个写有“奥巴马”名字的帽子,身上也别有这样的徽章。说到他的粉丝人群的组成,原来我想这样的可能都是年轻人或者以黑人为主,但是在我现场观察到他们的人群年龄组从老到小都有,从肤色上来看,白人也是占了很多,从现场观察来看,他的粉丝组可以说背景还是多元化的。

  主持人:奥巴马当选的时候正值是美国和国际经济形势处于特殊背景之下,当选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到美国媒体包括民众对于奥巴马未来政策有什么样的期待和分析呢?

  吴汉婴:人们现在最关注的当然就是经济政策了,而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有关税收的改革,奥巴马主张对收入低于20万美元以下的人群给予减税的优惠,但对于那些收入高于25万美元的人群则要增加这个税收,奥巴马对大多数人减税的政策可能会增加美国赤字,而美国税收政策中心也估计奥巴马任期内美国收入可能会减少近一万亿美元。在卫生保健方面,奥巴马也主张实施一个国民保险项目,允许个人和小业主获得连邦雇员一样的卫生保健,奥巴马政策之初将主要投入到教育基础设施研究以及外援方面,目前也有经济专家指出下一届政府将面临两个需要平衡的问题,一个就是稳定住危机,另外一个是关注长期可持续的这种经济发展。

  主持人:谢谢汉婴来自于美国的报道。

  奥巴马其人

  奥巴马是个由平民百姓一举成名的美国传奇,他身世复杂、经历坎坷,但长大后,在芝加哥市组织慈善事业,逐渐积累名声。

  奥巴马1961 年8 月4 日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出生。他的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母亲是堪萨斯州白人,两人在就读夏威夷大学期间相识。在奥巴马两岁多的时候,父母婚姻最终破裂。6 岁时,奥巴马随母亲和继父前往印度尼西亚生活了4 年。

  此后,奥巴马回到夏威夷,在完成中学教育后,进入加利福尼亚州西方学院学习,后转入位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1983 年毕业。两年后,奥巴马来到芝加哥,从事社区工作。

  1991 年在获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他成为一名律师,并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法。

  奥巴马只见过生父亲一次。尽管与父亲相处时间不长,但遗传自父亲的肤色,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成为一面旗帜。他的回忆录1995年首次出版,名为《父亲的梦想》。1996 年从政后,奥巴马借用了父亲的名字--巴拉克,在每天别人对他的称呼中,感受父亲留下的烙印。

  奥巴马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除了黑人血统这份先天的条件,更有他经后天的“修炼”而呈现出的形象和策略,这些同样是为他铺就成功之路的必备条件。实际上,奥巴马所出生的家庭更像是一个联合国,很多人会拿奥巴马与40 年前的马丁·路德·金相比,如果说金的梦想是黑人和白人平等,亲如手足,那么奥巴马反复强调的梦想则是各种族的人不分肤色,亲如一家——正是他的家庭给了他这样的梦想。

  主持人:奥巴马为什么能当选?他的当选对美国的国内政治、经济乃至国际关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我们请两位专家来共同探讨,一位是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副所长王益舟教授,另一位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朱锋教授。

  主持人:从直观来,奥巴马与以往美国总统最大的区别首先就是他的肤色,奥巴马当选产生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两位认为这样一位总统的产生,对于美国政治来讲有什么样的意义?

  王益舟:这个趋势在奥巴马以前已经开始了,我们看到美国近些年来有黑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有黑人国务卿,在各个部委、各个州里面有更多黑人领袖,所以我觉得反映出这个趋势,奥巴马的当选,说明少数主义在美国政治生活中间有更大的发言权,当然这跟人口比例变化也不无关系,但是我更认为还是反映出美国体制一种值得我们重视的变化,反映出美国对新生代一种新的姿态。

  朱 锋:我本人解读奥巴马还是长着黑人面孔白人精英主义的代表者。因为他的思想,他对整个美国外交的看法,以及他所有的理念,他所受的教育,全都代表了美国主流精英的思想,而且千万不要忘了,他虽然有一张黑人的面孔,但他的血液有一半是白人的。

  主持人:由于奥巴马的肤色,人们首先会联想到奥巴马的当选会不会对美国的种族政策产生影响呢?

  王益舟:我认为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像刚才朱峰和很多专家提到那样,他还会以美国民众多数选民基本的诉求为他政策的一个基石,他不会把自己定位在某一个特殊的集群,他还是把自己定位在美国国家利益,美国多数选民为基本目标实现上面。因此我认为,我同意说应当对这个现象给予重视,尤其中长期来看到少数族裔在美国政治生活中有所影响,但不要忘记他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还是美国建政以来基本的价值观念,这个价值观念是从当初欧洲大陆传过来在美国已经生存两百多年,对他的变与不变要采取一种我认为比较辩证的态度。

  朱 锋:我想对刚才王老师的观点再做一点补充。美国今天整个国内政治中的权利架构,奥巴马是新面孔,但他并不是一张非常有实力的面孔,而且也并不是说他已经有足够的华盛顿这种政治的人脉,可以让他来进行变革这样完全强有力的面孔。所以我个人觉得奥巴马以一张黑人面孔成为美国总统,但是他的种族政策,他对美国国内不同的族裔的这种政策,我个人的看法不要成为观察他的一个恐怕很大的视角,因为刚才我再三强调的这个事实,他是有黑人面孔的白人精英主义者。

  奥巴马的竞选之路

  奥巴马从去年年初开始正式宣布参选,到今年6月击败民主党纽约州参议员希拉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获得提名的黑人总统候选人,再到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持续5 个月的总统竞选中,民调支持率一路领先,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的竞选之路可以说一直处在美国媒体的高度关注之下。

  2008年初民主党总统预选启动后,奥巴马曾一度落后于竞争对手、纽约州联邦参议员希拉里,但在2月5日“超级星期二”后逐渐赶超,并保持领先地位,直至6月3日预选结束。8月27日,奥巴马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

  从6月初结束党内初选争夺开始,一直到10月中旬结束辩论,在集中党内全部力量的情况下,奥巴马和麦凯恩展开了最终的争夺。

  9月26日,奥巴马和麦凯恩就华尔街金融危机及救市计划展开唇枪舌剑,激烈辩论后两人均称自己首战告捷。

  10月7日,奥巴马和麦凯恩进行第二场辩论。

  民调显示,在前两场辩论中奥巴马支持率大幅领先麦凯恩。

  10月15日,奥巴马和麦凯恩举行最后一场辩论,在严重的经济危机背景下,奥巴马越来越得到选民的青睐。 

  11月4日,美国大选投票正式开始,奥巴马一路领先,并最终赢得大选。

  主持人:竞选一度奥巴马以比较大的优势领先,而最终胜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优势而且一路领先呢?

  朱 锋:我觉得奥巴马这次能够赢得如此大的优势,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奥巴马整个竞选团队,对设计良好的竞选战略,包括处理竞选过程中各种因素的时候,奥巴马的个人能力以及他竞选团队强大的组织能力,确实体现出了比麦凯恩团队的巨大的竞争优势。

  王益舟:对,他的形象、他的年龄、他的策略、他的财源,还有他的团队的具体竞选方略,我觉得都使得奥巴马取得了近些年来两党在美国竞争之间空前的一个优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专题 2008年美国大选

更多关于 奥巴马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