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中美再成焦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08:32  环球时报

  12月1日开始的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吸引了世界189个国家的1.1万多名与会者。与会者分为三大阵营: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伞形集团”,包括欧盟之外的主要发达国家,如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二是行动一致的欧盟;三是代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加77国集团。《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感受到,中国和美国在这次大会上成为焦点,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中国,聊天时也不自觉地将话题转向中国。

  三大阵营中,欧盟率先同意承担量化的减排责任,但提出2050年全球排放必须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50%。因此,会谈的难点出现在了“伞形集团”和发展中国家间。由于中国是排放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排放量最大的发达国家,因此格外受关注。发展中国家坚持沿用《京都议定书》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温室气体定量化减排的责任,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能源技术和资金支持。但发达国家有意将以前的原则推倒重来,要求发展中国家也要明确承诺减少排放的数量。

  《环球时报》记者在会议期间参加记者培训时,有人当场提问,是不是中国不让步或不转变立场,这次会议就不可能获得进展?来自非政府组织“气候行动联盟”的安查博士表示,“中国正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有数据说中国已成为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也做了巨大努力,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成绩。比如,中国最近拨款4万亿人民币稳定经济,相当于GDP的7%,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节能和环保领域,力度非常大。发达国家确实应该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能力与发展需要。中国如果是不负责任的国家,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国家采取与其一致的立场呢?”

  韩国代表团团长郑来权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说,“韩国与中国的立场一致,那就是应该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量力而行,韩国和中国都不能采取与日本、美国同样的责任原则”。他表示,应该看到中国已经采取了有效行动,包括设定了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这让一些指责中国不做减排努力的说法站不住脚了。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0日称,中国通过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行动,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出了榜样,值得其他国家效仿。(本报赴波兰特派记者 任建民)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登录环球网(www.huanqiu.com)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全球气候变化大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