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大选日见闻:和马丁.路德.金“一起”看投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15:03  外滩画报

  美国当地时间11 月4 日,星期二,美国法定的大选投票日。经过在迈阿密和赞恩斯维尔分别近距离接触了奥巴马和麦凯恩后,记者决定,在投票日近距离接触美国选民,地点则选在最能代表这个国家的两大城市:经济文化中心纽约,以及政治中心华盛顿。

  撰文/ 摄影 洪立(发自华盛顿)

  这一天终于来了。

  美国当地时间11 月4 日,星期二,美国法定的大选投票日。就像两天前举行的更加轻松有趣的纽约马拉松比赛一样,这场耗时近两年、耗资逾十亿美元,堪称史上最漫长、最昂贵的美国大选“马拉松”终于要跑完了。

  尽管事先已经知道,两大候选人均会回家乡投票,并等待开票结果;但经过在迈阿密和赞恩斯维尔分别近距离接触了奥巴马和麦凯恩后,记者决定,将投票日留给这一天的真正主角—美国选民;地点则选在最能代表这个国家的两大城市:经济文化中心纽约,以及政治中心华盛顿。

  纽约

  11月4 日早晨的纽约,天气堪称完美—一个温暖舒适的无风晴天。

  在美国选举的众多民调指标中,有一项叫“兴奋指数”,即某个候选人能让多少支持者感到兴奋、激动;它能决定选民是否愿意在暴风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出门,为自己支持的候选人投票。

  11月1日美联社和雅虎的联合调查显示,奥巴马、麦凯恩支持者的兴奋指数分别为43% 和13%;也就是说,如果天气变糟,奥巴马的拥趸更有可能风雨无阻,参与投票。

  但大选日纽约的好天气,让想偷懒者找不到这方面的借口,这对麦凯恩来说应该算好消息。

  上午8 点,记者来到设在曼哈顿中城巴鲁克学院的投票站。它位于东西向的25 街上,夹在列克星敦大道和第三大道之间。此时学院图书馆朝街的旋转门前已排起一列长队。排队者多为白人。人们静静地等待队伍的缓慢前移。不少人都在阅读随身带的书报杂志,有些手上还端着咖啡杯。大部分人都是职业装束,身上挎着包、袋,估计都打算在投票后照常去上班。

  进门一看,不大的门厅内站满了人,有点像出行旺季的中国铁路售票厅。这两三百人分两个方向排队—门厅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两三台投票机。由于人太多,记者无法接近投票机,也不便在里面进行采访。

  回到街上,记者找到排在队伍最末尾的一位金发女郎。“我刚刚到,不知道要排多久。”但她不在乎等待。她在华尔街投资银行之一的德意志银行上班;“还好我的工作没有被裁掉,但今年圣诞节大概没有往年的大红包了。”她并不隐讳自己的投票决定:“我投奥巴马的票,我的家人和朋友基本都一样。”短短几分钟,队伍后又多出好几名新来者。

  因为怕错过前往华盛顿的长途汽车,记者不敢久留,匆匆坐出租赶往位于31街和第8 大道交界处的宾州车站。等车时和旁边一位亚裔模样的女孩攀谈,这位在纽约出生的华人名叫Laureen,是华盛顿特区美国大学法学院的二年级学生。“我是专程回纽约投票的。”Laureen 说。还好早上8 点她来到布鲁克林家附近的投票站时,人还不太多,所以能赶上9点45 分这班车。“我投奥巴马的票,我父母也是。”

  华盛顿

  与纽约的风和日丽相比,长途大巴下午3 点多抵达华盛顿特区时,那里刚刚下起小雨。

  记者怀揣几个白宫和国会附近的投票点地址,正打算找上门去,不料就在距下车地点的不远处,撞见了一个对这届总统选举来说,再恰当不过的一个投票点。

  马丁.路德.金公共图书馆位于华盛顿特区市中心的G 街901号,紧挨着唐人街。记者看到这幢大楼的第一反应是可以进去避避雨,定睛再一看,只见玻璃门上贴着“第129 分选区投票处”字样。

  此次总统选举是美国历史上首次有黑人参选,今年又是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40 周年。记者暗自庆幸,当晚看电视时发现,福克斯等电视台也采访了这个投票点。

  一进图书馆大门,就能看到投票处:大厅右侧约三分之一被围起的区域。入口处有一块落地式告示板,用英文和西班牙文印着《选民须知》。再往里走就是选民签到处,按姓氏字母顺序分成四个柜台。

  据工作人员介绍,选民在这里报出全名和现居住地址,只要与事先登记资料相符,就可以选择投票方式:传统选票或电子选票。

  选择传统选票方式者,将领到一张比A4 复印纸略大的纸质选票。投票者在两侧有隔板(以防他人窥探)的桌上填写完毕后,正面朝上送入光学扫瞄仪,机器很快将选票吸入、扫瞄,最后选票将直接落入机器“腹部”的大型票箱。全过程只需几分钟,投完票,选民可以领一张“我投票了”的小贴纸。

  电子投票手续更简便,直接在两侧有挡板的投票机的触摸屏上操作即可。选民如不理解投票方式,现场设有投票示范处,墙上有样本选票和流程说明,各环节工作人员也会耐心作讲解。

  这个投票处的负责人年格利(Jean-Jean Nyengele)告诉记者:这里的十来个工作人员全是志愿者;机器共有三台:两台光学扫瞄仪,一台触摸屏投票机;机器和选票都是从市选举委员会处领到的;这里不得出现任何竞选宣传材料;投票时间从上午7点持续到晚上8点。“我们分选区共有大约3000 名选民作了登记。今天早上开门时,一下涌进了600人—大家都以为早来不用排队。”

  晚上8 点关门后,年格利负责将三台机器的“大脑”—芯片交给选举委员会。选择电子投票的伊恩是名中学老师。他投了奥巴马的票,尽管他是个独立派。这位在中学教公民知识课的老师在投票前,用相机拍下了屏幕画面。他还推来了婴儿车,里面躺着约一岁大的女儿,“让她经历一下民主程序。”

  21 岁的黑人女孩蒂.希克斯选择纸质选票,“因为怕电子选票不够牢靠,我宁可相信白纸黑字。”

  下午5 点零5 分离开之前,记者趁无人投票,查看了三台机器的计数器:两台扫瞄仪上各显示有263 人和749 人投过票;电子投票机上的显示则是1280 人。

  “ 目视”今天选民的踊跃参与程度,尤其是知晓今天选举的结果后,对面墙上画的马丁.路德.金牧师或许会感到欢欣: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