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冯武勇:奥巴马革命催生政坛四大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7日06:44  大众网-齐鲁晚报

  奥巴马当选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不仅创造历史,还意味着美国政治生态发生大裂变。美国《政治周报》报道,"奥巴马革命"给华盛顿政治带来四大变化。

  保守主义退潮

  报道说,共和党完败意味着过去30年来席卷华盛顿的保守势力彻底退潮。从上世纪80年代初“里根时代”以来,共和党代表的保守主义是美国政治的主流色彩。

  凭借这一势头,1980年以来的7次总统选举中,共和党赢下5次。即使民主党总统比尔·克林顿当政,他的施政框架乃至政治语言也不得不带上保守主义色彩。1994年以来的大多数年头,国会也成为共和党囊中之物。

  两党此消彼长

  共和党在这场选举中溃败,不仅丢掉白宫,在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选举中也遭遇惨败,眼睁睁看着民主党人在国会两院更加强势。

  《政治周报》认为,新一届国会将迎来大洗牌。民主党人将把共和党势力从联邦政府中的关键位置和院外集团中驱除。

  此消彼长,人、财、势陷入低谷的共和党可能迎来政治寒冬。

  政治更加“多彩”

  肤色不是问题,性别不是问题。就政坛人口构成而言,今后美国政治将更加“多彩”。

  出口民调显示,白人选民中,支持奥巴马的达到43%,比2004年选举中支持克里的白人比例还多2个百分点。只有不到一成的白人选民认为,种族是决定他们投票的重要因素,只有极少白人把种族视作决定性因素。

  民主党在参政人口多元化方面比共和党更突出。2006年,民主党人南希·佩洛西成为首位众议院女议长时,美国舆论轰动一时,而现在,妇女参政的“玻璃天花板”已经千疮百孔。民主党联邦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曾距离白宫只有一步之遥。黑人众议员吉姆·克莱伯恩则跻身众议院民主党领袖行列。相比之下,共和党在吸引少数族群方面乏善可陈。

  告别“60年代”

  一直以来,美国政治生态带有浓厚的越南战争“遗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越战造成美国社会在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的分裂,此后,整整两代美国人无法摆脱这种烙印。即便在2004年选举中,共和党候选人乔治·W·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克里在越战中的经历仍是相互攻击的关键。

  但是,以这场选举为分水岭,《政治周报》认为,“60年代终于结束”。


新华社特稿 冯武勇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