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俄罗斯核潜艇为何总出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4日09:34  国际先驱导报
俄罗斯核潜艇为何总出事

  管理和人员素质问题成了俄罗斯核潜艇安全方面不折不扣的“软肋”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罗山爱发自北京 “我值班结束后刚躺下休息,突然,氟利昂气体正对着我喷下来,像雾一样。我失去了知觉。”

  在病床上,俄罗斯潜艇工程师维克托·里夫克回忆着3天前的恐怖经历。他幸存了下来,但他在“环斑海豹”号核潜艇上的20个同伴已经因为11月8日的这起事故停止了呼吸,死因是吸入过量的氟利昂。

  8年前,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沉没,艇上118名官兵全部遇难。这起苏联解体以来伤亡最惨重的潜艇事故让俄罗斯人痛彻心扉,如今,梦魇似乎重现。

  【小题】玩忽职守酿造惨祸

  11月10日,“环斑海豹”号核潜艇事故调查委员会在俄滨海边疆区大卡缅市宣布,这起造成20人死亡的灾难很可能是艇上消防系统非正常施放出氟利昂气体所致。

  而俄科学院远东分院海事技术问题主任研究员伊拉里奥诺夫进一步指出,当时在潜艇工作的成员未照章办事,玩忽职守,才是酿成事故的根本原因。

  事发时,“环斑海豹”号正在日本海试航,潜艇上有208人,其中太平洋舰队水兵只有81人,其余都是潜艇制造企业——阿穆尔共青城造船厂的工程师。

  据艇上水兵回忆,当时“环斑海豹”号艇内正在实施包含数十个科目在内的系统试验,开启消防系统的命令下达前,并未告知全艇人员。通常,潜艇释放消防剂时,有经验的潜艇服役人员马上就会戴上个人的呼吸面罩,但同时有大量非军职人员和专家在场,这些人没有配备个人呼吸装置,即便配备他们也可能因训练不足而不会使用。

  伊拉里奥诺夫回忆说,在苏联时代,造船厂每年要为海军生产3-5艘潜艇,而现在5年才生产一艘。“人们已经忘记了安全问题,丧失了专业知识。”他认为,海军丢失了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和宝贵的经验,这是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尽管这次事故没有伤及潜艇最致命的核反应堆,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俄海军和军工部门在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小题】从“潜艇杀人”到“人杀潜艇”

  其实,回顾1961年苏联第一艘核潜艇下水至今,核潜艇事故已经夺走了至少500名苏联及俄罗斯官兵的生命,其事故率之高堪称世界之最。据英国简氏集团海军问题专家克里夫·琼斯认为,苏联和俄罗斯的核潜艇事故历史呈现出“U”形的趋势。

  在1961年至1974年期间,苏联在“赶超美国”路线的逼迫下,不断推出多种型号的核潜艇,以验证各种不成熟的军事装备,这就导致巨大的技术风险,即便是熟练的操作水兵也经常是呆一个可怕的“火药桶”里。1961年7月4日,苏联第一艘核潜艇——K19潜艇因为冷却系统故障,导致至少8人受过量辐射殉难。这成了苏联核潜艇多灾多难的开端。

  据统计,在冷战期间,苏联共建造了9个型号、150余艘核潜艇,难以兼容的核技术与不稳定的机械操作系统,使苏联海军每一次出航都险象环生,这也是苏联潜艇兵的津贴为什么总是稳居海军兵种前三甲的重要原因。纵观这一时期苏联核潜艇事故,大多是由于“潜艇杀人”原因造成的。换句话说,苏联潜艇设计师在绘图板上就开始“谋杀”水兵了。

  不过,从1975年至苏联解体前,随着核技术日趋成熟,特别是苏联核潜艇家族基本稳定在德尔塔级、台风级和阿库拉级三种型号上,制造工艺和系统匹配大体实现系列化、规范化,而苏联潜艇兵的培训也步入正轨,这段时间不仅是苏联核潜艇部队发展的“黄金时节”,而且也是事故率最低的阶段。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接收全部核潜艇的俄罗斯海军长时间陷入无纪律状态,导致核潜艇备战状态不佳,内部管理松弛,甚至出现了盗窃核反应堆燃料的恶性事件。“人杀潜艇”的巨大隐患逐渐浮现。从2000年8月12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开始,不断找上门来的事故让外界对其核潜艇的战斗力充满怀疑。

  【小题】总统发誓铁腕治军

  最新的这起事故表明,“管理不善”似乎依然困扰着重新崛起的俄联邦武装力量。总统梅德韦杰夫曾多次警告腐败和玩忽职守是“打击俄罗斯军队的严重疾病”,他发誓要对此采取铁腕手段。据悉,俄国防部长、著名的理财大师谢尔久科夫已接到梅德韦杰夫的严令,将彻查此次事故中的相关责任人,并将太平洋舰队领导层进行“换血”。

  另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俄军总参谋部今年向海军学院下达任务,要求其参照美英海军的管理条例,制定新的俄海军业务管理办法,以遏制恶性责任事故不断上升的势头。(061)#

  【链接】核潜艇泄露危害有多大?

  据美国核专家托马斯·科克伦称,潜艇的核燃料一般被压缩在燃料棒中,并深藏在潜艇中央,不可能出现大规模核泄漏,因此即使对环境有影响,也是在极小的范围内。

  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任何一艘核潜艇出事都会人感到极度不安,仅以2000年沉没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为例,它的两个核反应堆共有重达3吨的放射性铀元素,海洋生态专家形容它是“海底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如果发生泄漏,造成的生态大灾难会遗祸数百年之久。

  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共同出资帮助俄罗斯拆除废置的核潜艇,就是为了防止“二次污染”的出现。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blog.sina.com.cn/m/xqdb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