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者解读奥巴马现象与美国选举政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8日14:12  外滩画报
学者解读奥巴马现象与美国选举政治
美国著名政治学者马克-汉森

  专访美国著名政治学者马克.汉森--奥巴马现象与美国选举政治

  “像奥巴马那样善于激励人的政治家我只见过一个:罗纳德.里根。里根之前是肯尼迪和罗斯福,这些都是每二三十年才出现一个的领袖人物。”美国大选前夕,《外滩画报》记者在芝加哥大学校园内,专访了美国著名政治学者马克.汉森。这位身材瘦高、说话轻柔的芝大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这学期开的《选举政治与美国》课很受欢迎,约有180 名学生选修,“在本校这可以算一堂大课”。

  撰文/ 摄影 洪立

  B=《外滩画报》H=J. Mark Hanson

  B:这次大选出现的奥巴马现象是一种例外,或者代表了一种未来趋势?

  H: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现象,类似先例还有肯尼迪。不过我现年不到50 岁,他当选时我年纪还小。等我长大到能理解政治时,像奥巴马这样善于激励人的政治家只有一个:罗纳德.里根。奥巴马的超强魅力在政界极少见。从政者多少都有些魅力,所以才能进这一行。但奥巴马和里根魅力之强是我在别人身上看不到的。

  B:你的意思是,奥巴马是个20 年或一代人一遇的领袖人物?从肯尼迪到里根、从里根卸任到奥巴马当选都是20 年。

  H:有可能。肯尼迪之前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再往前是西奥多.罗斯福??大概每二三十年出现一个吧。奥巴马的一些竞选策略也将产生长期影响:通过互联网筹款,极强的基层组织能力??这些都将被模仿,因为它们非常有效。大选阶段的公共经费拨款今后大概不会再有人想要了。

  B:麦凯恩接受公共竞选经费似乎犯了个大错?

  H:我想他大概也没有多少选择,因为他不具备奥巴马的筹款能力。联邦政府会为他提供8400 万美元竞选资金,条件是竞选花销要受不少限制。人们虽然都知道奥巴马筹款能力很强,但1 个月筹集到1.5 亿美元!这让每个人都大感震惊,大大超越了以前的纪录,就像马拉松成绩一下缩短了几十分钟。

  B:在冲刺阶段,奥巴马的资金比可买到的电视广告时段还多,被麦凯恩指责为要买下选举。他的说法是否有道理?

  H:如果选举仅凭竞选广告就能决定,那么奥巴马的领先优势会扩大35 个百分点。不,我不认为广告本身能左右选举结果。这种全国性大选与地方性的国会众议员选举—即由无名的竞争者挑战知名的在任者不同,每晚打一个广告和打三个广告没有多少不同,候选人的一切相关信息都已经为人们所熟悉。

  B:麦凯恩挑选莎拉.佩林作搭档起先似乎是一步令人叫绝的妙着,但后来又被很多人视为败笔。为什么会这样?

  H:和以往的所有副总统提名人一样,佩林对共和党竞选组合既是一笔资产,也有拖累作用。迄今的证据只能证明,副总统提名人的作用是在其家乡州为总统提名人多争取选票,但仅此而已。

  佩林对麦凯恩的最大帮助在于,她调动起共和党社会保守派的热情。刚开始她带来的人气飙升,就是因为她给了他们一个支持麦凯恩的理由。

  但她的回落也不出人意料。全新政治人物刚出现舞台上,选民对他们通常都会很感兴趣,但又缺乏了解。当时我正好在出席美国政治学协会的会议,与会的很多人都不知她是何方神圣,要知道我们可是密切注意政界的专业人士。

  人们一般会对新人寄以希望(奥巴马在选战之初也得益于此),但一旦你了解此人,发现他或她并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你就会失去信心。其实我认为,佩林对麦凯恩并没有拖累多少。

  B:大选期间,美国各电视台都请来很多政治分析师现身说法,这一行的规模似乎很可观。有没有人作过统计,美国到底有多少人在吃选举这碗饭?

  H:好像没有。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竞选顾问业每两到四年就会热闹一次,他们很多来自广告或市场调查机构,尼克松的幕僚长霍尔德曼就是一例。这一行已经非常专业化,很多人都以此为全职工作,尤其是民主党的顾问;也有人把它当作一种季节性工作。现在还出现相关培训课程,以华盛顿的美国大学最有名,他们办这种班已经有20 来年了。美国的选举顾问业甚至成了一大出口项目,主要输往欧洲和以色列。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以前身边有不少美国民调专家,法国总统萨科齐也请了美国顾问,去年他打的就是一场美国式选战(他的绰号叫“美国人萨尔科”)。

  B:我读过你的文章。你指出在2004年大选中,候选人对战场州关注过多,对拥有更多选民但党派倾向明显的大州却重视不够。今年的情况还是这样吗?

  H:今年的数据我还没拿到,不过的确如此。今年双方打广告的范围可能更广了一些,但原因是两边的资金都更充裕,而且摇摆州数量更多。我收听到奥巴马在芝加哥花重金购买的电台广告,其目标受众是邻州印第安纳的选民。4年前还没有这样的情况。奥巴马资源太多了。

  B:你一直在呼吁取消选举人团制度,代之以选民直选。有没有人在为此努力?

  H:没有。这是一场徒劳的运动(笑)。只有一些州有所行动,比如在2004 年,内布拉斯加州不再采用“赢家通吃”,改为按选区分配选举人票。后来缅因州也步其后尘,但国会没有人提出直选改革议案。将来如发生某个候选人落败了,却以五六个百分点的优势赢得全国选民的直接选票,那么大概就会有人出来推动直选改革。特别是在共和党人落选的情况下。

  B:哪些国家的选举制度更为合理?

  H:尽管我不喜欢选举人团制度,但我认为,美国的选举体系还是很令人尊敬的。竞选过程尽管很长,但选民可以得到很多信息,对候选人有充分了解,这是好事。美国有不少人推崇英国体系,部分原因是他们的议员在表决时更遵守政党路线,竞选周期也只有几周,不像这次美国拖得那么长。但有些国家的体制更糟,比如以色列有那么多政党,两大党还经常要被小伙伴“绑架”。

  B:你认为,此次选举花费的数十亿美元空前巨资每一分钱都值得?

  H:尽管这次大选耗费不菲,但如果你站到更高处看,这些花销仍比这个国家很多行业的广告费预算少多了。我们花的很多广告费,不过是要劝说美国人买某一品牌的啤酒,而劝说人们“购买”某一品牌的政治家影响要大得多。所以我认为,花钱让选民觉得某一选择可以接受、让公民知道政界正在发生什么还是物有所值的。

  B:这次共和党的战法似乎不再那么咄咄逼人,是不是“卡尔.罗夫式手法”已不再有效?

  H:我不认为选战手法有那么重要。如果你看2004 年布什的胜利,他的得票率和人们预期的其实差不多:在任总统竞选连任,国家处在战争状态,经济还算不错。今年由于经济形势恶化,压在人们心头的要紧事比四年前多多了。麦凯恩没有全力抹黑对手,或许正如《纽约时报》一位专栏作家所指出:麦凯恩知道,历史对他的评价将基于他对第一个黑人总统候选人发动的选战是否光明磊落。这可能对他有所制约,就像初选时希拉里也不敢完全放开手脚一样。但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在如今的大环境下,那种伎俩起不了多大效果。

  B:这次大选是否标志着“共和党革命”的终结?

  H:这肯定不会是共和党的终结。2004 年布什获胜后,卡尔.罗夫等人兴奋地大谈共和党的“永久多数”,结果两年后他们就在中期选举中遭到惨败。这次民主党人也不能过于乐观。两大党的支持率今后仍将很接近。1960 年共和党在惜败后向右转,今年也可能发生同样的事。但该党内也可能有人认为,问题出在党太右倾了,应当走回中间路线。奥巴马虽然有自由派记录,但我认为他本质上属于温和派,想要走中间路线。考虑到民主、共和党向左右两翼都走得那么远,中间路线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B:作为一名芝加哥的政治学者,你是否与奥巴马有过交往?

  H:没有,虽然我知道他们家离芝大不远。他夫人我倒是有点认识,因为她就在芝大医学中心上班。我妻子见过他们夫妻俩—在我们两家孩子共同玩耍的操场上,她们就这样攀谈起来。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相关专题 外滩画报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美国大选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