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少有两国外交关系能比美中关系更深入或更复杂。当美国五角大楼为可能与中国爆发冲突拟定应急计划时,美国企业却在那里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美国消费者向衣柜、玩具箱、车库和厨房填充“中国制造”商品。奥巴马政府应该如何处理这些微妙的关系?美国《华盛顿邮报》请了部分专家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布什中国战略不应被改变
柯庆生(Thomas J.Christensen,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曾任负责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
中国政策是当选总统奥巴马不应该推动改变的一个领域。简言之,布什总统的美中关系战略是成功的。过去8年来,华盛顿推进一个强固而温和的台湾,反对台海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以及要求双方和平解决分歧,这些政策阻止了台海两岸之间的紧张关系升级。
与此同时,由于美中经济对话(比如由财政部长保尔森率领的战略经济对话)的举行,美国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获得了显著提高。
更重要的是,美中关系已从驾驭双边问题,转而专注于对世界问题做出协同反应。这对两国来说是重要而具开创性的一步。美中在政治和安全事务上的高层对话,就是着眼于这类全球问题的,我们的地区助理国务卿和中国同行也举行了密集讨论。而在10年前,这些官员或许根本不知道彼此的姓名。
会晤中国领导人应排在奥巴马议程首位
奥维尔·谢尔(Orvill e Schell,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
与中国领导人的高峰会晤应被排在奥巴马的议程之首,这将大大有助于避免使地球滑向气候灾难的边缘。随着全球经济跌入衰退和地球大气继续升温,可以理解,一些官员很容易会拖延应对气候变化,而只关注于经济。但这样做将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因为美中现在属于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耗国,两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近50%,因此离开华盛顿与北京的积极、联合领导,全球变暖问题将不会得到解决。
而且,如果美国和中国发展了新的伙伴关系,它们将会发现两国关系突然得到一种新的共同利益的支撑,这有可能塑造我们未来关系的走向,就像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国务卿1972年北京之行后出现的大突破一样。
与中国对话并倾听
卡拉·希尔斯(CarlaA.Hills,1989~1993年间担任美国贸易代表):
阻碍与中国建立牢固关系的一大因素,是美国人对这个国家及其历史和挑战知之甚少。
很少有人意识到,中国已成为我们的第三大出口市场,自2000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销售已增长了3倍多,比我们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增长速度高10倍。
许多美国人不知道,过去10年来,美国与东亚(包括中国)的贸易赤字在其全球贸易赤字中所占比重,已从75%降至49%,美国公司在中国生产的商品大多数在当地销售,而不是出口到美国。
大多数美国人仍未认识到,美中两国在关键领域的利益重叠之多,这些领域包括全球增长、地区安全、核扩散、能源安全、食品和产品安全、环境保护以及气候变化。与中国对话和倾听中国,是推进美国至关重要利益的途径。
我们已屡次看到了接触的好处和好斗的损害。我希望奥巴马将继续与中国对话。(美国《华盛顿邮报》作者Thomas J.Christen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