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保险箱内尽是欢场秘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17:51  mangazine.名牌

  这起英国史上盗窃数额最大的银行劫案,至今仍有超过100名保险箱主人否认自己有遗失任何财物,这让整个案件更加扑朔迷离。

  为何失主消失?英国导演和编剧给了这样一个回答。“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英国军情局MI5设计安排的。”电影《 英伦银行大劫案》就是以此历史疑案做蓝本。 制作人史蒂文·查斯曼说:“他们知道Michael X将相片存在保险箱里。”

  而两位电影编剧迪克·克莱门特和伊思·拉佛莱斯都是纯正的英国人。他们声称,在编剧前曾与至少6个当年与劫案有关的人交流过。他们拒绝透露这六人的名字,但是表示,这六人分别都承认劫案的目的就是寻找一张相片。

  其中一个劫匪,在他70岁的时候首度开腔,接受英国媒体《镜报》的采访,谈到此次劫案。他表示,发现艳照的时候,手都发抖了。他明白自己卷入了一场恐怖的风波。“我们把保险箱打开的时候,一看到相片,就惊恐地将箱子扔到地下,好像我们打开的是一枚炸弹。”

  一位来自舰队街(“舰队街”,据英国《卫报》的说法,是英国新闻界的代称,也是英国报纸业的“精神家园”。)的老编辑告诉编剧,1971年劫案发生后,他手头所有与此有关的稿子都被压下,因为政府出动了D-Notice。

  1971年,英国的文化氛围仍然处在极度兴奋后的松懈当中,因为多姿多彩的生活而放任自流的伦敦的城市环境,再加上由嬉皮士兴起的表达反文化、反传统的信仰和观点的衰退,伦敦人正以一种不拘礼仪的姿态面对着一系列和劳动力有关的矛盾,同时还受到了爱德华·希斯所领导的保守党政府以及发生在北爱尔兰持续升级的暴力事件的冲击就像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描述的那样:这是一个正在向“我的年代”转变的时期,特点就是一群集体作业的银行劫匪制造了英国有史以来影响最大的抢劫案。导演罗杰·唐纳森说:“那是历史中一个非常让人着迷的时期,当然,这次劫案要比那个时代更加地迷人。事实就是,只有那样的时代,才会造就如此轰动的大劫案。”

  在编剧看来,那个年代的英国,荒淫无比。剧中出现的社会名流常常聚集在一起参加乱交派对。

  出于这样的原因,不难想象,保险箱中存放的都是欢场的秘密。难怪没有失主愿意承认丢失了何种物件。也只有失主和劫匪才知道保险箱内欢场的秘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英国王室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